微信步数怎么刷比较快2021(饭后百步走,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是大家常说的。“百步走”只是一个比较空洞的说法。有些老人喜欢饭后一起出去散步,不仅有百步,也有几千步。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

不过,专家提醒,饭后散步也很重要。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即使合适,活动量也因人而异——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饭后散步。

最近,阿荣的奶奶(化名)向他抱怨,说他爷爷看了一个养生节目,说饭后散步不好。现在他不愿意晚饭后和奶奶散步。奶奶搬出了“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希望阿荣能帮她说服爷爷。不在乎她的阿荣说“你说的都是错的”,结果被奶奶从群聊里移除了。

饭后适当散步可以帮助大多数健康人放松心情,促进肠胃蠕动,因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然而,饭后散步并不适合每个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叶正茂建议,饭后散步二三十分钟比较合适。如果饭后立即散步,血液需要输送到全身其他部位,对胃肠道的供血就会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容易诱发一些身体不好甚至不健康的人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不建议“饭后百步走”,尤其是老年人,吃饭时面红耳赤,汗流浃背。如果他们匆忙离开餐厅,在呼啸的寒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和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会突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甚至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所以饭后能不能散步,因人而异。

谁适合“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适用于平时血糖高、身体肥胖、胃酸过多、活动量少、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走路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和调节的过程,从而消除疲劳、放松、镇静和清醒。所以,适合的人饭后散步调节精神是个不错的选择。

谁“饭后不走”

“饭后勿去”主要针对身体不好、低血糖、贫血、体弱的患者,尤其是胃下垂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晚饭后最好散步两小时,以不气短、气短、轻微出汗为最大。每次步行15至20分钟,根据情况适当停下来休息。

饭后散步,不要贪多。

很多人认为走路越快越强壮,锻炼效果就会越好。叶正茂提醒说,其实走得太快容易造成身体伤害。走路速度要和自己的身体素质相匹配,不能盲目求快。

随着微信运动的流行,很多人在微信步数上暗暗较劲。为了占据运动排行榜榜首,有的人一天走的步数多达数万步,这也是不可取的。

特别是老年人、超重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散步锻炼要适量。要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要盲目贪多。

学会饭后走路。

叶正茂提倡“悠哉游哉”,尽量放松,“百步走”也可以理解为“荡秋千走”。另外,走路时要注意天气和节气的变化。比如秋冬多风凉爽的时候,就不适合在户外散步,尤其是老年人。天气条件不好时,适当在室内行走比较安全。

饭后如何散步对身体更好?让我们试试这些适合你的建议吧-

1.普通步行法:每分钟60 ~ 90步,每次20 ~ 30分钟,适合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2.快走法:昂首阔步向前走,每分钟走90 ~ 120步,每次30 ~ 40分钟。适合需要减脂的人群和肠胃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3.艾灸方法:行走时,两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特别适用于患有慢性胃肠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老年人。

4.逍遥散步法:饭后慢走,每次5 ~ 10分钟,可放松筋骨,平静血气,有助于调节情绪,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5.定量行走法:即按照特定的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距离。行走时,平路与爬坡交替进行,达到速度与速度的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裨益。

6.向后走:双手叉腰,膝盖伸直行走。先后退再向前各走100步,如此反复多次,不会感到疲劳,有助于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7.摆臂走路法:走路时双臂随步伐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 ~ 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老年人肩周炎、肺气肿、胸闷、慢性支气管炎。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技师叶正茂

文/全媒体记者翁通讯员方丽婷、于金喜、许

微信步数怎么刷比较快

来源:广州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