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9900元买100棵普通果树,每棵果树每天至少产生4.5元收入,100棵果树使用一年内至少能产生16万元收入”......在年收益超过1600%的诱惑下,一款名为“阳光果园”的手机应用以“果树订阅收益”的方式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
但实际上,这款应用只是“碰瓷”各大植树软件的一个“金盘”,通过传销、庞氏骗局等手段结合互联网噱头。投资人把钱投进去之后,不产生任何价值,收益来自后面进入游戏的玩家。这类软件有什么特点?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识别和防范?
将水果包装成可交易的虚拟货币
拉人头诱导用户进入
“阳光果园”的规则很简单。用户下载该应用程序后可以购买果树。果树的使用寿命是一年。一棵普通果树的价格是100元,每天可以收3公斤水果,每公斤水果可以卖1.5元。不同果树的产量也不同,投入越高,产量越大。【/S2/】300元的黄金果树日产10斤,388元的钻石果树日产15斤。
△阳光果园App界面,来源:网络
有人专门宣传过这个,把游戏玩法录下来发布到网上。
“下载App后需要实名认证,然后系统会给用户一棵期限为7天的果树。”据发布者介绍,“这棵果树每天能产3公斤果实,果实可以出售。很好玩。可以去探索一下。很简单。”
用户可以在收获果实后立即卖出投资,但账户金额必须累积到100元才能提现。以此计算,一棵普通果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600%,而一棵388元的钻果树居然超过2100%。
△阳光果园App界面,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另外,发展下线“人头费”也可以层层收取“人头费”。
碰瓷果品牌收割用户后携款潜逃
用户:知道是骗局只是侥幸
这种虚拟果树真的是“摇钱树”吗?
其实“阳光果园”的设计者是不会让参与者得到“年化”的。本月初,“阳光果园”关掉App,携款跑路。
经查询,阳光果园的运营方广州百果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联系不上。公司与著名水果品牌“百果园”发生碰撞,百果园集团声明与广州百果园无任何关联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类似“种果树”的骗局品种很多,网上的“卖猫赚钱”、“养猪赚钱”都是空对空。投资者把钱投入游戏后,并没有产生任何价值。收入来自于后期入局的玩家,相当于一种新形式的“互联网加庞氏骗局”。
参加过这类游戏的李先生说知道自己会跑,但没想到跑得这么快。虽然不甘心,但他承认,看到这么高的利息,他心里嘀咕,甚至意识到这可能是骗局,但他是幸运的。
李先生:其实我知道随时会崩盘,但我没有想到我是最后一波韭菜,我怪自己贪心。最生气的是平台的运营方,知道这次要倒闭了,还让我们预约购买,让我们上当受骗。
另一位“米奇乐园”用户也表示,他以为可以“分一杯羹”,没想到跑得这么快。“从开始到倒闭用了不到三个月。朋友说有内幕消息,让我放心玩,就像‘捡钱’一样。他让我多带些人进来,因为玩的人越多,平台就越不会垮。”
专家: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江苏省公安局泉山分局经侦大队侦查员叶就曾破获过此类案件。他说,类似的虚拟币和虚拟产品传销基本都有一个特点:用后来者的钱来弥补前来者的收入。为了加快“返本”速度,用户不得不“下线”。所谓的币值和收购价格,都是交易者随意控制的。
△阳光果园App界面,来源:网络
消费金融专家苏告诉记者,正规的涉及资金的软件监管非常严格,一般都是有牌照的。不过这种问题软件一般是没有资金监管的。“为了逃避监管,他们通常会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更隐蔽的方式进行转账。”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晓寒指出,“阳光果园”通过建立虚拟挖矿模型平台吸引公众投资,并推动投资者将新投资者拉入平台。就其基本运作模式而言是典型的庞氏骗局金融陷阱,没有实际的产品管理,组织层级分明,需要发展下线。
晓寒:非法集资行为一旦触犯刑法,构成非法集资罪的,还应当承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共同犯罪量刑的指导意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人具有主动返还赃物、赔偿损失的权利,因此投资人可以弥补部分损失。对于涉及民事责任的部分,在刑事诉讼程序结束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损失提起民事诉讼。[/s2/]
来源:江苏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