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创新的源泉,而在内卷化严重、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创意才能给你别人没有的优势。你听说过智商和情商。其实“创客”越来越重要了。
但很多人认为“创意”是虚幻的,离自己很远。《创造力觉醒》一书指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在创造力,但这种创造力需要被激发出来。创造力一旦觉醒,在创新中取胜并不难,但你需要的是激发你的创造力,唤醒它。
先测试一下。你的创造力如何,能被激活吗?
工作之外,你有什么新的爱好可以开始培养吗?
你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是对你来说完全从零开始的?你能举个例子吗?你感觉如何?在这次新手体验中,你能从工作中学习到哪些元素?
你喜欢玩什么?它揭示了你性格的什么?
你上次迷路是什么时候?然后发生了什么?你是如何应对迷路的?
...你上一次留下稿子即兴创作是什么时候?你感觉如何?
你上一次听从并跟随内心的直觉是什么时候?结果如何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记录你在工作中问同事问题的频率。你倾向于问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有一下午的空闲时间,你最理想的是做什么?
如果你对办公室的环境做一个仔细的分析,会有什么结果?它解释和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你所在行业之外激励和吸引你的公司、品牌或经历。换句话说,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测验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
但你还是会说:“嗯,我不是那种有创造力的人……”
其实人天生就有创造力。
不要说设计师、规划师、经理需要创造力,就是水管工要想把工作做得非常好,也需要大量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大多数人并不把它当回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说创新,但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做到创新。
像其他能力一样,获得创造力需要刻意的练习。
最有效的是练习你的提问技巧,在奇思妙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以及直觉。
首先,你得想了解更多你目前还不太懂的东西。提问是让你了解的关键一步。
提出问题是为了磨练自己定义问题的能力,好奇心需要贯穿整个思考过程。提问是智慧的源泉。
一些公认的创新型公司如谷歌、苹果、Zappos(美国卖鞋的B2C网站)非常擅长用问题推动创新。
问题导向型公司在讨论市场问题时可能首先会问:
“为什么我们没有在南半球销售任何产品?”
或者“如果我们开始在巴西销售产品,会发生什么?”
在讨论招聘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问:
“为什么我们只招名校的?”
“如果我们从普通高校招聘员工,找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年人,而不是正规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年轻人,会怎么样?”
练习:
面试一个同事。
花时间设计至少20个问题,然后优先考虑其中的5个。
关于这位同事,你发现了什么?
他或她的职业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东西?
注意你自己,你什么时候会说:
“不知道我能不能……”或者
“我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当……”
仔细考虑紧接在“我想知道”这句话后面的句子。这正是我们想知道的。它将带我们去探索的深处,那里隐藏着奇迹。
陌生需要给自己一个时间慢下来,什么都不做空。安心处于一种不知道,也没有选择的模糊状态。
幻想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敬畏,需要大胆,需要停顿,需要大胆提出“如果”这个问题。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开始突发奇想,会激发你思考新的问题。
好奇心使人想要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摆脱现有知识的束缚。
但奇思妙想不足以激发创造力。你还需要“严谨”。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比如音乐大师贝多芬。如果他前期没有成为古典音乐的专家,就不可能创造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你不能违反规则,除非你先了解它们。这个过程会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情境和领域。
成为专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关注细节和具体的事情,花大量的时间打磨和完成每一项任务。
如果我们不注重所要求的严谨,我们就不会对异想天开的时间心存感激,也就无法体会到异想天开所带来的创作觉醒。
运动:
搞个小庆祝 ,不一定在节假日或者重大节日。
小庆祝对奇思妙想有很大帮助。
。每周留出一个小时进行“严格的冲刺”,集中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爱因斯坦和乔布斯是著名创新者和领导者的典范。他们重视并依赖自己的直觉,将其与理性智能相结合,做出决策。
只有当我们能打破常规,横向看到邻近的领域(相关领域)或者完全新的领域(完全陌生的领域)时,灵感才会闪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直觉思维是神圣的礼物,理性思维是忠诚的仆人。我们创造了一个尊重仆人,忘记礼物的社会。”
跨界设计和技术领域的大师前田约翰说:
“直觉是潜意识的智慧。做商业决策的时候,我会把直觉和数据结合起来。”
软件公司Vectorworks的首席执行官比帕拉·萨卡人说:
“直觉是我异于常人的主要原因。我认为直觉在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你的环境在变化的时候。在工程领域,最重要的是及时做出决策。你必须做出决定,承担责任,从中吸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进。”
运动:
回顾并记录你经历的跟随内心的瞬间。
后来结果如何?请从中吸取教训。
记录你过去跟随个人直觉的事情,
它会成为你实现直觉质变的纪录片和记忆银行。
“机器人擅长优化旧的想法,但组织需要有创造力的员工,他们可以思考明天的解决方案。”
“思考明天”就是做预测,而预测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你只能在内心翻滚的漩涡中变得越来越身不由己。
《创造力的觉醒》的作者,拥有人类学和时尚管理双重背景,是一位TEDx演讲人。在大学担任了16年的设计策略和时尚管理教授,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在不断创新。书中有大量精彩的内容和落地练习,帮助个人和组织激发创造力。有了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