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简历 个人资料(马化腾的企鹅帝国)



小时候的马

1971年10月29日,13岁的马出生在广东东方县八所港,1984年随父母定居深圳,就读于深圳最好的中学。可能是对深圳不断放弃的感觉吧。马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连外地的大学都不看,就近上了深大。无独有偶,当时深圳大学最有实力的两个专业是计算机系和建筑系,因为当时在深圳闯出一番名堂的大多是计算机和房地产行业的人。在深大读书的时候,马是个让机房老师担心的捣蛋鬼。他经常利用自己的电脑天赋,编写一些小程序,把电脑完全锁在机房里。如果他想再打开它,他必须找到他。当电脑病毒泛滥时,马可以化身为“电脑救星”,运用娴熟的杀毒技能,让病毒瞬间消失。




节目编排者

随着学习的深入,马对网络的兴趣与日俱增。他立志成为一名UNIX或C语言的高级程序员。在深大的四年让马掌握了优秀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样的。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人才。马克的毕业设计其实是一个超级实用的股票分析系统。有了这部重量级作品,马顺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股票分析系统

能分析股票的软件当然是好东西。不久,一家网络公司看中了马的作品,并表示将出资购买。双方在谈价钱的时候,还是半大孩子的马出了洋相。他让对方先报价。最后的结果是,公司付给马5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虽然马花藤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他并不自大。他知道,自己肚子里的那点知识和经验,不足以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深不可测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经过一番分析和权衡,决定安心做一名打工仔,积累经验后再做决定。




深圳大学

1993年,马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主修计算机科学。虽然这所大学在中国不是很有名,但它的环境对这里的毕业生非常有利。当时深圳受改革开放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各行业的发展速度都很惊人。因此,马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了实用主义的观念。不像有些刚走出象牙塔的同学,他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马从深大毕业后,来到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月薪1100元。这家润迅公司可不是小玩家,在当时被视为寻呼界最优秀的后起之秀。跑路对马最大的帮助是两个:

首先,它给了马在管理上的思想启迪。在润迅,马学会了如何打造和管理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如何在一个新兴市场争夺自己的行业份额,如何与香港资本市场互动(香港润迅是香港上市公司)。

其次,它给马带来了腾讯最早的客户资源。马开始创办腾讯的时候,第一个产品就是为寻呼台提供配套服务。因为马克曾经在国内最著名的寻呼台工作过,在全国各地的寻呼台积累了一些曾经的同事和哥们,这让他在创业之初比别人走得顺利很多。马在润迅做得很棒,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做到了开发部的负责人。在此期间,马对软件开发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软件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辉煌,而在于它是否实用。所以,马在做软件的时候,不会把这种创造性劳动当成自娱自乐。他只是想被更多的人接受。




惠多。com

润讯的工作很辛苦,在外人看来甚至很无聊。然而,马整天面对着电脑和各种程序,却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他接触电脑越频繁,他对电脑就越感兴趣。就这样,他的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有时还会去朋友的公司帮忙解决一些软件和网络问题。慢慢的,他的名气和名声就在圈内传开了。

马花藤在润讯工作第三年,开始“无所事事”,这个“副业”就是炙手可热的惠多。当时的com。中国fidonet (CFido)诞生于1991年,最火爆的时期是1993年到1998年。它是一个通过电话线连接的BBS互联网,以点对点的方式在网络之间传递信件。惠多。com不是官方网站,而是由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爱好者创建和维护的业余网络系统。高峰时段,惠多。com在中国有数百个网站,用户数以万计。

1992年,北京罗一长城站和汕头黄耀豪手拉手站成为国内最早在fidonet模式下建立的BBS交流系统,是惠多的雏形。com。作为资深电脑爱好者,马也对惠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花了半年时间摸索,最终决定在深圳设立分站。1995年,马拔了4条电话线,弄了8台电脑,成立了深圳分站,取名“Ponysoft”,Pony是马的英文名。

马一边忙着照顾Ponysoft,一边做好快跑的工作。但在这期间,他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向Huiduo.com转移,因为上面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互联网人才,他可以从这些人身上获得很多前沿信息。有意思的是,很多参与惠多建设的人。com后来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先驱。比如金山软件公司的求伯君,当时是珠海西点的站长。王,848网站董事长,时任福州站站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马花藤不断利用平台的力量和圈子的力量,让自己走向更高的山顶,享受更广阔的风景。




“ICQ”通讯软件

上网的马,偶然接触到一个叫“ICQ”的通讯软件,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人生迎来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三个犹太男孩给他们引以为傲的软件取名为“1seek you”,英文意思是“我在找你”。为方便称呼,直接按发音简化为“ICQ”。随着ICQ的编程越来越成熟,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Mirabilis ' '的公司,正式向大家提供ICQ服务。在运营的最后,ICQ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于是犹太男孩以2.87亿美元的价格将1CQ卖给了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AOL。

ICQ进入市场后,迅速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很快成为人们日常网络生活的主宰。有意思的是,即使在当时互联网相对落后的亚洲,1C0用户数也从0%飙升至70%!在中国,1CQ用户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至此,ICQ已经从地中海西岸走向了全世界,融入了无数网民的日常生活。




市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

作为资深电脑爱好者和资深网友,马很早就接触了ICQ,并很快被其科技魅力所感染。他玩得很开心。他经常通过ICQ与朋友在线交流,徜徉在网络时代的奇妙交流方式中。不过,马对一直是“边想边玩”。所谓“玩”,只是他对某个事物感性认识的方式和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接触ICQ一段时间后,马恍然大悟:中国十几亿人口,对IM软件(即时通讯软件)有巨大的刚性需求。如果犹太人都能开发出这样的小玩意,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一个原生的IM软件?

马对的想法无所谓。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开发一个即时通讯工具,还要把这个软件做大做强。多年的站长经验已经不能满足马的“胃口”了。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一个在互联网竞争时代可以安身立命的山头。于是,他的创业生涯悄然拉开了序幕。




辞职创业

1998年10月,马正式向润迅递交了辞职信。公司自然不愿意失去这样的人才,但最终还是“放过”了马,没有留下多少人。1998年,中国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一年,张朝阳创办的搜狐,周创办的3721,都让活跃在IT领域的有志之士热血沸腾。他们投身于互联网公司的建立,准备在这个全新的战场大显身手。当然,马也不例外。虽然他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想从什么开始,但是大方向已经决定了,就是寻呼和互联网。马花藤之所以确定这两个目标,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五年的线上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经验,所以这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他在这两个方向有所作为。

不过,单靠一个人创业肯定不行,他需要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战友。



张志东

第一个战友是张之洞,他是马在深大的同学。他们俩都在计算机系学习。张之洞与马相似,也是技术型人才。两个人在深圳大学读书的时候,都是系里拔尖的人,张之洞是顶尖中的顶尖,就算放在深圳的计算机爱好者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QQ的架构设计始于1998年。然而十几年过去了,用户数量猛增。不过这个框架还是很适用的,可见张之洞的技术水平非同小可,甚至不可想象。另外,张之洞,马立克花藤人,是个低调的人。其他公司创始人买别墅开游艇的时候,他只开中档车。后来张之洞身边的人都说,他从来不靠这些物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曾李青

在马和张之洞创办腾讯一个月后,第三位腾讯创始人加入,他就是。曾李青本科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柳传志同校。当时李青是学通信的,所以毕业后分配到了深圳电信,一路上比较平坦稳定。当时,深圳计算机协会会长马的女儿和张之洞是从中学到大学的同班同学。协会搞活动时,曾常被派去参加,于是认识了一同被邀请的马和张之洞。

1998年秋,曾李青的职业生涯跌入低谷。他找到时任深圳电信局局长的许文燕,想让对方给他一些建议——回局好还是下海好?后来,推荐他找到马,他加入了马的创业团队。当时三个人也有分工:马负责战略和产品,张之洞负责技术,负责市场。




马化腾女儿

除了他们三人,腾讯的另外两位创始人是许和陈一丹。许是马在张之洞深大计算机系的同学。从深圳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在深圳电信数据分公司工作,和曾李青是同事。陈一丹,原名,是马在深大的同班同学。后来,他也进入了深圳大学,主修化学。因为另一位网络名人ChinaRen的创始人兼CEO陈一舟与陈一丹同名,所以他干脆把自己的新名字改成了陈一丹。陈一丹有律师执照,工作严谨,但有时候也不免有点张扬,总能在不同的时候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陈一丹

为了各司其职,马在腾讯之初就和四个小伙伴划分了“势力范围”:马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许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0(首席行政官),曾李青是(首席运营官)。这五位创始人的股份构成为:马出资23.75万元,占股47.5%;张之洞出资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资6.25万元,占股份12.5%;陈一丹、许各出资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在五位创始人中,马出钱最多,但他要求把自己的股份减少到一半以下,变成了47.5%的股份。对此,马的解释是:“我希望他们的总和比我的多一点,不要形成垄断和独裁。”另一方面,马坚持把主要资金拿出来,大股持股,因为他不希望股份过于分散,在关键问题上没有人能“拍板”。




即时通信软件

2007年5月16日,腾讯公布了2007年第一季度业绩。截至2007年3月31日,QQ注册用户数已达到5.979亿,接近中国人口的一半,其中活跃用户数达到2.537亿,QQ最高在线人数为2850万。

就是这家当时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公司,在创业后的第十年,也就是2008年,向世人展示了一组“恐怖”的数据:QQ用户总数达到8.562亿,其中活跃用户3.551亿,最高在线人数达到4530万;互联网增值业务付费套餐月用户3030万,移动和电信增值业务付费套餐月用户1480万。腾讯第三季度营收高达20.245亿元,比阿里巴巴和百度同期收入总和还多5亿多元,而阿里巴巴和百度分别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滕循总部

正是因为腾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才成为即时通讯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实稍微懂点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聊天软件往往不是靠技术取胜,而是靠进入市场的顺序。一个软件开发的再好,注册量小也没人会在意。腾讯通过抢占先机,积累了数亿用户。于是,企鹅帝国越来越强大,知名度和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是因为马明智地抓住了机会。

时代在变,技术在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PC到手机,小企鹅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虽然未来的道路难以预料,但在以“传播”为核心产品的企业理念影响下,企鹅帝国将沿着这条成功之路继续探索,在新的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


原创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们可以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