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草
后台回复“听课”,听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写作”,加入写作群。
微信“丁咚”。当我看到樊登的剪辑老师的消息时,我颤抖了一下,我的心是复杂的。我期待这一刻很久了。
回顾我这一年的写作心态:
2020年3月,参加唐老师第45期基础班。上完课一个月就赚到了报名费,然后陆续交了20多篇论文。
但是越写越觉得无所适从。好像你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临时到处搜集素材。
为了找到答案,2020年7月,我果断报了唐老师的第三期书评班。
可惜因为工作变动,听说的课程并没有付诸实践。人真的很懒。当他们放松的时候,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写信了。
2020年底,我认真听了工作间的课程,终于解决了我的困惑。
不知道写什么?还是担心没有素材?然后写书评。
书评是一种“从文字到文字”的转换。通过阅读,获得大量书本上的材料;然后加上自己的想法,输出成文字,就成了书评。
而且写书评也是有套路的。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三个步骤写一篇优秀的书评。
01
过滤书籍,细分书籍
书评写作的第一步是筛选书籍。
我们可以利用豆瓣、知乎、微博或者官网查看书名、腰封、序言、目录等装帧部分,筛选出知名度、价值、趣味性高的书籍。并将这些书分类。
比如这本书实用吗?还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普书籍?
归类到大类后,又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层次。分为个人成长、生活方式、阅读写作等。
示例:
你要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这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又可以细分为个人成长的范畴。
无限可能,属于实用范畴,也可以细分为个人成长范畴。
每个人的划分方法可能不一样,但是怎么划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细分后快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比思考:
我对这个话题了解多少?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吗?重点阅读知识增量的未知部分。
“读书不是为了100%的复制,而是为了满足1%的精华,”《快读》作者说。
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筛选出合适的书籍。
一次做三件事,为什么不做呢?
02
搭建框架,选择合理的逻辑结构
第一步是书评写作的准备阶段。从这一步开始,书评写作正式开始。
一篇优秀的书评,离不开六大要素:话题破题、话题引入、作者和书籍介绍、逻辑主线、亮点解读、思路总结。
每个元素的书写都有自己的套路和方法。
1。解决问题
破题就是“打开话题”,在文章的开头。开始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借用热点、巧用影视明星素材、揭露日常痛点、身边案例、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等。
2。导言
解决和引用问题通常相对简单。三言两语,把话题引向书的主题,但一定要注意关联性,切忌拖拖拉拉。
否则就是不合逻辑,或者说“驴头不对马嘴”;读者会觉得被骗,放弃阅读。
3。作者和书籍介绍
书评的本质是“种草”。宣传一本书,介绍作者,既是尊重,也是礼貌。一些著名或优秀的作者也能为你的文章带来“人气”。
至于书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告诉读者书的内容或者传达的思想。
4。主逻辑线路
逻辑主线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可以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主逻辑线的提取,就体现了这种“台下功夫”。
一篇优秀的书评,呈现的是简单的两行逻辑线。但找话题,列观点,找思路,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领头人。
5。亮点解读
这是书评的核心部分。简单来说,亮点解读就是从主论点中提取的子论点。
我们如何论证主要论点?
最常见的方法是拆分。分成3-5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是解读的亮点。
以十点读书发表的一篇书评为例。
关系越好,你的困难就越少。作者主要论点:不要讨好别人,做自己就好。
分为以下三个分论点:
l思维因素导致的认知好人;
l行为因素导致的习惯性好人;
情感因素导致情感逃避型的好人。
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存在平行关系。这种结构被称为“平行结构”。
除了平行结构,还有递进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逻辑结构,并逐层深入论证。
灵活运用这两种常用的逻辑结构,你的亮点解读就能出彩。
6。有意摘要
所谓“凤头豹尾”。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应该像凤凰的皇冠一样美丽精彩。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简洁有力。
意向性总结是“豹尾”部分,引领全文,深化主题。
常用的方法有:
01.用小的和大的方法,比如:一人联系大众,一人推全国,一个行为延伸到一个品质;
02.金句结尾法,如:忍着快乐是一种懦弱;享受是一种学习(毕淑敏)
03.提出愿景法,如:“愿你离开半辈子,少年归来”。
如果能多种方法并用,或引发思考,或表达愿望,结局会更持久。
掌握以上书评写作六要素,一篇文章的布局就完成了。
03
填写材料,用丰富的案例进行论证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构建框架的下一步是考虑用什么材料填充它。
好材料,为房子遮风挡雨;材料不好,房子很可能变成豆腐渣工程,随时面临倒塌的风险。
写文章也是如此。
材料恰当,论据有力;不合适的素材,文章很可能成为废稿,在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那么,有哪些素材适合做一篇优秀的书评呢?
首先,选材要新颖。
人性“喜新厌旧”。一个众所周知的老料,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突如其来的新奇事件,大家都很好奇。
比如“现实版范事件”和影视剧“范”相比,你更喜欢看哪个素材?
其次,材质搭配要合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材料偏差”是一个容易犯的错误。
我前几天在写快速阅读的书评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
我需要论证的论点是“读书是为了满足1%的本质”。我选的素材是《黛玉在园中读书,读书一瞥》。这个材料不太合适,因为只说明黛玉读书快。
所以材料的搭配一定要服务好论证,不然就太贵了。
最后,素材要多样化。
正所谓“一人说好不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材。
在自媒体写作中,常用的素材有名言警句、名人案例、电视剧、综艺节目、社会痛点话题、个人经历、身边人的故事、民间谚语、科学实验、心理学知识等等。
对于一篇文章,建议至少选择5个以上的素材。
04
写在最后
俗话说“大道至简”。
选书,装帧,填材料。只需三个简单的步骤,新手小白也可以写一篇优秀的书评。
知识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
其实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书评,也适用于影评和观点随笔。
很喜欢网友的一个分享: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想要和理想的自己连接,都需要搭建一座行动的桥梁”。
是的,再好的方法,如果不去实践,终究只是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所读所写的书和文字全部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2021年,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就用上面的方法去实践吧。
2021年,愿我们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肖小二,唐笑笑基础班45班学生,书评班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