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原创稿
“你挖这个隔间。隔间的高度是30厘米。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让它成为标准。”
微风徐来,阳光恰到好处。在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雷公田村的万亩油茶基地,几十名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油茶地里忙碌着,挖沟、起垄、施肥、种植黄精、培育新希望。
岑县天马镇雷公田村万亩油茶基地,村民正在套种黄精。
黄精又名“虎姜”、“爪参”,是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养胃的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期,村里利用油茶下的裸地,在油茶下套种1000亩黄精,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套种黄精改良土壤,促进油茶生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岑县天马镇雷公田村万亩油茶基地,村民在油茶林下套种黄精。
“我家就在这附近。如果我们有工作,我们会出来做。一天100多块钱,一个月生活费2000多。补贴家庭是没问题的。”正在挖箱子的村民杨忠志高兴地说,她家的地常年租给基地,一有空就来基地干活。
岑巩县天马镇雷公田村万亩油茶基地,村民正在套种黄精。
近年来,天马镇积极探索“油茶+黄精”套种新模式,不断调整林下经济结构,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了一亩地多收益,促进了村民增收。同时采取“分公司+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为了减轻油茶管护压力,我们在油茶基地套种了1000亩黄精,是10月份种的。基地从开工到现在,每天的工人都达到100多人,年底就能完工。预计基地的人工费用需要80万元左右。”天马镇雷公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姚说。
据了解,天马镇今年预计种植黄精3500亩,将带动工人约1万人,支付劳务报酬约105万元。(图/文张艳菊、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