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case什么意思(以产品思维,打磨产品经理的简历)

编辑导语: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人的学历、经历、特长、爱好等相关信息的简要书面介绍。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规范化、逻辑性的书面表达。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本文分享了如何打造产品经理简历的经验。推荐给有写简历经验的用户。



作为一个已经收到腾讯等大公司产品经理夏/秋/社会招聘offer的同学,个人在求职过程中迭代了20+个版本的简历,最终版本简历面试的启动率为95%+。

平时很多学弟学妹都会私戳我帮忙往里面推,但是发现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简历不够了解。即使背景过硬(985/海外名校背景)+很多大厂实习/工作经历,简历通过率也不高,简历通过后,一轮巡的情况比比皆是。

为此,我偶尔会拿空帮你修改简历。一方面可以通过修改简历了解不同的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帮别人做产品和后续业务的求职平台来验证自己修改简历的“方法论”。从去年12月开始改了大概150+份简历,整体面试启动率85%+。



由于校招的产品和校招的简历在写作的整体思路上是相似的,所以这个回答也适用于投递校招/校招的产品的同学。为了保证后续例子通俗易懂,以“校招产品经理简历”为例。从简历认知、简历框架、好简历、差简历、简历案例入手,简单分享一下我写简历的“方法论”。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问。

一、简历认知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对简历的基本认知,这个认知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badcase

首先,你的简历是什么?简历实际上是候选人交给面试官的第一个“产品”。通过这个简历产品,可以满足招聘岗位的需求。因为职位和简历一定要尽可能匹配,或者匹配度越高,简历通过的概率就越高。

也就是说,我们投递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你的简历尽可能贴合工作jd。比如你之前的实习/工作经历偏于B端产品业务,那么你投递B端产品的简历通过率肯定高于C端产品。

虽然目前校招的产品岗位jd并没有太多的经验要求,但是如果你能在知道自己要投递的业务的情况下,针对这个岗位调整简历内容,会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吗?

二、为什么要写简历?很多人会说:简历写好了才能面试!这个看起来没问题,但是不够全面。

我们来回顾一下简历的“生命周期”。从最开始的简历到达简历池-HR筛选(基于业务需要,提前审批仍需经过面试官筛选,这里的面试官通常是业务端面试官)-笔试(如提前审批或内推免笔试省略此环节)-业务端-业务端2-业务端N(产品通常N=3)-HR端-Offer分配。

很明显,你的简历会伴随你整个求职面试的生命周期,不仅帮助你在简历筛选时获得面试机会,还决定你能否通过面试获得最终的offer。尤其是一方面,面试官80%以上的时间都会深挖简历内容。所以你简历写的内容是否足以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有没有“漏洞”,都会在面试中体现出来。

但很多同学对简历不够重视,简历上写的项目不够清晰,或者为了提高面试的启动率,夸大简历上所做的贡献,导致在面试官的灵魂拷问面前支支吾吾,无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对项目的收益也没有量化的概念。面试体验极差,通过率自然很低。终于坑完了,秋招结束了。

因此,一份好的简历必须能够清晰地告诉面试官你与所应聘职位的匹配程度(基本素质+相关能力模型),突出你的个人亮点(加分)。

二、简历框架

既然简历这么重要,那么简历的框架是什么呢?个人可以分为三部分:先验——个人背景(基本素质);岗位经验相关经验(能体现面试岗位相关胜任能力模型的“工作”经验)和其他技能(加分,因面试官不同而不同)。



1.先验背景

指的是你的学历,占整个简历分数的20%。包括你的学校(985/211/双非专业)、专业、成绩、荣誉等。这一块之所以叫“先验”,是因为这种基本信息是你在面试前给面试官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象,不会随着面试的进展而改变。

写这一块的时候,可以试着突出自己之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投岗位的匹配度。

比如你是金融/经济专业,那么你在交付商业PM方面会比其他专业有优势,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在交付AI/数据/策略/技术产品方面也会有一定优势。

当然产品岗位没有相关专业,但是随着目前产品岗位的细分,不同方向的岗位会有一定的倾向。从面试官招聘的角度来看,如果有相关理论基础的同学加入,通常会更有潜力。

再者,因为产品经理的求职,很多公司的优质项目(如腾讯产培生、网易PM599、jd.COM观培生计划)在京东并不局限于学校/专业,实际上在简历筛选中会直接根据学历进行筛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最好考虑尝试通过内推或者其他渠道投放。

2.后验经验

是指你是否有相关的工作/项目经验,占整个简历分数的70%。是简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面试中最常被问到的地方。

相关工作经历不仅包括你在公司的实习经历,你做过的创业项目,还包括你在学校参加过的一些比赛和活动。甚至你写了微信官方账号和Tik Tok,都可以写在这一节,说明你为面试的工作做了相应的努力。

通过参与产品相关的项目,你体现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胜任模式,比如同理心、需求分析、商业思维等等。

所以在写项目经历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尽可能的突出我们有这些产品经理胜任力模型,而不是只说项目本身。

最常见的例子:一个技术同学想转产品,然后简历里提到的项目都是通过xx技术手段实现xx功能,没有从产品思维上讲为什么这么做(满足用户什么样的xx需求)和为什么这么做(竞品有没有做过,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至于这个技术项目怎么写,有兴趣的话,后面再单独写回复。

3.其他技能

这部分占简历分值的10%,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些爱好或技能与其他应聘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或者在某些方面能够体现出你突出的个人特点。

比如体现候选人强大的执行能力:坚持赛马10年;勤于思考:每周读一本书或写一份复件;社交资源:比如你认识很多大V。

总之,这些技能或爱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你的后续工作。这里就不写精通office了……当然,如果真的精通,最好有可衡量的业绩,比如精通PPT,业余写PPT,每个月赚xx零花钱。

三、好的简历

谈完了简历的框架,我们在看基于这个框架的什么样的简历才是好简历。

以我的简历为例,因为我提交的岗位是内容策略产品的岗位,所以在超越章节,我会强调我是一个有NLP相关技术背景的硕士生(注:这里写硕士的时候可以是研究方向,比如我个人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与岗位无关,但研究方向是NLP——与岗位有关),以及这方面技术的积累。

PS: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奖学金、研究保障等“硬核”荣誉,也可以加入。

然后,在相关经历部分,我会重点介绍我所做的内容战略相关的工作。在这一节中,我建议你在组织项目时,通过STAR规则进行编写。

首先把每个公司的工作经历分解成不同的项目来写。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自己工作的完整性,突出自己作为PM主人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面试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我在腾讯新闻负责内容生态战略来看。

项目(情况)的背景是腾讯新闻中有很多低质量的内容分发,而(任务)不利于长期的用户留存。职责:(行动)要设计相应的内容策略,让优质内容多分发,劣质内容少分发;(结果)图文低质率的下降。这样通过背景和责任这两句话,把你在项目中负责的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整体概括。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有拆解和提议,后面就需要通过分点来展示详细的动作和结果。比如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社会负面、口语化等等。用户增长的问题可以分解成几个细分动作,比如拉新、留存、推广生活、变现。

最后是其他技能,这里我主要分为两部分: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技术积累的意义类似于先验的先验表达。运营经验是我之前做过新媒体和内容社区相关的运营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为了突出自己在内容感上的积累,相对于其他候选人会加分一些。



四、差的简历

看了好的简历,你可能会觉得我简历不好的原因是没有那么多丰富的经历,而不是写得不好。

但随着求职准备产品一线的延伸,很多同学实习经验丰富,但简历还是不尽如人意。

根据我修改过的简历案例(具体案例继续回头看),拙劣的简历大概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先验的,没有与职位相关的背景,或者说,没有一个产品方向可以通过专注于你的专业背景来更突出专业优势。这里有一个建议:我们在选择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产品方向。一方面录取率相对更高,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重用在学校学过的东西。

后验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首先是相关工作经验强的同学不会写,大概占40%。他们通常至少在一家大工厂有实习经历。但是他们的简历写的一般,导致面试时埋了很多坑,或者在讲述自己的工作时让面试官觉得“一般”,然后面试失败。

另一种是没有或很少相关经验,在写简历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通过产品思维表现出来,给面试官一种“简历和职位不符”的感觉。

最后,在其他方面,往往只是堆砌一些普通人能做到的无差别内容,浪费简历版面。



五、简历CASE

看了好简历和坏简历,我们已经对好的产品简历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五个典型的简历badcase,可以帮助我们在写简历的时候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

1.案例一:实习不能体现产品力。

意思是做了很多工作,有一些明确的执行行动,但是没有量化的结果告诉面试官这次实习的含金量。

比如这个滴滴实习的学生,他在简历上写了自己解决或者优化了一些业务问题,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最后并没有说做了这些优化之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当他在面试中看到这个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你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或者背景。

所以在写这个实习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个项目的背景,然后把这些动作进行拆解,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比如运维效率)来反映你做这个项目的实际收益。

说到这,很多同学在做项目的时候可能没有“指数”的概念,但是实习结束后恢复项目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衡量化工行业(作为收入)。这里也建议大家在做需求的时候,尽量估算一下需求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收入不明确,也许这个需求的合理性或者优先性就有待商榷了。



2.案例2:没有产出的杂项实习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尤其是中后台工作与产品无关或者工作面向产品的时候(部分业务支持)。

以这位同学(曾经执教过21届的同学,现在已经拿到腾讯产品的offer)为例。他在OPPO负责海外市场的战略工作。但战略的制定和推出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分析,比较“零工”。整个实习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工作的收益体现不出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预期收益”来突出自己对项目的贡献,而收益的预估作为产品经理写PRD的必选项,也能体现出产品经理在做需求时的严谨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预期收益必须是相对合理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个收益是如何计算的。



3.案例三:创业项目不能体现产品感。

很多同学虽然没有实习经验,但是平时也会参与一些创业项目,或者自己尝试一些项目。但是,这些同学并不能把这些项目经历变成有产品感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通过这些项目让面试官看到你有产品经理的能力。

以这位同学的老王水吧项目为例。我们可以简单写下这个项目的背景,然后写下我们负责整个产品设计的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写这个产品服务了多少用户,多少付费用户来量化这个项目的收益。

从广义上讲,从最初的用户调研到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都可以围绕这个项目来写。这个案例的项目写作方法也可以在后续大家写的产品设计项目中重用。



4.案例四:公司/Tik Tok无法转为产品工作。

在这里,不要说你是微信官方账号排版发帖的机械化动作。相反,你应该描述这家公司或一个产品项目。第一,从公司(项目)背景来看,我们认为这个微信官方账号满足了xx场景下xx用户的诉求,PM作为公司通过xx功能为这群用户提供价值。

涉及到具体工作,可以包括“发帖”,但这个工作要尽量系统化,可以写成:负责公众号整体内容的sop策略的制定和作者的创新等。最后,衡量微信官方账号运营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新粉丝。如果是商业化,可以写付费用户数或者收入金额xx等。



5.案例五:无关实习体现产品力。

最后一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中途跳槽的同学身上。这类学生往往之前的实习和产品的关联度非常低。所以需要深入挖掘过去工作的上下游,了解相关工作是否可以产品化或可解决。

比如以这位同学在埃森哲咨询实习IT咨询职能部门的助理顾问职位为例。他当时做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一些系统配置的零工。另外,他其实跟进了一个HR系统的项目,这个项目恰好是他作为对接人和用户跟进的。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通过重复这个项目,把这个项目经历输出到简历中。

当然,这样写的前提一定是你对这个项目的整体背景和核心流程有足够的了解。



六、写在最后

“简历”作为产品经理交付给面试官的第一份“产品”,最能客观展现你本质上的产品思维。所以,在你写简历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以打磨一个产品的心态来设计你的简历。我相信面试官会对你的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由@帕尔PM原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