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达芙妮,可能会引起很多80、90后女性的回忆。曾几何时,达芙妮也是女鞋中的“鞋王”,也被很多人称为“女鞋的宝马”。但是,曾经多么辉煌,现在已经没落了多少,现在的达芙妮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气息,连如何生存都变得艰难。“女鞋的宝马”,为何沦落至此?达芙妮,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有哪些是创业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达芙妮的酸甜苦辣。
1988年,陈先民和张文一在台湾成立了一家鞋厂,名为“乔治企业”,专注于鞋子的代工。虽然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是没多久整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他们刚开不久的鞋厂生意越来越差。虽然鞋类制造业务做不下去了,但国内优质鞋类市场依然潜力无限。于是他们转向香港,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继续在鞋类市场发展。1990年,陈先民和张文一创立了永恩集团,并开始向女鞋领域发展。达芙妮是自公司成立以来就存在的品牌,也是永恩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之后,她们也准确的定位了自己,那就是女装市场。所以在达芙妮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陪伴女性走得更自由”。通过这种宣传,达芙妮很快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当然,作为一个刚创立的企业,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赢得市场的。后来达芙妮直接投入1000万做广告,借助经典的广告词,迅速吸引了众多女性的目光。
达芙妮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浪漫和幸运。从创立到上市只用了五年时间。1996年,达芙妮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女鞋品牌之一,连续多次获得中国最畅销产品称号。
在外界看来,此时的达芙妮已经很成功了,但陈宪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达芙妮在制造方面有优势,但也正因为如此,销售成了企业的短板。最初几年,达芙妮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获得极高的销量,就是因为依靠代理批发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增加销量,但是对于永恩集团来说利润太低了。于是从1996年开始,陈先民决定自己搞零售。不久之后,第一家达芙妮零售店在上海诞生。开店容易,卖鞋难。
开业之初,缺乏管理经验导致店铺亏损严重。陈先民的坚持受到质疑,公司很多人开始反对他的做法。在这几年艰难的发展中,陈先民和张文一经常吵架。尤其是到了1998年,两者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陈先民选择了退出,将管理责任留给了张文一。张文一觉得自己比陈先民强,有能力提高销售额,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打了他的脸。达芙妮开了第一家店之后,夏天的时候鞋子的销量还不错,但是这个季节一过,生意就变得很惨淡。一个赛季怎么可能带动三个赛季?所以基本上每年专卖店的营收都是负数,这也是达芙妮在99年面临资金断裂危机的原因。事实证明,张文一并不比陈先民好多少。张文一的手术让达芙妮陷入了困境,这一次大家又想到了陈先民。好在这个时候张文一没有坚持,乖乖的让出了位置,但是他也有条件,就是让他的侄子陈英杰做达芙妮的总经理。对于公司的发展,陈先民也表示赞同。
陈英杰的到来不仅让达芙妮复活,也让达芙妮再次跌入谷底。
陈英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公司的内部管理进行重大改革。尽管那时达芙妮已经在mainland China发展了几年,但许多员工甚至高层管理人员都来自台湾省。陈英杰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甚至认为这是阻碍达芙妮发展的一个原因。陈英杰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台湾省和大陆在地理位置和市场管理模式上都有一些差异,所以只有本土人才才能让达芙妮尽快扎根大陆。不得不说,陈英杰的这个做法很巧妙。
管理层成立后,陈英杰开始研究产品。鞋子是一年四季都需要穿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达芙妮只在夏天卖得好呢?问题是团队不够本地化。如前所述,台湾省与大陆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一些差异。台湾省气候常年炎热,所以对凉鞋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大陆不一样。很多地区四季分明,凉鞋只穿几个月。达芙妮的设计师,大多来自台湾省,在大陆也有几年了,但是因为之前在台湾省的时间比较长,多是设计夏装鞋,不擅长秋冬产品设计,所以即使来大陆,想法也很难改变。近年来,达芙妮的设计师也尝试设计了不少秋冬女鞋,但市场反响平平。发现问题的关键后,陈英杰再次选择了大换血,将设计师团队本土化,进一步打开市场。
陈英杰的很多做法,虽然让公司内部很多人反感,但确实改变了达芙妮接下来的发展。陈英杰坚持陈先民之前提出的零售模式,但不同的是,他更注重“质”的发展。改头换面后,达芙妮不仅开店越来越多,而且一年四季销售额都在增长。达芙妮最终得到了幸运女神的青睐,从此走上巅峰。
2001年,达芙妮以超高的销量夺得国内女鞋销售冠军。2004年销量已突破5000万,市场占有率高达20%,成为名副其实的“女鞋之王”。2012年,达芙妮年营收达到100亿港元,门店超过7000家,遍布全国。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达芙妮的门店。此时的达芙妮是大家眼中的“女鞋宝马”,却不知,下一个达芙妮即将走下坡路。
我们先来看看达芙妮的现状。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达芙妮的同比收入下降了77%,业绩处于低迷状态。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营收数据下降了83%。此外,达芙妮在2020年关闭了7000多家门店,如今的市值只有3.21亿港元。最近关于达芙妮“卖地”的新闻不断,也让很多人震惊。曾经的女鞋界宝马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达芙妮的巅峰与陈英杰的努力密切相关,但达芙妮的衰落也与他密切相关。2004年,达芙妮成功夺得女鞋第一名,但陈英杰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陈英杰找到了台湾省明星为其代言。虽然在大陆做生意,但他在台湾的娱乐圈也有很多人脉,所以他找到了人气组合SHE和刘若英。不久之后,一首与达芙妮有关的歌曲《月桂女神》红遍全国,同时诞生了电影《我爱达芙妮》。借助明星效应,达芙妮越来越出名。在达芙妮与娱乐圈结合后,陈英杰还娶了一位女明星,也就是韩雨芹。这时,人们开始预测达芙妮可能在走下坡路。因为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很多创业者成功后,都开始和娱乐圈交往,然后娶了女明星回家。不久后,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不知道有什么联系,但好像已经成了默认的“定律”。有人认为选择和女明星结婚是漂泊的开始。事实证明,陈英杰真的已经乱世佳人了。
随着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许多企业已经转向线上发展。很多线下店都因此受到冲击,女鞋界的宝马达芙妮也不例外。达芙妮一直依靠实体店销售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稳定的地位,电商行业的悄然兴起已经对其造成冲击。但是陈英杰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成功了,达芙妮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不仅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这种自信只会让达芙妮走下坡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达芙妮依然坚守自己原来的立场,依靠线下门店进行销售。
但此时网上销售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很多企业利用了这种发展,很多同行的销售额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当陈英杰意识到网上销售的重要性时,已经太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赶上同龄人,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所以陈英杰很快找到了外援TPG。借助外援,达芙妮也算是跟上了线上销售的步伐。但是陈英杰又走错了一步。其他人选择与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进行在线销售,但陈英杰不愿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力量。毕竟他还是过于自信,所以拒绝了和JD.COM的合作,转身和百度一起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耀点100”。陈英杰可能认为自己足够强大,达芙妮也足够强大,所以没必要依赖其他电商平台。陈英杰不笨,但乱世佳人。这么多年来达芙妮一直是第一女鞋,这让陈英杰觉得没人能打败她。
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发展得足够成熟的情况下,陈英杰选择了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这样追上同行有多容易?这就像一场百米赛跑,当其他人都跑了一半的时候,你才刚刚开始。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别人?“耀点100”很快成立,也很快瓦解。几个月后,它终于因为资金的问题宣布破产。曾经搬来这里的救助者TPG,在赚了钱后很久以前就离开了。达芙妮错过了电商发展的关键期,这也是衰落的开始。
2013年,达芙妮的经营状况非常糟糕,甚至出现了亏损。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陈英杰很清楚,单靠线下销售是不行的。绝望的他选择与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回归主流浪潮。
在电商这条路上,达芙妮起步比别人晚,中间走了弯路,所以即使重回正轨,也很难挽回之前的损失。在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达芙妮的销量一落千丈。2014年,达芙妮净利润下降1.2亿。2015年,情况更加糟糕。营业额下降19.1%,亏损3.2亿。伴随下跌的,还有达芙妮的股价和市值。2015年,达芙妮市值仅为5.85亿港元,仅为辉煌时期的3%。
女鞋界的宝马走下坡路后一发不可收拾,一路狂跌。就算有神仙,恐怕也很难救达芙妮。2019年,达芙妮依然奄奄一息,但亏损仍高达10.7亿港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达芙妮亏损更惨,股价一路暴跌。从2015年到2020年,达芙妮在短短五年内总共亏损40亿港元。虽然一直在自救,但是一直没有挽回损失。
达芙妮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错过了电商发展的关键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品牌定位。成立之初,为了尽快打开市场,达芙妮选择了精准定位,迅速获得女性消费市场,始终走高端女鞋路线。但自从走下坡路后,达芙妮的市场定位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价格方面。自从陷入发展困境后,达芙妮为了提高销量,经常大幅度打折销售。曾经被很多女性喜爱的女鞋,变成了满大街打折出售的廉价鞋,让很多人对达芙妮这个品牌产生了质疑。对于那些爱了很多年的老顾客来说,很难接受满街都在卖的达芙妮女鞋。我自己一手树立起来的宝马在女鞋界的形象,在这样的打折销售过程中被破坏了,价格定位没了,意味着品牌在向低端低价发展,大众的兴趣自然也就消失了。本来达芙妮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销量,回笼资金,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加重了问题。
一步错,一步错,达芙妮这几年的选择似乎都是错的。连续亏损多年后,达芙妮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于是去年8月,公司宣布全面启动中高档品牌实体零售业务的消息,随后关闭品牌业务销售点,计划向轻资产模式转型。达芙妮巅峰时期有近7000家线下实体店,但到2019年底,达芙妮的线下实体店只有360家。今年达芙妮实体店只有170家,网店只有250家左右。这个选择有些偏激。虽然线上销售行业发展迅速,但达芙妮多年来仍然依赖线下门店进行销售,大众的消费离不开线下门店。达芙妮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优势。
它也是一个女鞋制造商。大东虽然走的是廉价路线,但是发展比达芙妮好。为什么?电商兴起后,大东在坚守实体店阵地的同时,在网上销售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大东很清楚自己的优势。线上运营成本虽然低,但是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大东主要以平价女鞋为主,所以电商平台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过于专注于网络销售,最终会走进死胡同。所以近几年大东还是注重实体销售的。达芙妮疯狂关店的时候,大东疯狂扩张门店,成功横扫线下女鞋平价区。
虽然两个品牌的定位不同,但优势都是实体店,而且在电商行业兴起的浪潮下,大东在兼顾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优势。达芙妮一开始做线上开发太极端了。这两年彻底放弃实体店,打算专注线上发展,导致了达芙妮今天的局面。
连续两年关店后,达芙妮今年突然意识到线下门店的重要性。近日,达芙妮表示,公司已做好相关规划,下一步将拓展线下门店。关掉它,关掉它。达芙妮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达芙妮的没落,最关键的原因不是电商行业的崛起,而是她自己错误的选择。达芙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恐怕不可能夺回原来的王位了。
达芙妮接下来该如何生存?转型之路能否一帆风顺?让我们拭目以待。#达芙妮# #女鞋# #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