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艺术品拍卖以来,艺术品拍卖迅速被国人接受。短短几十年间,国内艺术品拍卖高潮迭起,参与人数与日俱增。买家也从国外为主转变为国内为主,大量外围资金不断流入市场,不断推高中国艺术品价格,目前国内重量级拍品已经从最初的百万元涨到上亿元,中国艺术品尤其是文物的价值在国内外大型藏家和机构的参与下得到充分发掘,大大提升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
朵云轩第一枪开启中国艺术品交易新时代。
以往国内民间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运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类:市集店、路摊、室内摊、散铺号。在这些传统的古玩市场交易模式中,买卖双方通常是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如果价格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方愿意卖,一方愿意买,即使交易成功,交易价格一般也只有买卖双方知道,部分当事人也同意交易价格不应转嫁。如果买卖双方不能就价格达成一致,交易将被终止。然而,艺术品拍卖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它来自西方,可以说是舶来品。其本质是一种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它是买卖双方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以价格竞争为手段,以价高者得为原则,通过专业中介企业——拍卖行,以落槌交易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活动。它不同于古董市场中个人之间的交易。如果被拍卖的艺术品不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往往会产生拍卖竞价。如果拍卖出价比例高,不仅会造成拍卖行的经济损失,还会降低拍卖行的声誉。虽然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进入中国的时间很短,但影响却很大。
1955年制作顾景舟产松鼠葡萄十头茶具(2015年北京郑东秋拍“以9200万元成交”)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国有文物商店朵云轩总经理祝均波在海外考察后,于1992年8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招牌由著名画家、鉴赏家、诗人谢题写。朵云轩拍卖公司成立后,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于1993年在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举办了轰动一时的“朵云轩首届书画拍卖会”。有意思的是,当时买家还需要买80元的门票才能入场,但门票居然被酒店外的黄牛卖到100元,会场的500个座位早早就被坐满了。因此,朵云轩这个特殊的书画展,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具有“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拍卖——拍卖公司持有登记证,拍卖类别明确,成交额合理。15件拍品在海内外买家的积极竞价下最终成交835万元。相比当时北京文物市场2188件拍品、300万元的成交额,朵云轩已经向国际规则下的艺术品拍卖迈进了一大步。此后,在朵云轩字画拍卖的影响下,国内艺术品拍卖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并得到藏家和投资者的接受或认可。目前,世界各地有数百家艺术品拍卖行,拍卖的品种已从字画、瓷器扩展到玉器、古籍善本、油画、邮票、钱币、家具、文具、青铜器等。艺术品年拍卖金额从最初的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亿,单件拍品价格从最初的百万元涨到现在的上亿元。
陈逸飞1993年作品《玉堂春暖》2017年在嘉德拍出1.495亿元。
由于艺术品拍卖组织严密,开放性强,透明度高,其影响力自然很大。以拍品定价为例。拍卖行通常会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确定拍品的底价,然后根据以往的拍卖和其他拍卖行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底价定的太高,流拍的可能性会很大。一般拍卖行都不愿意把拍品定得太高。理想情况下,底价应该适中或较低,应该有空的空间让买家出价。不过拍卖行很注重拍品的操作。以2000年春天津文物拍卖的鼻烟壶为例。天津文物曾推出一款价格30万、高48毫米的鼻烟壶,只有正常拇指大小。形似扁瓶,白胎,两面用胭脂珐琅绘山水纹,壶底刻有“乾隆年制”。据专家介绍,这种珐琅工艺制作难度很大,能代代相传的极为罕见,尤其是那些绘有西洋风情的鼻烟壶,一直是海外藏家追求的目标。但是市面上有很多值钱的东西的仿制品,尤其是在天津,有一种叫“云石砚湖”的现代玻璃仿制品很出名。所以天津文物公司在拍卖目录中推出这个鼻烟壶的时候,大多被认为是赝品。对此,天津市文物公司首先在《收藏家》等行业刊物上介绍了拍卖专题,配发了这只鼻烟壶的照片,同时在网上配发了鼻烟壶等重点拍品的图片及相关资料。随后与天津日报联合举办了文物鉴定名家系列讲座,并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鼻烟壶专家夏庚奇先生向社会进行鼻烟壶鉴定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夏先生在讲座中特意将此拍品与故宫同类鼻烟壶进行了对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接着,在拍卖预展期间,天津文物公司不失时机地写下了《百万鼻烟壶精彩亮相》一文。其实这篇文章的标题已经暗示了鼻烟壶的底价已经飙升到了百万元。结果,标价30万元的鼻烟壶最终以242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国内外同价位拍卖的最高纪录,可见艺术品拍卖的巨大魅力。
国内买家已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力军
90年代初,中国艺术品拍卖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内艺术品拍卖的买家大多是海外港台人士。到了90年代中后期,国内买家成为市场主力,尤其是国内文化机构、大企业家、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空之前的艺术品交易活跃起来。从文化机构来看,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纷纷出招。如1995年翰海秋拍,北宋张喜安《稀世珍宝——十首诗》就是一大册。当时,资深专家徐邦达公开表示强烈抗议,并致函中央政府敦促购买。最终,在中央领导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以高达1980万元的价格将其买下,开创了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后来在1996年,故宫博物院以880万元从翰海购得沈周仿黄富春图;2003年,我花2200万元从《卫报》购买了隋书《索靖为师颂》。首都博物馆也不甘示弱。2000年,以880万元从翰海购得宋佚名《梅花图》,以550万元从中贸盛家购得郑燮手书《五经书》,以184.8万元购得明嘉靖三色观音。2004年以341万元购得顾洛《蚕织图》卷,以132万元购得王冰《园林八景》、《燕京八景》。2002年,上海图书馆以990万元从《卫报》购买了钱敬堂的明代名人书信旧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以54.4万元向《卫报》购买陈独秀等人致胡适的信件。
1487年,沈周为临摹黄富春手抄本上色。
从大企业来看,大连万达集团介入艺术品拍卖较早。1998年,贾德春以374万元竞拍傅抱石《虎坐龙盘》镜芯。2000年以440万元买下翰海八大山人的《孤鸟画像》,2007年以1518万元吃进李可染做1977年漓江景区镜芯。泰康人寿2007年在嘉德以4032万元竞得陈逸飞1972年油画《黄河颂》,2009年在嘉德以1904万元买下蒋,1949年制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镜心,2017年在嘉德以4945万元竞得油画《春蚕》。2011年,新疆广汇集团以5290万元买下黄仁臣(1952)作为《嘉德》中《睡山河》的手卷,同年在保利以2.66亿元买下徐悲鸿作为1951年《九州无事作》的镜芯。2016年,苏宁集团在保利以3.036亿元买下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并在同一场拍卖会上以7762.5万元吃进真武的元代《野竹图》立轴。2012年,湖南广电集团保利以2.9235亿元收购李可染,1964年作为万山红遍的镜芯。2013年,宝龙集团以1.288亿元接收了保利黄舟的《欢乐草原》...
从金融资本的角度,中国建设银行1995年以605万元竞得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益谦频繁巨额投资。2009年以8344万元买下甘龙青花“海水红龙纹如意耳葫芦瓶”。2010年在嘉德以3.08亿元竞得东晋王羲之书写的草书《平安帖》,2015年在师旷国际以8050万元竞得手书《宋人临摹郭中书四猎骑图》..
齐白石1925年写的《山水十二条屏》,2017年保利卖了9.315亿。
由于上三陆人的介入,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1993年,上海朵云轩第一场书画名家拍卖会,最高价为张大千《暮山观云》,成交价143万元。1994年,嘉德成交价最高的是张大千的《飞梁石瀑》,成交价209万元。1996年,傅抱石的《两为路》在嘉德以1078万元成交,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0年,嘉德隆重推出张大千代表作《爱咬人的画面》,以1.008亿元成交。不仅创下了现代书画市场的最高价,还将现代书画价格推至亿元,轰动海内外。之后中国艺术品亿元天价频出。2017年保利拍卖,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上线,起拍价4.5亿元。经过70多场激烈拍卖,最终以9.315亿元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新纪录,成为首个过亿美元的中国艺术品。这个过亿的成交额,让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与毕加索等国际艺术家持平。
艺术珍品回归海外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实力的收藏家正在国内外疯狂竞购中国艺术品。例如,199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位国内买家一马当先,以684万港元和442万港元的价格拿下了清新的元代草书《韩》和的元代行书《往来词卷》。当时拍卖现场很多观众都认为买家疯了,竟然以这么高的价格买下。一年后,北京保利集团以近3000万港元收购了香港市场的虎头、牛头、猴头铜像。北京文物公司以2914万港元购得英法联军掠夺的干青龙楼空六角瓶套。
1946年,张大千作《望晚山云影》立轴
此后,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飙升,海外藏家看到内地艺术品拍卖屡创新高,因此许多藏家将一些稀世珍宝返回内地市场。例如,2002年,中国贸易世家在日本发现了一件回归作品——唐代大画家严的《孔子弟子画像》宋本后,国内外许多文化机构都表示有意竞标。其中有一个买家出价150万美元,而首都博物馆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出价800万美元。所以,为了把这件稀世珍品留在国内,国贸世家放弃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后一位主人直接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首都博物馆。2009年的保利拍卖会上,从海外归来的宋徽宗手绘珍禽速写被刘益谦以6171.2万元购得。201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刘益谦做出惊人之举,以高达2.8亿港元的价格买下梅作为鸡缸杯,在国际拍卖界引起轰动。在2016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原本由尤伦斯夫妇收藏的的《局帖》被影视大亨王以2.07亿元拍得。这些机构和大藏家的举措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八仙的各拍卖行纷纷漂洋过海,一展身手。有的去港台省拿货,有的去新加坡等东南亚找货,有的漂洋过海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拿货。一些拍卖行为吸引客户发起返还作品专场拍卖。从2000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回流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回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也有买家在购买返还的作品时,仅仅依靠自己的财力和民族感情,在拍卖场上积极竞价。但是,众所周知,退回的作品垃圾很多,退回的作品大多是假货和劣质产品。所以,买家一定要谨慎。
未来的艺术品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观察,自艺术品拍卖引入以来,艺术品对藏家的回报有目共睹。以徐悲鸿的精品《春之歌》为例。这幅画是徐悲鸿送给朋友张大千的礼物。2001年在上海东方秋拍成交,价格仅为73万元。2003年,这幅作品在上海荣宝上再次出手,标价346.5万元,两年翻了两番多。2008年北京长风再推,成交价694.4万元,价格再次翻倍。2009年,北京保利推出《春之歌》,成交价1013.6万元,价格突破千万元大关。同样,1994年,香港大藏家张宗宪在上海朵云轩书画拍卖会上以31.9万元吃下齐白石大型篆书中堂,创下齐白石书法最高价。当时,许多人预言张宗宪这辈子可能会被永远关起来。然而,到了2006年,张宗宪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这幅作品,价格高达224.8万元。12年,价格居然涨了7倍。
乾隆紫檀雕西番莲“生日庆典”图案宝座(2011年嘉德拍出5750万元)
与此同时,收藏家们损失惨重的投资也频频发生,即使是一流画家的作品也未必能幸免。比如著名宫廷画家金廷标的《听泉》立轴,在2010年嘉德拍卖会上就以高达4513.6万元成交。时隔5年,也就是2015年,嘉德再次推金廷标《听泉》立轴,结果只卖了3680万。再比如齐白石1947年写的《花鸟四屏》。2010年,嘉德以9200万元出售。2014年,保利再推此作,以5577.5万元成交,直接损失近4000万元。
时至今日,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虽然未来拍卖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市场前景依然看好。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