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钟表、盒式游戏机、葫芦娃玩具、手写旧书...2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市罗汉营路的旧货市场,发现不少市民正在繁杂的旧物中寻找自己的“心头好”。期间讨价还价、交换此起彼伏,热闹的场面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才渐渐散去。
罗汉营旧货市场。
现场:卖的旧货种类繁多,砍价很热闹
“这是80年代上海产的555牌木钟。是当时除‘三转一环’外最受欢迎的高端商品之一。有钱的话只能买票。现在只要200块钱就可以带回家了。”
“小霸王游戏机,我试过,但是没有卡带。你要,50块钱就拿!”
“葫芦娃七兄弟,5块钱一个,真想全部少点。”
“理发都是8块。”
记者观察发现,现场设置的多是相邻的摊位,来逛旧物的多是中老年人。品类很多,除了老钟,DVD机,游戏机,旧书古币等。,这里有很多剃毛摊和植物摊,南来北往的路人聚集在这里聊天交流,追寻过去的美好回忆。
同时,记者发现,这里卖的旧物大多都有令人难忘的历史背景,砍价的乐趣很接地气。但即使同品类价格相反,也是根据保存状态和稀缺程度决定的,最终价值几何还要看买卖双方如何协商,确实属于“一千块钱难买”。
摊主:购买看运气,收藏讲究缘分
一路上,一个旧书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过一番交谈,我了解到,现在股票购买的好坏全靠运气,能不能收藏到心里讲究的是缘分。
“我这里有很多旧手稿。具体价格要看我喜欢哪个品类,稀缺程度才能确定。”
来了一年多的臧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藏书越来越难了。地摊上的这些书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每次去都会遇到不同的类别。进货全靠运气。
市民们在摊位上翻看旧书。
记者了解到,该摊位最贵的一套清代光绪年间鲁班书手稿(上、中、下册)要1800元,最便宜的《贵州本草集》(印刷版)只要50元。
“很难说价格。能不能收藏在心里,就是缘分。是否值得,需要我自己结合实际去考虑。”臧先生补充道。
收藏者:既是爱好,也是感觉。找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是最幸福的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逛旧物的市民大多目标明确,能找到心仪的物品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市民来理发。
“老板,你有黑胶光盘吗?”
“那东西很少收到,老电影胶片也是。之前买过一些,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最好留个电话号码,有货的时候我会通知你。”
在一个卖DVD机的摊位上,市民田先生正在和老板交流。
“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我曾经花200元找到一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回去听听真的很好。今天又不是‘淘宝’了。”
55岁的田先生说,老歌比较接地气,所以对黑胶碟这种老式的音像制品如此痴迷。对他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性因素,找到心仪的物品最重要。
“但是收藏这个东西真的要看实际情况,不是你喜欢就能坚持下来的。”田先生直言,以黑胶碟片为例,除了大量购买唱片,还需要购买配套的黑胶留声机,一般分为入门级和专业级,价格相差甚远。他个人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台很不错的黑胶留声机,各种黑胶碟片有几十张,花在这方面的总金额近万元。
摊位上的老式时钟和游戏机。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市民王,从小就喜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的动画片《葫芦兄弟》。今天逛了一圈,他果断入手了两个葫芦娃。
“今天,我发现第二个婴儿穿橙色衣服,第六个婴儿穿蓝色衣服。本来想买一套,但是摊位只有六套,就花了6块钱挑了外观最好的两套。”
王先生发现的葫芦娃。
拿着刚刚拿到的奖杯,王先生难掩激动之情。相对于现在几十、几百块钱的玩具,当年的玩具还是挺便宜的。这两个娃娃虽然都不是太老的物件,但零件齐全,外观不错,关节可活动。它们真的是跳蚤市场上的稀罕物。拿回去准备送给两个儿子当礼物,让他们多了解父母小时候的趣事和国产动漫的发展史。
都市新闻
贵州日报讯记者陈、
编辑钟兰
刘刚石玉玲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