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多久调一次额度2020(年轻人,你的花呗被降额了吗?有用户直降至3000元以下!蚂蚁集团回应: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记者:谢静·胡琳编辑:廖丹

最近有不少年轻人反映,自己的“蚂蚁花呗”被降级了,有的人额度降到了3000元以下。对此,蚂蚁集团回应: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加理性的消费习惯。

有网友调侃自己额度被下调:“我就不信我年轻,蚁族都认可我的经济实力了。”但也有网友反映自己的额度没变,不禁疑惑“难道蚂蚁不觉得我是年轻人吗?”

蚂蚁花呗降级,微贷下调到最高额度。

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件事的讨论。能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这是因为蚂蚁花呗是消费信贷产品之一,无需抵押,可用于日常消费。因此受众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蚂蚁集团此前披露,蚂蚁花呗过去一年服务了5亿用户。

根据其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20年1-6月,蚂蚁微贷科技平台营收同比增长59.48%,至285.86亿元;2019年,蚂蚁微贷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86.81%,至418.85亿元。2018年,公司微贷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38.51%至224.21亿元。蚂蚁解释,主要原因是公司平台导致信用余额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都属于蚂蚁的微贷技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平台贡献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为0.42亿元。

记者发现,下调额度的不仅仅是蚂蚁花呗,微众银行的“微贷”近期也下调了额度。近日有用户收到微贷下调通知,微贷额度将于2020年12月26日下调至20万元。此前,小额贷款最高授信可达30万元。

对此,记者联系微众银行,对方表示:根据《商业银行网络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为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微众银行微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最高授信额度调整为20万元,我们将继续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监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频频出手”产品

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平台发行的众多产品逐渐受到各界关注,监管也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频频出手”。

11月2日,监管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小贷行业迎来监管风暴。《新规》明确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然而,贷款援助或联合贷款此前是蚂蚁、腾讯等金融科技公司从事贷款业务的主要模式。

此外,“新规”还对网络小贷机构的放贷额度进行了限制。首先,自然人单户网上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及其最近三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两个金额中较低的为最高贷款金额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也发文称,从消费者服务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借条、免密支付等产品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并无本质区别,同样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和费用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比如“借款”、“金条”、“小额贷款”等产品和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没有本质区别。

武平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在收费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普遍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此外,其认为金融科技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乱象也值得高度关注。

随着监管趋严,多家金融科技公司陆续对平台产品进行整改。12月18日,支付宝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在理财页面下线银行存款产品。集团回应称,根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行业的监管要求,蚂蚁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下架,仅对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该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微粒贷多久调一次额度

随后,京东金融、陆金所、度小满、携程金融、腾讯理财通等平台下架银行定期存款产品。

12月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演讲。他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消费场景诱导过度消费,过度营销贷款或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一些机构甚至向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违约后进行强制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坚持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坚决制止监管套利。

财务部将于近期约谈蚂蚁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财务管理部也将于近期约谈蚂蚁集团。今日,央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期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规范金融业务的运作和发展。

对此,蚂蚁集团回复:蚂蚁集团今日收到监管部门的约谈通知,我们将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关工作落实。

此前,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蚂蚁暂停上市后首次发言。他表示:我们将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

京东表示,要守住金融科技的风险底线,保护金融安全的生命线。第一,深化对安全与发展、体系安全与个体安全关系的认识;二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责任,强化机制,完善制度;三是在每一项业务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既要保证我们自己的每一项业务都接受安全风险体检,又要进一步规范金融合作,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防联控,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国家商业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