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试用网名(淘宝购物车分享上线第一天:630万人在用购物车社交)

编辑导语:近日,淘宝推出共享购物车功能,消费者可以一键将购物车中的商品分享给好友。这一功能的推出,或许透露出淘宝在购物车社交方面的尝试。具体来说,淘宝购物车的分享逻辑是怎样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解释了淘宝网上购物车的新功能,让我们来看看。



当一年中最大的消费季到来时,很多人开始关心“你的购物车里有什么”。

网购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购物车”,里面有你穿过的衣服,吃过的好吃的,买过的玩具,甚至还有你不为人知的小兴趣。购物车不仅仅是一个购物清单,更是一种由商品组合包装的生活方式,一种一时无法做出决定的消费选择——它代表了你的审美追求。

10月27日,淘宝做出了双11十三年来最重要的改变,推出了共享购物车功能。消费者可以“复制”明星、专家或其他消费意见领袖的作业,也可以一键将购物车里的商品分享给朋友。

淘宝购物车的分享逻辑是什么?如何平衡商品分享和隐私保护?互联互通背景下,购物车如何在微信、微博等社交领域打开?

我们试用了这款产品,并与其产品和运营团队进行了交谈,希望能告诉你这款产品背后的故事。

一、双11前的一次重要改变

淘宝首页第二屏,底部标签页的购物车,已经上线了购物车分享入口。入口页面是由系统自动分配的购物车的共享列表。左右滑动,这些列表来自名人、博主、虚拟偶像,或者像POP MART、小猪佩奇这样的知名IP。更多的,还是和你我有类似购物偏好的普通消费者。

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根据自己以往的消费经历,都被贴上了“新贵消费者”、“日用品资深种草者”、“珠宝顶级精英买手”、“美妆护肤品狂热爱好者”的标签。如果您是“尊贵的88VIP用户”,金黑背景的徽章也会出现在您的名字旁边。







消费者除了可以看到别人购物车里有什么,还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公开的购物车商品。

这个功能需要解决的痛点,无非就是以往分享购物链接的不便:以前在双11,消费者只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种草,或者从熟人的口碑中获得灵感,然后在淘宝或者JD.COM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共享者只能共享一个产品链接。路途遥远,不方便。现在,购物清单可以一键打包分享,消费者有了更流畅便捷的体验。

其实很多人的隐私顾虑是不存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产品或者分享给朋友,也可以在淘宝上对所有消费者开放。甚至一些“丢人”的淘宝昵称,在购物车共享的时候也可以编辑两次。类似于情趣用品等敏感品类,淘宝内部管控严格。如果用户不小心分享了这类敏感商品的清单,就会被平台自动屏蔽。



自今年6月项目成立以来,游戏玩法的设计,购物车分享的商品如何呈现,就成了产品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消费者有很强的商品分享欲望,平台希望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也在不断优化,几乎一天一个版本。”

淘宝试用网

除了在线分享,好友还可以选择当面分享:在购物车页面摇一摇,匹配后就可以看到彼此分享的购物车列表。

产品团队也希望购物车分享页面突出产品本身:产品主标题必不可少,用来描述产品是什么;这个商品是不是新品,在什么榜单上,消费者的评价关键词,是否有满减,是否可以使用88VIP发放的大额优惠券.....围绕产品利益的所有因素都可能吸引消费者做出下一个购物决定。



二、购物车:真实和自恋并存

在共享购物车的参与者中,明星和虚拟偶像的参与更像是一种将购物车带入大众视野的营销方式。

在淘宝搜索框搜索“明星购物车”,明星阵容跳了出来,有杨幂、周冬雨、欧阳娜娜、迪丽热巴、西蒙、王嘉尔、李承炫等明星,也有叶茵、徐志胜等艺人由于街舞和脱口秀综艺火了,包括苏、和陆小军等奥运选手。



接近奢侈品牌和电商平台的虚拟偶像也在为各种大牌带货。比如虚拟偶像凌的购物车里,就有双11的新款丝巾、浪琴手表、沙发经典包...

更多的分享者是那些接地气的专家或业余买家,他们给社区和社会带来了真实感。特别是一些购买创意的消费者,不一定是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但他们擅长购物,这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价值。

在购物车的共享列表中,消费者可以分享自己已经购买的商品,也可以选择躺在购物车中的商品——尤其是能够体现消费审美或者消费能力的商品。这意味着,虽然你并没有真正拥有一件产品,但你仍然可以从这些产品和平台赋予的“精英买手”的标签中获得凡尔赛式的快乐。

满足自恋的社会经验已经不止一次得到验证。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性格测试,朋友圈几乎每一次刷屏,都是因为它的“彩虹屁”吹嘘的恰到好处,好玩,互动体验,让参与者觉得与众不同。

这些愿意分享购物车清单的消费者,可能实际上并没有买过。不是消费记录里的道理,但至少是人性里的一个道理。目前平台显示有630万人在分享自己的购物车。

三、从发现感,到裂变一种生活方式

过去的信息平台和电商平台会通过算法把你浏览过或者购买过的产品推送给你,在信息流出现的时候继续推送给你。消费者受困于熟悉的商品和品类,缺乏发现感。平台和商家无法打开消费者的选择,很难提高客单价和销售额,也很难把消费者变成跨品类买家。

过去,消费者的发现感往往是从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Tik Tok等社交平台获得的,自然就引出了关于新品牌营销的戏谑,比如“感性到小红书种草”、“理性科普到知乎”、“捕捉新消费力抢滩哔哩哔哩”等。每年双11之前,很多人的社交话题还是“你要买什么”。

作为流量端的电商平台,这几年也做了很多努力来弥补种草。最有效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直播。去年11月上线的淘宝购物,今年618期间的淘宝网上清单和购物清单,也是平台为满足“发现感”而提供的路径。同样,JD.COM不仅在主页的底部标签中推出了“购物”频道,还在主页上提供了产品列表。在购物车页面,你也可以选择以列表的形式分享商品。



(JD.COM首页底栏的“购物”频道)

在品多多,前期带来发现感的方式是在微信群里“切一刀”和2.9元一张抽的纸巾,让很多下沉市场的人升级了卫生纸,实现了消费者对一件商品的发现和裂变。

寻求购物发现感,其实和你在电影荒找电影的经历很像:豆瓣或者IMDb上的电影榜单,是一个大数据评分的结果;影评人的片单是文字版的直播;电影院的公告可能不会让你下定决心去看,但是朋友的口碑推荐可能会让你更有动力走进电影院。

如果说榜单和清单是平台根据消费大数据或者购物者推荐的权威展示,那么购物车分享覆盖的范围更广,更像是样本更小的私人推荐。一方面,熟人的购物车天然具有说服力,可信度高,而购物者的购物车则能让人一窥意见领袖的生活方式,甚至将其作为人生指南,照单全收。

最重要的是,购物车里的商品总是不止一件。它是许多商品的组合和消费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的消费水平、审美情趣,甚至是生活方式和阶层。

电商平台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把人分成八类,但这种划分其实太机械化了——人是可以一直循环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改变自己的服装风格,也可以因为一个举动而完全走向另一种生活方式。

四、购物车社交能成吗?

今年以来,淘宝购物车不断变化,推出了“方便买一个”、“给ta买”等功能。

但如果时间长一点,这个购物车分享功能更像是淘宝近年来社交尝试的延续:购物车分享的本质是一个社交行动。在购物车页面,可以看到分享过购物车的好友列表,也可以编辑自己的网名,这一点在很多网友的“快递笔记”中已经有所体现。淘宝此前的支付功能、亲族号,以及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为ta买”,都是借助消费者已有的线下关系,打开社交路径的方式。

除了线上购物车分享,好友面对面“摇一摇”分享是一种贯穿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满足面对面的社交需求。这种社交形式早在2015年微信推出“摇一摇红包”时就被大众接受。今年4月,尝试社交的Tik Tok也推出了“摇一摇”。

但显然,淘宝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应用内的社交。淘宝之外是更广阔的草原。基于美团、JD.COM、拼多多等交易平台在微信上获得的分享流量和交易量,CICC计算出微信对淘宝流量和交易量的贡献增量分别为6.3%和2.6%。

此前有媒体报道,淘宝购物车有望在双11期间一键直接分享到微信。10月20日天猫双11启动会结束后,天猫行业负责人吹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时此地,首先是淘宝的功能,我认为今天依然是服务淘宝用户为先。第二,至于未来,还不确定。此刻,我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很多大家喜闻乐见、非常关注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作者:吴;;编辑:司文;微信官方账号:电商在线(ID: dianshangmj)

本文由@电商在线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