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3游戏交易平台上买的游戏号被找回了(湖北:星耀江汉 (中))

三个襄阳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历史文献和小说中读到过襄阳城的名字。


中国南北兵马通常都在襄阳决战。曹魏与蜀汉作战,西晋与东吴作战,孟渊与南宋作战。1267年,孟元军围攻襄阳,鲁守城六年,1273年投降。三年后,临安被攻占,南宋灭亡。


中国地理坐标的大地原点是Xi安泾阳县永乐镇,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战略要素都考虑进去,我个人认为襄阳市才是中国真正的中心。


襄阳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分界点。在古代,南方人坐船来这里,改骑马北上,北方人在这里下马,顺着汉江到长江。襄阳人称此为“南船北马”。


行军也是不可或缺的。自春秋战国以来,襄阳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200多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襄阳的特殊情况呢?


这和我们的老朋友秦岭淮河有很大关系,我们也多次提到过。


如前文中所述,秦岭和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其实两者也是阻碍北军南下的两个重要地理屏障。秦岭若攻南,满山吐血。淮河若攻南,必满水。各种江湖密如蛛网。当年没有高速公路,北方的骑兵在这里跟陷在沼泽里一样惨。




淮河流域密集的水系也是阻挡北方进攻的重要场所。


历史上因为北方开发较早,有人力资源和粮草优势,通常是北方统一南方。虽然三国时期东吴占了这么大一块地,但实际上东吴占的地盘在曹操看来是乡下人的地盘,GDP拿不出来。曹操的地盘是当时的一线城市。


中国历史上南北统一战争几乎自动涌向襄阳,尽量避开秦岭淮河。唯一不正常的是清军进入江淮。当时南明忙于内斗,一片混乱。清军派明将领冲在前面。一看,老同事都是带刀来的。他们没有斗志,扔得比法国人还快。结果清军是一路跑着投降,疯狂的爆装备,刷经验。


攻打秦岭和江淮并不是什么好买卖,但就在秦岭和江淮两大天然屏障的中央交界处,有一个盆地叫南阳盆地,盆地南部有一个突破城叫襄阳。




襄阳卡在秦岭淮河中间(出处不详)


北军发现只要拿下襄阳,就不用去消耗人的秦岭江淮了,所以每次猛攻襄阳都像吸毒一样。


攻下襄阳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宽阔平缓的汉江上练水兵,然后可以沿着汉江一路南下到长江,进而夺取江南的城市。


拿下襄阳,就是坐上统一全国的高铁。襄阳的战略地位相当于打通了中国南北的核心点。


北方人想到了这个问题,南方人自然也想到了。


所以襄阳的防守也做得像铁桶一样。


第一次登上古襄阳塔,看到古护城河的时候,环顾四周。好家伙,这能叫河流吗?这明明是个湖啊!


瞬间就感受到了当年孟渊攻打襄阳城的绝望。




从中央玄楼一角看到的护城河,被元军淹得还不够。


襄阳市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护城河长5060米,平均宽180米,最宽处250米,面积91万平方米。它是亚洲最宽的护城河。


这种地理环境有点类似于君士坦丁堡。





不同的是襄阳和樊城是相互融合的。元朝攻宋时,襄阳和樊城之间有浮桥相连。蒙古人首先进攻襄阳樊城周围的工事,“十二连城”,而宋军人则通过汉江运送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两城。因为不断的支援,蒙古人打得很辛苦。


周边据点被蒙古人拔除后,蒙古人从唐白河造战船,顺流而下进入汉江。此后,他们击退了南宋的后勤部队,并利用西人改造的回民枪攻破樊城,对樊城展开了血腥的屠杀,以威慑襄阳守军。后来他们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炸毁襄阳艏楼,派人投降。鲁见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用这么长的篇幅写襄阳的历史地理来说明襄阳在中国有多重要。在和平时期,襄阳并不那么重要,但在战争时期,襄阳是南北重要的军事重镇。


这次去湖北旅游,和陕西的路线一样,从北到南,第一站是襄阳。


从刘集机场下飞机的时候,周围的景色让我觉得很熟悉。


那种灰蒙蒙的天气空,低飘的雾霾,冷清的工业区,是我几个月前在河南农村或郊区时常经历的感受。


中国北方的冬天总是给我一种萧瑟的基调感,与深圳明媚的阳光、沙滩、草木的芬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坐在车上的时候,我不禁在想:湖北明明在南方,这里却好像是北方。


到了闹市,宽阔平静的汉江在眼前缓缓流淌。河两岸的植物茂盛。如此丰富的水在北方很少见。襄阳城被汉水分割成几块,却像南方。





摊开襄阳市的地形图,你会看到,襄阳的西部是一片山区,而东部却是一大片平原。汉江正好把整个城市从中间切开。我的第一直觉是,这里的农业一定很发达。


“襄阳农业真好。”我在襄阳遇到的第一个导游,也是湖北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当地公务员。我在旅馆大厅遇见了他。他抽了根烟,开始讲话。


“襄阳粮食年产量超过100亿斤,可以让全国人民吃一个星期。襄阳直属仓库储存的粮食,可以让襄阳600多万人吃600多天。”


我赶紧查了一下湖北各市2021年的粮食产量目标。襄阳排名第一,94.5亿斤。满是大平原的荆州只是第二,90亿斤。第三至第五位分别是荆门57亿斤、黄冈53亿斤、孝感46.5亿斤。


前面提到的宜昌排名第六,30亿斤。





在排名前五的城市中,襄阳是齐飞唯一一个拥有农业和工业两翼的城市。


目前,襄阳有高标准农田57.76万亩,稳定粮食面积1180万亩,主要用于打造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青虾、中国有机谷五大市级品牌。


当然,因为襄阳有很大一部分是山区,所以各地的土地分布并不均匀。我在襄阳南漳县遇到的人每户只有1.5-2亩地,我在翼城遇到的人每户有12亩地。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襄阳的工业呢?


打开襄阳市政府刚刚发布的百强企业名单,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这个列表太长了。我选前25名,你就知道了。


简单来说,红金龙卷烟产量排名第一的襄阳卷烟厂,纳税第一,一年纳税74亿,差不多是后面2-100个纳税人的总和。但税收主要是上缴中央,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上下游生产链很少。我在襄阳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向我介绍他是襄阳的顶梁柱,甚至没有人提到烟厂的名字。(注:湖北中烟年纳税已达600亿元。)


襄阳人主要看重二汽,这是东风汽车对他们的影响。


说起二汽,附近的十堰人都忍不住哭出声来。


十堰城的发展完全是因为三线建设。1969年,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来保护中国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第二汽车公司选择了当年山窝窝的十堰市。


但是,天下太平的时候,这个重工业还是放在山里,物流成本真的太高了。当时东风和日本人谈合资的事。对方先飞到武汉四个小时,再从武汉坐车到十堰六个小时,让日本人目瞪口呆。像你们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要放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这座山上没有工业用地。怎么能发展呢?


东风的领导早就想去大城市了,高兴得说要搬家。我们不想呆在这个峡谷里。


十堰市政府的血就要喷出来了。东风集团占十堰税收的50%,占当时GDP的60%。它绝望地要搬出去,它坚决反对。最后省政府出来当和事佬,答应把总部迁到武汉。商用车基地还在十堰,乘用车搬到襄阳。湖北省财政每年补贴部分税收给十堰,十堰同意搬迁。


1983年,二汽襄阳基地破土动工。十年后,汽车产业成为襄阳第一大主导产业。


2003年,东风总部迁至武汉。


十堰人含泪告别了大部分汽车行业,现在主要和商用车行业一起生活。


总的来说,十堰的经济状况在中部属于中上水平,320万人口,能创造2200亿GDP。这是因为十堰除了商用车还有生物医药、有机食品、铸锻件、绿松石等七大产业。现在它已经吸收了20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2500亿产值。


依托东风汽车,1990年巅峰时期,十堰人人均收入达到5900元,超过北京的4925元和上海的5803元,甚至是武汉2409元的两倍。随着汽车产业逐渐分布到武汉和襄阳,十堰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但是过上安逸的生活还是完全可以的。


襄阳最初没有工业。1960年以前,搞轻工业的小厂只有几百家,连个工程师都没有。通过去北方和东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累了第一代工业基础。


接手汽车产业的襄阳,一开始只能生产富康、蓝鸟轿车和东风轻卡。2003年开始生产天籁,2011年生产楼兰,2012年生产英菲尼迪,2018年生产琦君。截至目前,襄阳汽车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年产汽车约50万辆,带动了大量汽车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就业。


在襄阳,我听到大部分人都说一车独大,但老宋不同意这种说法。


老宋是浙江人。为了妻子,她留在襄阳做生意。她和襄阳所有的大小企业都打过交道。他特意提醒我说:


“襄阳其实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工业。据我所知,襄阳至少有七个军退。”


老宋说得对。襄阳三线地位不如宝鸡柳州,但襄阳三线军工企业是湘鄂最大的。


襄阳所属军工企业包括609、295、520、846、3542、3545、4504、5108、5137、5713、9616、9626、91511等40多家企业。


襄阳市在全国独树一帜,有大城市的规模,却有小城市的形象。与全国蓬勃发展的新城建设相反,城市中心竖立着许多老房子。一看就是过去的企业留下的,现在还没拆。应该是因为很多老工厂还活着。


正如我在《四城命运》中提到的,在大下岗时代,国企倒闭的事情到处都有,襄阳的军工企业没有死得那么惨,因为襄阳有很多重工业不能倒,必须救。老房子代表旧的经济体系,襄阳城区将是一个新旧交织的城市。


因为这个特殊的历史原因,襄阳的新楼盘都集中在靳东新区,但就像我在延安新城看到的一样,因为商业中心还在老城区,年轻情侣下班后逛街、吃饭、看电影都很方便。靳东新区人口不多,大白天逛了一圈,没看到多少人。


湖北之前的大战略叫“一专五大战略”,当然指的是武汉,五大战略指的是襄阳、宜昌、荆州、十堰、黄石。襄阳和宜昌在竞争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第三名宜昌远超第四名荆州,存在经济断层,形成了现在的“一主二副”,正好在湖北省版图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十三五之前,襄阳在全国70多个城市中排名,现在已经上升到第46位(下跌的城市都是北方城市)。十四五规划将主要依靠汽车产业,和宜昌一样,力争2025年GDP达到7000亿,中期城市人口300万,远期目标500万。





更感性的理解,2025年宜昌、襄阳的目标是2020年江苏常州的水平。


向阳如此自信是有原因的。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拥有汽车基地的襄阳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重点投资地。


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根本卖不出去。通常第一次上课是半年。为了扩大产量,比亚迪正在合肥、常州、郑州、福州、济南疯狂扩产。合福、常、郑年产能40万辆,福洲年产能20万辆,晋安年产能30万辆,长沙年产能60万辆,Xi安、深圳也要扩产,2023年总产量。


襄阳也在这场投资大潮中分得了一大块蛋糕。比亚迪将在襄阳建工业园。本月(2022年2月)将开工建设,占地1300亩。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汽车零部件工厂、动力电池工厂、动力电池零部件工厂和零碳园区,年产动力电池30GWh。一期投资将达到100亿元,总投资180亿元。


三期项目建成后,比亚迪工业园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吉利在襄阳谷城县投资228亿元建设硅产业园(谷城硅矿储量居湖北第一)、中国电建路桥集团在襄阳建设总部、湖北华电新能源在襄阳建设产业园、东方雨虹在襄阳投资30亿元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湖北力源公司在襄阳投资等。,让襄阳后期的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2022年一季度,襄阳开工项目超过146亿元,总投资高达。


此外,襄阳拥有湖北仅次于武汉的交通优势。未来两三年,襄阳将依托13条产业链,超越GDP只有140亿的洛阳,成为中部地级市的领头羊。洛阳仅领先宜昌425亿,宜昌也有可能超过洛阳。湖北双雄将成为中部地级市的冠亚军。


湖北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将分别超过河南的第二名,这也说明湖北的发展潜力远超周边省份。


斯鄂州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参观了除武汉以外的湖北最重要的城市。按照常理,是时候说说湖北的大老板武汉了。


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湖北其他小城市的发展情况。


恩施、随州、黄石、咸宁、黄冈几乎都被地形压制,都被大山所困,交通不便,可利用的工业用地少,又远离湖北的经济中心,所以注定很难发展。比如恩施利川虽然有10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储量,但也是今年才刚刚发现,要开发还需要很长时间。


孝感和随州地处“晓寒穗翔10”汽车走廊,靠一点点汽车产业相关链条为生。


荆门原来的长沙猎豹汽车在这里建厂,但是车卖不出去,公司亏损。资产由荆门市政府征收。长城汽车接手市场后,利用这家工厂生产了500辆坦克。没想到销量一塌糊涂。上市一个月就卖了4万辆,产值140亿,500辆坦克的潜力非常非常大。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到12万辆。估计荆门未来也会以发展汽车产业为主


其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宜昌。河北中兴在宜昌建汽车厂,也是损失惨重。现在这个工厂已经交给广汽传祺生产GA6和影豹。


无独有偶,黄石大冶市也有一家众泰工厂倒闭,被长城汽车收购。预计坦克300将在这里生产。


在湖北到处都能见到长城。这家车企的梦想和比亚迪、吉利一样大。预计2025年新车销量400万辆,正在全国各地疯狂合并生产。也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一个大跃进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湖北省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湖南人眼红。


大家一定听说过上面提到的黄冈。毕竟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黄冈秘卷?


黄冈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变态的中学?


黄冈中学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夸张,被本省的华南师大一附中、武汉二中、武汉外国语学校超越,也落后于襄阳四中、五中,但是一本率还是能达到96%,上清北一年的学生数也能维持在20左右。


其实原理和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一样。是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用一切努力逼出来的高考卷子。


黄冈市600万人口,GDP只有2550亿,平原地区只有12%。其他都是山,山里面没有大矿。生活艰辛,年轻人只能靠读书谋生。


好在还有一个皇岗口岸可以靠水吃水。其团风、黄州、习水、蕲春、武穴、黄梅6个港口,占长江主航道约200公里,海岸线总长281公里,常年可通过5000吨级船舶。2021年,皇岗口岸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5%


对于一个矿少山多的农业城市来说,港口数据是黄冈难得的增长点。


在黄冈的另一边,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叫鄂州。


5713游戏交易平台

去武汉之前,我专程去了一趟鄂州。我只是好奇。鄂州为什么实现了人均GDP湖北第三?


在武汉至鄂州的高铁上,我看到平原上波光粼粼的湖面,各种崭新整齐的工业厂房。突然有一种发达国家的感觉,更好奇鄂州是怎么变得这么有钱的。


你一去就会明白,一切的根源还是和地理有关。


鄂州当地有个支柱公司叫鄂钢,鄂州的很多故事都围绕着鄂钢展开。


鄂钢之所以选址鄂州,是因为这里有一座1969年建成投产的程潮铁矿。这里曾经是中南地区矿藏最丰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地下矿山。在那里挖开后,可以推到这里来炼钢。


鄂州人说程潮铁矿现在不行了,吃的家伙主要是鄂钢和建材。


其实建材就在鄂钢的下游,鄂钢能留在这里是因为以前有铁矿和长江交通方便。


所以挖到底就是有矿有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鄂州人的繁华。


当然也是因为鄂州背靠武汉。


普通鄂州人两次发家,都和武汉有关。


最早的时候,普通鄂州人只能像其他南方人一样,被一趟又一趟火车拉到珠三角打工。但是他们遇到了两次很大的机遇,一次是90年代,一次是2005年到2020年,两次打造武汉的红利期。


武汉的大部分建筑材料来自鄂州。为了给武汉一个好的后援,鄂州以前到处都是小水泥厂,小砖厂,建材厂。


“当时鄂州有2000多辆重卡运输车,每天80-90%都往武汉跑。”一个鄂州人说:“我们这里60%的财富都和建材有关。”


但是我去鄂州的时候,那些小厂大部分都因为环保原因关门了。现在普通鄂州人不用再去南方打拼,一般在武汉、鄂州发达的城区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计。


还去了鄂州郊区的几个乡镇,咨询了当地人的收入情况。一般一家三口一年能收入8-10万,村里别墅率大概20-25%。建一个好点的别墅大概要40-50万,差不多20-30万。一周后,我去了湖南常德。鄂州和常德是两省比较富裕的地方,常德郊区的乡镇别墅率只有10-1左右




鄂州郊区乡镇这种小别墅大概占全村房子的20-25%。


而在不太富裕的湖南、湖北地区,农村建筑几乎一样,说明富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穷的形式是趋同的。


鄂州人靠帮武汉发大财,但武汉的建设肯定要停下来。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中国大城市的资本已经开始放缓。鄂州人以后靠什么生活?


别急,鄂州手里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鄂州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花湖机场,每天有近万名工人参与施工,即将投入使用。


我去鄂州的时候,花湖机场已经在进行检查飞行了。预计飞行测试将于2022年3月进行,并于2022年6月正式开放。


花湖机场因为地理因素,不在河南,在鄂州。


“鄂州未来建机场时有三大交通设施,即公共铁水空四大要素。”


但我把鄂州的所有元素一一铺开,发现公路铁路的优势在其他城市也有。其实他们主要靠长江。枯水期鄂州段水深7米,丰水期鄂州段水深20米,可靠万吨货轮。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长江决定了湖北和湖南的本质区别。


选在鄂州,由于地面都是岩层,修建机场节省了大量基建费用。


为了建这个机场,鄂州人低头猛攻。选址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核心区拆迁完成用了半年,花湖机场建设只用了七年。


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专业化货运机场,直接投资370亿元,间接投资2000亿元。2025年货运量将达到245万吨,2030年将达到340万吨。预计未来货运量将是香港机场的两倍,达到900万吨。


这个货运量有多可怕?像武汉天河机场,2021年总货运量只有31万吨,花湖机场是天河的十倍左右。


花湖机场前期将开通国际航线9条,国内航线46条,到达国内城市仅需1.5小时,到达国际城市仅需12小时,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


机场将借鉴美国孟菲斯的管理经验,推动鄂州快递、跨境电商、定制服务、医疗保险、检验检疫、飞机维修、物流对接等产业发展。


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孟菲斯的眼球银行。中国的角膜储存中心可以放在鄂州。任何一个需要眼角膜的城市都可以从这里快速送到当地,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医院。


预计会有很多公司在鄂州设立分公司,方便连接全国和世界的物流。


花湖机场的建设将为鄂州带来20万个就业岗位,也将带来鄂州经济空天的增长。


“花湖机场建成后,鄂州和武汉合并的可能性非常大,鄂州的发展也在加大空。”湖北省一位高级公务员给了我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


离开鄂州后,我拖着巨大的行李箱,终于走进了武汉。


终于,我已经进入了湖北这条路的尽头。


相关阅读:湖北:姚兴江汉(一)


特别感谢: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网络信息办公室

襄阳、宜昌、荆州、武汉、天门、仙桃、鄂州、黄冈的导游。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