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网页
除了房产,汽车、万文字画、骆驼、鳄鱼、梅花鹿等生物也可以司法拍卖。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司法拍卖平台上发现了不少奇怪的拍品。不仅当地的牛、马、大鲵,就连野猪也可以按斤拍卖,拍品花样百出。
那么,这些活体动物是如何被查封和评估的呢?拍卖过程中会如何筹集?谁可以参与投标?带着这些疑问,北青报记者经过一个月的调查走访,为你揭开了“正确的打开方法”。
拍卖案例
骆驼和牛被法院“活埋”。
我必须定期在草原上跑步。
今年4月19日12时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雷姆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阿里拍卖平台拍卖了一只3岁的骆驼和一只5岁的土牛。骆驼起步价22400元,黄牛18000元。截至2021年4月20日12时,最终拍卖出两件活体。
4月23日,北青报记者联系了负责这两块地的雷姆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阿里加别克。他说,现场拍品与雷姆县当地的生产情况有关。“我们是牧区,有大量牲畜。如果被执行人还欠钱,就把这些牲畜拿出来卖了。”牲畜的执行力不同于房产、车辆等东西。标的物需要搬动、喂食、照料,照料者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因此采取“活封”方式,标的物一般由被执行人保管。
除了饲养困难的问题,法官表示,为了保证骆驼和牛的健康,有必要让它们经常去草原上跑一跑。对于这种活体物品的扣押,执行人通常会在他们的脖子、耳朵和臀部打上烙印或剪毛标的物一旦拍卖或出售成功,也便于法官处理。
在谈到活体动物执行和拍卖中的困难时,阿力加别克深有感触。“最难的是估值”。大部分生物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只能协调双方议价,最终敲定起拍价后才能拍卖。
32万元拍卖1万斤野猪
将近1000人观看,但没有人出价。
在司法平台的拍卖平台上,很多“养一万斤野猪”起拍价32万元,加价2000元。截至4月8日拍卖结束,虽然有998人围观,但由于无人报名竞拍,这些野猪最终被拍卖。根据标的物描述,拍卖对象为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皋兰乡野猪1万斤,每头野猪的大小和雌雄以实际情况为准。
负责本次执行的分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文华说,被执行人是一个养殖场,生猪数量充足。因为拍卖对象是活体动物,所以1万斤野猪没有被查封,被执行人做了笔录,继续饲养,但必须保证拍卖成功时能提供1万斤野猪。“这一万斤的野猪是按照实际的猪数放在秤上的,跟卖猪一样。”张文华介绍,因为猪肉的市场价格比较公开,所以评估议价非常方便。
据了解,这只“万斤野猪”已经拍卖了两次。张文华说,拍卖活体动物很难。首先,野猪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其次,会有生物损失,比如拍卖中途可能生病;第三是办理相关手续很麻烦。
拍卖网站称,养殖中的野猪运输和销售需要在产地办理检疫手续,由买家自行查验和办理。此外,买方还需要自备交通工具,并承担交接、运输等相关费用。
由于疫情原因,猪的检测流程比较复杂,办理手续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交易完成,法院会给买家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猪拖走,那么猪的饲养费、饲料费也需要买方承担。”张文华透露,这些野猪还在猪圈里。由于拍卖和两次拍卖难度较大,目前被执行人和申请人正在协商采取债转股的方式进行执行。过一会申请人会直接把野猪拖走卖掉。
球拍模式
各地法官都在不断膨胀。
网上司法拍卖的品种类别
据最高法院执行局指挥调度办公室主任刘永存介绍,与传统拍卖模式相比,网络司法拍卖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拍卖便捷高效、交易成本低。24小时在线,公众可以随时关注和参与,从房产、飞机到茶叶罐、生活用品,包括上面提到的现场拍卖物品,都可以在网上拍卖,这是传统拍卖无法想象的。
刘永存指出,网络司法拍卖大大降低了拍卖过程中的拍卖中介服务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竞买参与成本、场地费等实际支出,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2012年起,浙江、江苏等地人民法院率先推行网络司法拍卖,201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实践证明,网上司法拍卖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法院共办理网络司法拍卖案件255161件。刘永存说,各地执行法官充分发挥司法智慧,不断拓宽拍卖种类,根据不同财产类型确定不同处置方式,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
近距离提问
谁可以参与拍卖?一些拍卖投标人需要特定的资格。
"我们拍卖过马、鳄鱼、野鸡和龙鱼."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工作人员李欣告诉北青报记者,活体动物拍卖虽然和其他拍卖有所不同,但是从流程上和其他拍卖没有区别。只要拍卖不是特别冷门或者撤回,几乎不会被拍卖。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活体动物的拍卖。一些特殊动物,如梅花鹿、鳄鱼等是合法的,但需要一定的资质才能参与拍卖。”李欣表示,即使投标人有相关的特种动物引进、购买、驯养繁殖、销售、运输、检疫等事项,也需要自行咨询相关林业部门、相关各方和专业人士,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最终决定是否参与投标。
李欣说,在各种各样的拍品中,猫、狗、鱼和其他宠物比马、鳄鱼、猪、牛和羊更受关注。2018年北京潮阳法院拍卖的日本柴犬犬仍高居“人气榜”榜首,有32.9万人观看。
宠物拍品虽然抢眼,但成交额远不及其他动物拍品。李欣透露,对于很多参与拍卖宠物的人来说,执行人出于感情因素会尽快还钱,以至于大部分拍卖活动暂停甚至退出。“其实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能帮法官为申请人拿到案款,就好。”她说。
如何评价价格?各种手段使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北京大兴法院执行法官赵鑫告诉记者,随着执行工作的完善,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形式多样,处置方式也多种多样。现场拍卖是对现场物品的一种处置,具有季节性差异明显、保管困难、管理成本高等特点。
赵鑫说,一般来说,生鲜物品除了生物之外,还包括蔬菜、水果等易腐物品,这些物品具有季节性特征或者保管费用过高,这些法院可以决定出售。面对执行生物的工作,法院会比一般的执行案件做更多的工作。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特殊性,没有固定的价格评估标准。这类小众拍品的询价也是最让评委头疼的。“如果是猪肉或者牛肉,虽然定价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去最近的农贸市场评估询价,改变执行思路,确定它的价格。然而,像活的动物或宠物这种类型的价格很难评估。但法官会选择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进行价格评估。”
据介绍,大兴法院处理的一起马场11匹马的案件中,双方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未能达成一致。赵鑫说,为了充分体现马的价值,法院最终决定请专业评估机构通过拍卖的方式对每一匹马进行鉴定,利用评估报告和网上拍卖公示的方式让公众知晓,扩大了范围,弥补了线下处理的弊端,影响更多竞拍者参与其中。“最终的投标价格远高于双方谈判时的价格。除了支付相应的案件,被执行人还有一笔可观的钱剩下。”赵鑫说。
谁来养活的动物?
扣押执行期间,大部分交给被执行人喂养。
赵鑫介绍,在鲜活物品扣押的执行中,法官签发扣押令,交付双方当事人后,法院会根据物品的情况确定标的物的保全或者增值条件,指定当事人抚养。被指定人可以是申请人,也可以是被执行人。如果是申请人负责保管,不用担心,保管费用也会由被执行人承担。但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地段会继续由被执行人抚养。每一次在这个阶段,申请人都会质疑“被执行人会转让拍品吗?会不会不配合好农?”
“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赵鑫说,法院指定后,被执行人有义务保留标的物。如果丢失、意外甚至死亡,被执行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如果标的物生病或死亡,导致标的物价格贬值或“无人购买”,由被执行人先承担损失。“从尽快变现的角度来说,被查封财产的人的对象应该和申请人是一样的。”
本组文/王实习生郭杨
统筹/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