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些规则可以理解,但没人说清楚。
当微信成为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人与人之间就会有火花,有礼貌,有聊天,有对人性的洞察,这是顺理成章的。
成年人的感情不是牢不可破的。离开你的人连招呼都不会打。想暗算你的人从不大惊小怪;真正在乎你的人都是沉默的。
所以,下面这些社会潜规则不得不知道。
02
朋友圈里,天天夸你的人不一定喜欢你,多半是因为感情。
春秋时期的一天,鲁兹问孔子:“老师,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仁也。”
管仲辅佐,吞并谭国,并联合北兴的宋、陈、蔡、郑等诸侯国,共商稳定之策。又唤宋、陈、魏、郑入盟。自此,齐独霸一方。
所以管仲被孔子称赞。
在古代,赞美是根据一个人的仁德和他对世界人民的贡献来确定的,但现在的人,赞美的理由和动机变得扑朔迷离。
有人开玩笑说,微信社交是一种赞美的友谊。也就是说,朋友圈里的赞是一种随意的行为,根本没有经过大脑,也没有认真的理解。
现实来看,一个人获得的赞美量与他的地位和金钱有关。举个例子,一个单位的老板,无论送什么东西,都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大部分下属都会刻意追求。阿谀奉承的问题,什么都有。
当你因为得到了很多表扬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你应该马上给自己泼一盆冷水。要清醒地认识到,赞美是一种娱乐,是相互奉承的表现。这种感觉在你没地位没钱的时候就变冷了。
03
不管你有多少个群,不管你有多喜欢群聊,都很难遇到一个真正帮助你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加入的群暴露了你的工作状态,亲戚朋友。
朋友,爱好,父母,工作,亲戚....................没事的时候就在群里发言,大家互相互动,很热闹。
《北京青年报》有这样一则新闻:农民工张海林因为母亲生病,父亲开车遇到麻烦,急需用钱。她已经鼓足勇气,向微信借钱。
“我需要30万。找300个朋友,每个人借我1000块钱。”她发出消息后,陆续收到好心人的帮助,解了燃眉之急。
后来,张海林发了一条消息,说他想做一个感恩的人,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好评。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她幸运。
网友“善良的海洋”说,他借钱给朋友买房,约定等买了房就还钱。但是当他要付房款的时候,他的朋友不见了。无奈之下,他到处找熟人借钱,到处碰壁。
有句话说得好:“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悲伤。”
在社会上,不是没有好人,而是在微信上,遇到陌生好人的机会不多。也许,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挡住了你。
你在群里抱怨,大家都不喜欢;能听你说话的人,大多需要一个私聊,对方也是生活中的亲人朋友。
喜欢群聊的人大多喜欢凑热闹,却很少关心自己到底是谁,把友情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04
那些有干净微信的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冷眼旁观。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总有一些人慢慢淡出微信。不发朋友圈,不群聊,不夸任何人,甚至主动发消息,都觉得多余。
我的一个朋友在微信上签名:有事请打电话给我。
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想起来就发了一个表情包,试试看他用不用微信。他很快回答“你在干什么?”。本来朋友只是保持沉默,没有离开。
总有一些人把微信当成工具,而不是社交领域。微信,干净,说明他很忙,关注其他平台,习惯一个人。互不打扰。这是他最喜欢的社交方式。
05
真正关心你的人和微信里的社交没有直接联系。
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位教过成千上万学生的老师。那时候他是一个很棒的群主。
在鲁国,有一个节俭的人,他用一块瓦做炊具,煮出美味的食物,送给孔子。子曰:“食此美味,使人想起父母。”
楚国有一个渔夫,因为鱼太多吃不完,担心鱼会发臭,就分了一些给孔子。孔子恭敬地接过鱼,并感谢礼物。
显然,让孔子感到温暖的不仅是圈内人,还有很多圈外人。他们是陌生人,但他们互相感动,互相教导。
目前邀请所有熟悉的人微信。但是总有一些人在微信外面徘徊。比如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经验的孩子,多年不联系的亲人,他们不会每天和你互动,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关心你。
当你落魄的时候,微信之外的人就会涌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太多陌生人以特殊的方式激励你,帮助你。
所以我们在关注微信的同时,也要看看微信之外的世界,放大社交圈。
06
微信上,每秒回复消息的人是真的在乎你;朋友圈喜欢的越多,混的越好;不回复信息的,不要删.....你应该见过很多这样的断言。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方面。等你成熟了,你会发现事情的另一面。
我们可以用微信看到千里之外的人,也可以放下手机和身边的人聊天。
与人交往,拼的是人品,靠的是真心,而不是动动手指,开几句玩笑。
真正关心你的人在不在好友名单里,都不重要。
明白真爱无痕,善行无痕。
作者:布衣粗粮。
注意我的话,走进你的内心。
文中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