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拼团是怎么拼成功(设计实战:让美团外卖的拼单功能更好用)

“下单”是外卖APP中的高级功能。当用户凑不出配送费或者想追求更大的优惠时,可以邀请身边的朋友一起订购。在本文中,我将展示重新设计美团外卖订餐流程的详细过程。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点餐功能的使用率和任务完成率。



如下图:



第一,什么是“拼”

一个外卖订餐流程由多个用户完成,包括一个发起者和几个拼写者。

在商家详情页面,发起人可以选择“订购”,并向微信好友发送邀请链接。拼客接受邀请,在微信外链订餐。最后,所有参与者选择的菜品由赞助商统一提交、结算、支付



单一流程的业务逻辑

美团外卖的订餐功能于2017年3月在5.4.0版本上线。这个时间点与17世纪初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卖大战”不谋而合。三个月的时间,美团外卖从相对落后的位置发力,追平甚至赶超饿了么,稳步成为外卖行业两大巨头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点餐”这个功能不仅仅是一个提升重度用户体验的小功能,更是一个很强的商业属性,是美团外卖为了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而迈出的一步。在这个前提下,详细分析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订单生成”功能上线的时间

二、业务需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久前,艾媒咨询发布了最新的外卖市场监测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外卖市场监测报告》),为我们勾勒了外卖行业的最新市场背景。

  • 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增速放缓,市场更接近饱和。


  • 2015年后,外卖行业用户增速逐年放缓。

  • 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更加焦灼。双方开启了集团的生态对抗,注重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用户对价格敏感,粘性较小。全额退货政策、红包、运费都会影响用户对商家和外卖平台的选择。调查显示,在没有红包或优惠券的情况下,约一半受访用户会流失到其他平台。
  •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大外卖平台纷纷开发点餐功能。从长远来看,他们都以增加业务量和扩大市场份额为目标。更具体地说,有两个业务目标:

    (1)刺激非刚性需求,提高外卖订单率

    从“发起者”用户的角度来看,总有“犹豫要不要点外卖”的场合,也就是非刚性需求,比如“这个下午茶能不能吃”;让我们看看外卖是否有折扣。如果没有,我们去食堂吃饭吧。鼓励用户下单可以帮助用户分摊运费,享受全额折扣,刺激犹豫不决的用户消费。

    (2)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取新用户,调动不活跃用户

    从“单人”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单人”用户很可能并不是外卖的活跃用户,他们甚至从未在美团注册过。但是,当他们点击订单邀请外链时,就可以授权美团外卖的H5站用微信号信息登录并点餐。

    三、用户需求:两个身份,两个体验目标。

    一个完整的拼写任务需要由“发起者”和“拆分者”两个角色来完成。

    他们的用户画像如下:



    发起者和拼写者的用户画像

    目前拼单任务已经满足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赞助商节省了少量费用;单身的人可以轻松吃外卖;分摊账单时,运费和折扣早已分摊,用户无需担心计算。

    但是,在探索优化方案时,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事物的本质。

    在拼读过程中,“发起人”和“拼读人”是相互合作共赢的。但是,他们之间不是有矛盾、冲突、互相猜疑吗?

    让我们看一个可能的用户场景:

  • 已经中午11点了,Lily想快点点,不然赶上配送高峰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她找了一份自己感兴趣的日文资料,看到打折100减30,觉得可以试着补一下。
  • 莉莉进入购物清单,把邀请函发给了关系很好的同事阿花,阿花回复说约了别人出去吃饭。Lily觉得多请几个人比较好,就把拼读邀请发到了100多人的工作微信群。
  • 等了一会,已经11点10分了,还没有同事参与拼。莉莉有点焦虑。她不这么想,在等待的时候,她会去看看其他的房子。万一赶不上,她就点隔壁的锅贴,送货还挺快。她点了“返回”,然后弹出一个框,提示“退出拼写列表,该拼写列表的内容将不被保留”。
  • 莉莉犹豫了一下,没有取消拼写列表,决定等最后五分钟。但为了不让她吃,她又点了一个外卖app,把另类的锅贴放进了购物车...
  • 11点15分,小明在部门微信群里看到了莉莉的邀请。他就是想吃日本料理,就高高兴兴的点了单。但在等待的时候,我想,“我和莉莉并不太了解对方。请你让她帮我准备晚餐好吗?她不会放我鸽子吧?”
  • 莉莉和小明最后成功拼出了订单,谁知道呢...



    用户体验路径

    四、“拼单”任务中的两个基本矛盾

    单拼有点麻烦,尤其是赞助商,要付出组织策划的精力,还要提前支付大家的费用。但还有另外一个成本,这个成本更隐蔽,也更容易被忽视。也就是“等待”本身的时间成本。在外卖场景下,用户需要的是即时满足,“等待时间”是非常昂贵的。

    由于“时间成本”的因素,“拼单”过程中存在两个本质矛盾:

  • 拼单成功率越高对应的人际关系越陌生。如果推广人要追求拼的成功率,就需要邀请尽可能多的人,很可能不再是密友,而只是一大群单位的同事。随着人际关系越来越边缘化,一些风险也随之产生。
  • 在不受道德约束的情况下,推广者为了追求自己的成功率,可能会损害拼法者的利益。如果发起人“自私地”追求点餐成功率,他会在邀请点餐的同时,不放弃其他解决午餐的机会。比如在点上没有获得足够的满减,马上取消订单,出去吃饭;甚至同时打开多个订单(如果允许的话),只提交其中一个。结果其他已经参与的拼写者都被放鸽子了。
  • 有趣的是,“拼单”任务中的矛盾,更像是社会公共政策制定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制定“拼顺序”的规则时,也需要考虑不同角色之间的利益平衡。

    动词 (verb的缩写)竞争产品分析:不同产品的对策

    我梳理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的点餐流程,发现在制定点餐规则时有两种不同的策略。



    不同外卖app的策略

    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发起人只能在启动拼写顺序后停留在此页面。如果他试图撤退,这个拼写顺序将自动取消。这种方案很容易引起赞助商和用户的不满。在可用性方面,也违背了尼尔森10原则中的“用户控制和自由”,但在逻辑处理上却很直白简单。



    赞助商需要一个“专一”的拼写方案。

    百度外卖让赞助商“为所欲为”,可以退出单一模式去做其他事情。当用户退出“拼写”模式时,店名旁边只有一行小字,提醒用户“正在拼写”。



    百度外卖允许用户随时退出拼读模式。

    允许赞助商用户退出下单的页面,在等待的同时浏览其他店铺和内容,大大加强了用户的掌控感和自由度,在用户体验方面非常好。然而,百度外卖采用的这一方案也存在严重问题:

  • 一方面,赞助商用户退店后,没有办法快速进入拼读页面。很有可能用户会在浏览过程中迷路或者忘记拼写列表的存在。
  • 另一方面,百度外卖的逻辑其实是允许多单同时开的。一个自私的促销员可以一次发起好几家店的订单,最后选择一家下单。如果这种“自私”成为主流,单机的用户体验会极差。久而久之,发起人和拼词人之间的信任破产,“拼词人”功能的整体使用率和完成率会进一步降低。
  • 长期来看,百度外卖的订餐逻辑给了促销员更多的自由,但对产品的长期发展不利。



    两种方案对应的用户体验

    美团拼团是怎么拼

    不及物动词优化方案的探索

    回到美团外卖订餐功能的优化。有没有既能维持美团外卖现行业务规则(一次只能发起一单),又能给赞助商更多自由的解决方案?

    我也这么认为我们的努力可以从图中看出:



    美团外卖的优化方向

    首先,我们可以允许发起人退出等待列表(即当他从列表页面退出时,列表顺序不会关闭)。此时,发起人可以在等待拼写结果的同时浏览其他内容。同时,界面需要在明显的位置提示用户“等待拼写列表”。当别人加入拼读列表时,需要尽快反馈:“你的一个拼读好友加入了拼读列表”。



    其次,在主流页面如首页、类目页面、购物车页面等。,还需要给出“订单进行中”的明显提示。同时,在商业逻辑上,还是要坚持一次一单的原则。当用户想要打开另一个商家的订单时,需要询问是否关闭之前的订单。



    最后,文案和UI设计可以考虑一些情感因素。一方面要加强推销者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唤起拼写者对推销者的感激之情。比如订单提交成功后,单个用户点击微信外链查看订单进度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提示:



    标签

    “拆分账单”是一个典型的涉及多个角色的任务,角色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设计这样的任务时,如何平衡多个角色的利益,让所有角色都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美团外卖的“点餐”流程做了需求分析和方案优化,算是对这个话题的初步探索。

    本文由@ leadwhite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