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我们的主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越来越少。去哪里一般都可以用手机扫码。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码。
收款码,之前分为个人收款码和商户收款码。但在3月1日新规实施前,新增了“个人业务采集代码”。这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操作?
上面提到的3月1日新规,是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0月13日发布的政策,对个人归集码进行规范,将限制个人归集码的远程归集,个人归集码不得用于业务归集。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因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个人收款码,导致跑分、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频发,甚至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对此进行严格管理。
一方面可以保护我们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规范操作,避免相关违法现象!
现在,3月1日到了,新规正式实施。那个人的收藏码真的不能用吗?
事实并非如此。新规实施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发布公告,现行“个人归集码”不封闭,继续使用,功能不变。另外设置了新的“个人操作集合码”,可以自由使用。
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因为个人采集码涉及到千家万户,尤其是有经营活动的小商小贩数量相当多。这样大家更容易操作,同时也能加强规范管理。
对此,微信和支付宝也迅速发布了相应的公告,并积极推动相应政策的实施。
首先介绍一下“个人收款码”和“个人操作收款码”的区别。后者有“商业”二字,明显带有商业性质,主要针对有一定商业行为的小商贩、小贩的用户。
运营个人收款码的好处是:一方面用户扫码更方便,可以刷卡支付。另一方面,相对于个人收款码会有更多的功能,可以享受到更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
其次,什么样的用户需要从“个人收款码”变成“个人运营收款码”,应该怎么做?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要求,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无需强制升级或“一刀切”。但鼓励和引导有“明显业务活动”的用户使用个人业务采集码。
这样,那些零星出售自家当季农副产品或自家手工制作的小商品的乡镇居民、城市摊贩、流动摊贩,基本不受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可以继续使用个人收集代码。
相对于“商户收款码”,“个人运营收款码”具有运营性质,但不需要那么多规章制度来适用。比如申请“商户收款码”,需要先申请成为个体户或者企业。
不过,据了解,目前“个人业务收款码”还不能主动申请,需要微信、支付宝等平台邀请后才能升级。但集码服务个人操作不减,体验不变,代码分配免费。
至于谁可以升级“个人业务收款码”,微信和支付宝会根据相关部门即将发布的“明显业务行为”的认定标准,结合用户平时的收款情况发出邀请。
三、没有收到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相关的“邀请”怎么办?对于普通用户,我们自然不用考虑。即使偶尔有收藏需求,我们也只需要和以前一样就可以了。
偶尔,如上所述,农民和流动摊贩可以继续使用个人收集代码。
对于有一定经营行为的商贩,如小超市、小大排档等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用户,如果没有收到邀请,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个人收款码,只需等待相应平台的通知即可。
如果有很多真正属于运营用户的商业行为,建议主动升级到商家收款码。这种情况下,合理合规经营,正常纳税是最好的。当然,对于小微企业,国家有一定的免税政策。
如果是小生意,利润不高,自然可以继续使用个人收款码,等待平台通知。
不要小看这个“收藏码”的变化。升级其实是对用户的安全保障,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用户的切身利益。监管部门也考虑整体的金融安全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