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名称大全简约(这个“行为可疑”的人为何成了辖区居民格外信赖的人?15字微信昵称就是最简洁的反诈提醒)

杭州日报讯“网贷、单身快递理赔、网恋投资都是骗人的”,谁的微信昵称长到有15个字?说实话,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记者第一时间是认不出来的。这个微信是和刘打过多次交道的。

刘是玉泉派出所基层中队的民警,也是派出所的“反诈骗大使”。为了做好日常防骗工作,他把微信玩得很好。首先,他把微信的昵称改成了15个字,特别醒目;然后,他重置了微信号,改成了“nibeipianlema”,也就是“你被骗了吗?”接着,他修改了个人介绍,“防火防盗防诈骗,记住社区民警刘”,简单好记;最后,他以自己形象制作的人形防骗警示牌作为头像,一举两得。当然,如果你仔细翻看他的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和防骗有关的。

刘的手术到底有没有效果?他自己说的也不能完全统计,最后还得听听辖区居民的反馈。

“你的微信名真的很离谱”

说起刘,他从警察变成了“半路出家”的和尚——在成为警察之前,他当过健美操老师。因为从小就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他参加了公安机关的社会招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湖警方巡特警大队,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2017年底,刘申请调到玉泉派出所。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成为曙光社区的社区民警,把个人微信做成防骗专用微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曙光小区老龄化程度高,外来租户多。在一定时期内,电信网络诈骗在全国各地高发,小区内很多居民也损失惨重。起初,刘还没有找到对付诈骗的方法。他能做的就是挨家挨户的宣传劝说。他不知道这会有多有效。

好在高高瘦瘦的刘空,喜欢在小区里转悠,时不时去被骗的居民家里看看。一劳永逸,叔叔阿姨都跟他熟了。他们买菜的时候遇到他,走来走去,都会打招呼:“刘警官,你又在搞防骗宣传了?”一些比较熟悉的居民主动加了刘的微信,说以后遇到困难可以尽快找他。

加微信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吗?刘的这句话打开了的思路。为什么不加一些居民的微信,这样可以发一个防骗的朋友圈消息,大家都能看到?于是,刘先取了自己的微信昵称“刀切”,每隔一段时间就改版一次。他遇到的是什么样的诈骗案,立刻被加到了昵称里。久而久之,“网贷”、“账单”、“快递”、“理赔”...刘的微信昵称越来越长,微信好友也越来越多。

现在,小区里的阿姨和叔叔看到刘都不约而同地打招呼:“刘警官,你的微信名真可笑(杭州话,意思是好玩)!”

他的朋友圈成了社区的“反诈骗平台”

依靠微信昵称成功“吸粉”只是一方面,刘还得认真经营自己的朋友圈。除了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他还会更加努力的和居民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今年3月,辖区一居民在微信上认识了一名“美国大兵”,自称在亚洲某国执行任务,任务结束后想在中国投资。居民们立即起了疑心,然后把的情况告诉了刘。当刘听到这些,他决定玩他的计划,并举行一次“反欺诈直播”。他在小区业主中分享了这个正在进行的电信网络诈骗。然后,他“接管”了居民的微信,通过手机屏幕与“美国大兵”见面,并不断将见面过程更新到微信群。居民们看到刘对“美国大兵”的巧妙打击,纷纷参与讨论,在微信群里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觉得像看连续剧,一个接一个;也有人希望刘永远不要“破表”,等着看这场知识分子斗争的结果。

这个空会议当然是按照刘预设的方向发展的。最终的结果是,微信群连续几天直播,“美国大兵”灰溜溜地撤了,让群里的居民识破了诈骗分子的套路。

微信号名称

刘不仅自己搞“防骗直播”,还邀请一些经历过电信网络诈骗的居民讲故事,然后编辑发布到朋友圈。最近的一篇居民防骗故事,8月19日下午更新,数百字,讲述了居民王女士遭遇假冒网店客服诈骗的全过程。作为刘的微信好友,王女士经常看刘朋友圈里的反诈骗案例。时间久了,她的防骗意识变强了。遇到诈骗,她第一时间给刘打电话,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能警示小区的街坊。

“现在我发朋友圈。下面评论的人太多了,有时候我都没法回复。”刘郭喜安说,“我知道越来越多的评论总是一件好事。”

欺诈案件减少

他可以“返回”

目前,刘的微信号已超过2000人,并成立了多个微信群,意为“防骗大V”。但是反诈骗宣传越做越大,一些小麻烦也随之而来。最直接的一次是,刘的个人微信号被微信平台“盯上”,原因是整天被陌生人加为好友。

有一段时间,刘不敢加微信好友,因为很多人在评论,发现他的微信号被微信平台提示为“可疑行为”。一些不认识他的居民打电话到社区问:“刘是谁?有个叫刘的‘骗子’总加我微信,微信提示加此人有风险。”

刘总是嘲笑这种误解。“事情明了,大家都笑着算了,我老婆意见最大。”刘说:“我老婆以为我鬼迷心窍,懒得理我。她说我之前的微信挺正常的。现在朋友圈都是工作,那些防骗相关的东西都发。没有她的位置。”

对于刘的家人,知道他多少有些“理亏”。“以前我会在朋友圈发老婆孩子的照片和趣事,现在完全换了工作内容。我有空的时候就忍不住多陪陪他们。”他说,“希望大家的防骗意识提高,少一些被骗的案例,这样我就可以多发一些老婆孩子的照片。”

再看刘的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条关于孩子的消息是去年夏天发布的。但是,无论怎么看,“网贷、单快赔、网恋投资都是骗人的”这个外号,始终在人们眼前,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提醒着大家——捂紧口袋,不要上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