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织里童装批发市场官网下载(“中国童装之都”外来居民过年记: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凌云纠纷调解中的“平安姐姐”供图

(过年走基层)给“中国童装之都”的外地居民拜年:这个安心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中新网湖州2月5日电(记者石子楠)2003年,徐伟丽抱着挖一桶金的想法来到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她从没想过要在这里待18年。

18年,她事业有成,家庭在这里扎根。编织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怀着感恩之心,徐伟丽于2015年12月24日与来自全国9省14个地区的22位创业女性一起,发起并成立了“平安姐姐社会工作室”,面向社会提供纠纷调解、创业扶持、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

今年,徐伟丽的家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平安大姐”都选择留在织里过年。主要目的之一是协助当地政府调解劳动争议和职工经济纠纷,为大家争取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春联王凌云供图贴在宿舍门口。

“从腊月十五到今天,我们通过驻村调解、上门调解等方式,化解了23起劳动争议,解决了300多人的工资问题。”5日,当记者联系到徐伟丽时,她正在结束一场劳资纠纷,并将工人们送走,因此她可以空休息几分钟。

“每解决一个难题,姐妹们都比工人们高兴。”在徐伟丽看来,“平安大姐”们都有着相同的创业经历,所以她们的斡旋法宝就是“用亲情”,用“异乡遇故知”的情谊,化干戈为玉帛。

六年来,“平安大姐社会工作室”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380余起,向社会捐款97万余元,捐赠衣物10万余件,救助困难老人儿童近5000人。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新老居民高度融合,幸福指数在百姓脸上历历在目,公益事业高度发达的城市。

作为“中国童装之都”,织里镇这个2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是浙江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本地人口10万,流动人口35万。

织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像“平安姐姐”这样的公益团队,这个镇共有721个,共计13000多人,其中新居民超过10000人。春节期间,他们通过志愿服务践行价值观,迎接春节。



员工给当地过年员工发礼包。照片由王凌云提供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很多把“异乡”变成“我的家乡”的暖心故事,是春节期间织里新居民的“专属记忆”。

走进浙江东尼电子有限公司员工宿舍,两排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门口贴着节日祝福和春联。今年,留在织里过年的475名外来员工,和织里镇总工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喜迎新年。

湖州织里童装批发市场

早在年前,这475名员工就收到了织里镇总工会的新年礼包、祝福和春联。工会还计划年后组织员工看多部电影。

“今年,我和工友们都选择留在这里过年。政府的关心让我们感到很温暖,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电影和茶话会。”浙江东尼电子有限公司员工李秀梅说,每年春节,织里镇总工会的工作人员都忙着四处奔波,给各大企业和新居民家送福袋。

至真总工会副主席徐建玲也表示,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三年,并计划继续下去。今年镇上已经给了一万多个福袋。

“织里镇今年过年累计新增居民8万人,大部分都愿意留下来过年。”织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除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注,也是新居民对当地政府作为、社会温度和幸福指数的肯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