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0条客户服务欺诈警告消息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明楷)
11月10日,记者从德州市反诈骗中心获悉,该中心前一天共收到并处理诈骗相关预警信息2108条。其中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诈骗有150起。警方提醒,在“双十一”收发快递高峰期,消费者要警惕“货到付款”诈骗。
近日,市民李女士收到一份快递。虽然她在网上买的产品都是免邮费的,但她以为是亲朋好友送的,就交了168元的费用。拆开快递后,她发现里面有一个金手镯。仔细检查后,她发现手镯质量粗糙,不值钱。李女士找亲朋好友打听了一圈,发现没有人给她买过这个手环,于是拨打快递盒上的寄件人电话,发现是空号,又在网上搜索寄件人“XX科技”,没有找到这家公司。李女士这才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这种新型快递骗局的成本只有几块钱,但受害者却要付出几十甚至几百块钱。虽然单笔交易金额很小,但背后的诈骗团伙可能骗了上百人,金额可能高达千万元。而且这种事情根本不是个例,全国很多人都犯过错误。
“货到付款”诈骗通常是通过非法渠道收集消费者的快递信息,然后送货上门,消费者不验货直接签字,或者在亲友不知情的情况下付款代收,或者不与消费者有任何联系就送货上门,比如直接打电话通知你有快递,放在快递站,然后索要快递费。还有虚假声称免费试用,声称付款是运费,或者打着免费商品的旗号用劣质低价商品骗取高额快递费。
“双十一”期间密集收货,可能会让很多消费者瘫痪。我一天签收好几个包裹,根本分不清每个盒子里是什么。一些不法分子借此机会从非法渠道获取买家信息,冒充快递员给买家送假货,称此单为“货到付款”,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市民,签收包裹前,一定要先根据官网更新的快递信息进行核实,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包裹。对没有“开始投递”通知就送上门的包裹要格外警惕,也可以直接给寄件人打电话,有疑问就果断拒收。取完货后,记得把包裹上的个人信息擦掉,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此外,消费者在签收前必须打开包装并检查货物。如果他们发现货物损坏或货单不符,要保留证据,拒绝签收,并及时联系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