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建斌
近年来,在手机上上群,在群里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曾经被兴平的一个群主拉进他的群。群主是卖鞋的。他额头宽阔,脸蛋鲜红,开着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卖鞋。他知道用户的脚的尺寸以及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鞋子。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诗都会被发表。他拍下的古老的渭河,绿色的菜地,村头的百年槐树,就像一壶陈年老酒,能解除乡愁。《Tik Tok》和《阿托更快》在卖鞋的村子里出版。图中的景色就像电影中的外景。人物大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我遇到一个买鞋的村上女人,他在Tik Tok兴奋地在画面上标注“兴平美人像”,配音多是热血沸腾的电视剧《红高粱》,尽情地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他的语言表达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我在日记里记了好几页。他把卖鞋的生活变得摇曳多姿,富有诗意。我很自信,无论走进哪个村,我都有很多个人粉丝!他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乐观影响了数百位朋友,他们纷纷称赞他,热情互动。每天都要入群,我认真的看着一条条留言,就像一股清香的田园风吹在脸上,仿佛看到了童年的故乡和亲爱的乡亲们。
后来,一个甘肃的秦腔爱好者进了团。每天早上5点多,他还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就拿起手机,开始用沙哑的声音唱几个小时的辕门扎子、三娘交子、扎旦童等等。我想起有个朋友进了歌厅,抓住麦的手,把朋友正在唱歌跳舞的卡拉ok变成了他的个人演唱会,让大家都很无聊,悄悄退出。果不其然,一周后,他固执地把团吹散了。卖鞋的好心群主脸软,不好意思阻止这个群友唱秦腔的热情。最后,他不得不解散这个团体。我觉得这是我精神世界的巨大损失,我痛苦了好几天。
还好这时候兴平的另一个群主把我拉进了他的群里,群里聚集了兴平、武功、周至、长武等很多村民。这个群提倡语音聊天,杜绝发帖链接或者文字聊天,不欢迎群成员在群内展示个人才华。有一次,我发了一篇我的文章到群里,一不小心,文章进了群,马上被群主批评。
我的作息习惯一般是深夜月亮挂西的时候睡觉。一上床,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上点开这个群,听群友的语音聊天。他们聊天的基本规则是:所有网上群友都会一个个喊楼上说话人的名字,先问你好;热情的打招呼,吃吃喝喝?教授和讨论当地小吃的做法。这时有人开始发红包,抢红包。有人在群里喊:“谁有时间,请到我的菜地来,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不要钱。”“谁有时间,欢迎来到我的养猪场,刚杀了一头猪送给我们的朋友,世界最低价。”这个群里,有几个养猪大户,还有几个厨师。群友们聊天的声音往往伴随着猪吃东西的声音或者炒菜的声音,弥漫着人间的烟火气。
这半年来,这些聊天我百听不厌。就像小时候,我坐在树荫下的人群里的一个大老碗里,津津有味地听着老乡们的闲话,多亲切啊!偶尔会发表对时政的看法。方言虽一言以蔽之,但足以代表中国基层民众的民意。与此同时,这是我最脚踏实地、最实际的生活方式。世间的一切是非都没有了,生活也可以这么轻松的过了。他们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满足深深感染了我。
对于这些群,我一直一言不发的潜水,生怕说错一句话就被群主踢出群。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和学习者就好。但是今天早上我发现我爱唱戏的朋友也加入了这个团体。他一个剧一个剧的唱,像冲击波。我喜欢的团怎么受得了!你能坚持住吗?令人担忧。
【来源:三秦都市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