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明编辑排版:崔冠丽
引自小明
家庭教育的重要误区:孩子学什么和他以后做什么没有关系。
赵小明:熊海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做一件事,轻松解决
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接下来说一个家长的问题:“孩子怎么才能让他听话?”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讲了一个开端和顶层设计。今天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带你下去聊一聊。
关于“价值观”这个话题,大部分人对“价值观”的理解非常狭隘。很多人是从中学政治理解这个词的。
课本上,或者是从哪本书上读到的。
很多人把这个词理解为和政治有关的话题。其实价值观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时代有很大不同。在传统时代,尤其是工业时代,就是生产出一个产品,然后卖给大众。
所有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都是先把所有产品生产出来,大众买单。
在大众付费的过程中,你要承担营销、广告、推广费用。目前大部分公司和企业还在使用这种模式。
互联网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互联网的特点是:我还没有一个产品,但是大家因为统一的价值观而聚集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会根据你的需求来生产。
值标识
“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心理学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价值观也不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心理学所独有的。
大家都知道我写过一本书《网络心理学》,里面对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群体心理效应提出了很多看法。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群体心理效应是价值认同。
身份在我国工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一直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去过一次腾冲,导游说:“这里有很多孩子考得非常好。”
腾冲是一个很边缘的边陲小镇,基本上在边界线上。
他们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非常好的名牌大学,那么为什么这里的孩子在一般教育水平上表现很好呢?
我观察到腾冲有一点和我们内地很多地方不一样,就是有很多祠堂文化。
如果你去过腾冲,你可能见过一个特别大的祠堂,好像叫王氏宗祠。它本身就是一个旅游项目。
为什么一个边城会有这么多祠堂?
因为这个边陲小镇是一个古镇,当年有一批来自北方的驻守边境的士兵驻守边境,守卫国家和国防。
他们想保留北方的传统,所以在当地建了很多不同姓氏的祠堂。
当时是农业时代的文化象征,在这里重建。
因为是边城,后来受工业时代影响较小。在大陆工业时代,农业时代的痕迹几乎被抹杀,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祠堂了。
为什么中国人要把叶子留给自己的根?
以前和央视少儿频道的编导们一起拍节目。那一次我们去了一个南方城市,浙江和江西交界处。
当我们开车到一个地方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基本上已经荒废了。
在荒无人烟的村子里,我们发现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一个祠堂,但是祠堂是锁着的,没人去。全村人都进城了,估计这个祠堂会慢慢消失。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农业时代保留下来的很多东西慢慢消失了。
这和我们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关系?其实在于:无论是祠堂文化、族谱文化还是祖坟文化好不好,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形成一个人对家族的认同。
一个人的家庭认同背后是什么?是对你家所在地区的认可。
为什么说中国人要返本?其实是因为你认同这个家庭。当你认同了这个家,你就觉得你要回归了。
当你老了,你应该回到这个家庭系统。家族有祠堂,有族谱,你会回到你应有的位置。
一个人在一个祠堂文化和族谱文化中有自己的名字和地位,你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你知道,无论你走多远,我都属于某个地方。
失去文化认同的后果
有家长跟我说,送孩子出国读书有什么不好?我告诉他,“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不能有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这孩子是黄种人。他和那些白人孩子明显不一样。
他出国后,那些白人小孩或者本地小孩排挤你是必然的。
人类这种动物,到处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就会排挤你。
孩子避免被别人排挤的唯一方法是什么?他必须认同这个班级或学校最强的文化。
西方文化的强势文化是白人文化,其他都是弱势文化。因此,孩子们必须认同强势的白人文化。当他认同了强势的白人文化,他就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属性。
原有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被丢弃后,他除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外,还会认同学校里最强的人。
任何学校里最强的人,往往都是坏孩子。他可能经常在外面打架,甚至吸毒或在某种程度上参与青少年犯罪。
这就是问题所在。你家孩子终于好像陷进无间道了。
电影《无间道》大家都知道,你不是东也不是西。你认同强势的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认为你和我不一样。这样一来,你原有的属性和文化认同就被丢掉了,无法归还。
一个失去了文化认同的孩子,心理成长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样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归属感,最终会产生很多很多问题。
我属于哪种文化?
《北京人在纽约》是最早描述中国孩子在异国因文化认同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
以前北方的孩子去南方读书,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南北文化差异很大,衣食住行,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等都会有差异。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南方的孩子,他告诉我:“北方的孩子不在这里洗澡,但是我们每天都要洗澡。”
北方气候决定了冬天不可能天天洗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但在南方文化中,南方人洗澡是勤快的,因为热天频繁出汗必然会增加洗澡次数。
南北文化差异特别大。孩子从小认同一种文化后,很容易被另一种文化排斥。
我记得那个孩子对我说:“我们宿舍的孩子都不喜欢他。”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不会影响什么,但实际上是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
有的南方孩子在北方长大,或者北方孩子在南方长大。他们长大后会有我属于哪种文化的疑问。
虽然这个问题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不算太严重,但我做过很多成人心理咨询。在南方长大的北方孩子或者在北方长大的南方孩子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长大后,他们讨厌自己生活的地方,陌生到属于另一片土地。
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以后会导致一些心理上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婚姻等问题。
孩子不听话的背后是认同问题
你看,南北方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更不用说国内外东西方的巨大差异,会有很多问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安全感,主要带给我们价值认同的问题。
刚才我给大家举了一个很多问题的反面例子如果价值观不能被认同。
《巨婴国》这本书是对价值观不认同的最直接反映。
反映出作者本人不认同中国文化,不认同父母,不认同父母和他们所代表的家庭。
因为他不认同自己的文化,他想认同西方,但他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他认同西方,西方人不理他。他挑战中国人,却遭到中国人的反击,最终成为一个生活在中国却不认同中国文化的人。
你说这样的人很惨,这样的人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最后我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你家孩子不听话,背后是身份认同问题。”
引自小明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影响我们的孩子,但事实上,孩子很聪明,假装受到我们的影响。
原微信官方账号:心伴(ID: xhb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