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发朋友圈配文字(都在跟风的热红酒,我煮出来像卤大肠)

在经历了春天的第一杯咖啡,夏天的第一杯泡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后,广大网友终于迎来了——


“冬天的第一杯热红酒。”





我并不惊讶红酒会很烫。


我有个中层同事Thallo,总是领先潮流一年。基本上她可以通过朋友圈观察到未来一年最流行的小资生活趋势。


所以去年这个时候,当我听说她每个周末在家煮红酒谈英雄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全网热红酒的盛况。


但即使是深度充电本峰这种资产阶级的潮流,也从未想过热红酒会以街边小摊的形式主宰人类。


& # 34;刚出锅的浪漫,十块钱一杯。"




Via。一个想开咖啡店的女人


这波空气是从神奇的童话城堡上海吹来的。


最先走红的是一家杂货铺,门口有个炖锅,热气腾腾。它没有茶叶蛋和玉米棒子,而是煮了香料、水果和红酒。





乍一看和代代相传的老卤是一个颜色,但是放大图可以发现很多精致的小细节。


锅的边缘很干净,没有烟和火的痕迹。在简单而先进的电炉下,皱巴巴的A4废纸被压得像是用手捡的一样,但上面写的全是英文。




Via。上海去哪里吃饭


“10.00英镑/杯。”


一股漫不经心的诗意力量渗透在纸的背面,与壶盒上平淡而堕落的商标一起,构成了一幅融合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现代风情画。


上海的精致大气是无数人羡慕的。因为这一壶红酒,外国友人纷纷表示“魔都配得上你”“吴吴羡慕哭了”。


但问题是,已经不能说这是“魔都特有的街头浪漫”了。


杭州,苏州,成都,武汉有,真正的流浪世界。





即使在平均气温20多度、还在穿短袖的广东,讲究的市民也已经在街头喝起了“冬天的第一杯热红酒”。





浪漫中有一丝荒诞,荒诞中有几分情怀。


去年Thallo告诉我们,热红酒的快乐来自于煮红酒,把一整瓶酒倒进一个精心制作的、颜色漂亮的壶里。


那么明亮整洁又上相的房子就会有一股酒气。


但今年,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大街小巷,完成了沉沦的壮举,浪漫的本体从泰洛口中的撩人香气变成了“摆摊”的动作。


“在路上”是今冬热酒的灵魂。




Via。怡和小院


上海人大概不太懂这个。毕竟出圈起家的锅还是在一家店。


以此为原点的热酒摊贩,根本没有铺面,拍照时必须放在路边,以显示过往的车流或斑驳的盲道线。




Via。简


设置这样一个浪漫的摊位,只需要一张桌子,一个锅,一把可以说是中产阶级露营或者钓鱼大叔一样的折叠椅。




Via。一个想开咖啡店的女人


为了营造这种触手可及的街头浪漫,很多摊主明明有自己的店铺,还要在店铺之外再摆一个休闲档。


后面装修的很认真的店,只是作为热酒摊的背景板。




Via。随意


虽然我已经尽力避免了拥有店铺的缺陷,但这些酒摊还是输给了父母。


真正在路上最深处贯彻灵魂目的的是树干流派


人类对树干的向往始于何时,无从得知,但它无疑是都市青年文学、浪漫、诗歌的最佳载体。


开着后备箱卖热红酒,就像鲁班拿着斧子,李白拿着刷子。不用等实拍,就知道好人在这里卖的一定是好酒。





除了摊位的街头性,卖热红酒的另一个重要点当然是要拍照。


卖相是在大街上煮热红酒最难过的一道坎。再漂亮的苹果、橘子、柠檬,一旦下锅基本都是糊成一团,看不出颜色。


如果原图是直出的话,可以说和卤蛋的锅没什么区别。




Via。东街小面


但聪明的摊主总有很多办法,比如做饭前在材料堆起来的时候拍照,或者用漂亮的玻璃盖子做好饭后拍照。


至于用一次性杯子卖了以后怎么办,还是自己解决比较好。只是把未煮过的水果放在杯子里作为装饰。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那么直接的拍摄。摊贩美照中出镜率最高的东西不是煮酒的锅而是统一格式的招牌。


muldwine+x/cup+极限,统一的好像经过统一的文案训练。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这个标志只能手写。




Via。牛牛日报


喝红酒发朋友圈配文字

难听的话无所谓,多烟火。但是一旦使用了印刷精美的图片和电脑字体,风格就突然从诗歌变成了商业。




via。春树


这个摊主比较典型。虽然完美符合路边和随性的特点,但是这两个宋体招牌出来的时候,在气势上比隔壁的字迹要矮很多。




Via .皮蛋豆花


也许贩卖小贩心中浪漫的自己,就像诗人在街头卖诗,用才华换破银,用情调求温饱。


唯一不同的是,诗人可以真的落魄,但酒商不行。


毕竟能够获得地摊本身所需的一切,就意味着超过了很多群居动物的经济实力。


所以我们讨论卖热红酒的时候,一定不要讨论钱。


当炙手可热的红酒摊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有人兴致勃勃地计算着它的成本和销量,企图得到艺术文化税的最新动向。





这个公式可以用在一个认真卖酒的杂货铺里,但在今天全国各地都有酒摊的情况下,难免会被迷惑。


人们在周末找点事情做或者摆摊拍照,把浪漫带给这个世界,而不是从这个世界赚钱。


和摊主谈钱很俗气,和买家谈钱也很伤感情。


我的中产同事Thallo第一次看到街上的红酒时,很疑惑:“10块钱一杯,不便宜啊。煮热红酒不需要买什么好酒。”




Via。一勺大蒜


水果和香料的质量也让她担心。虽然在锅里煮的时候很难品尝到颜色,但只有跳过挑选,她才敢放心地喝。


不过,期待喝下冬日第一杯热红酒的网友们并不在意:


“十块钱买不到损失,也不能被忽悠,但可以在路边的寒风中买到一杯温暖的幸福。”


虽然路边寒风中有很多热幸福的替代品,从奶茶咖啡到白开水,塑料袋装的卤蛋或者油纸烤的红薯都有同样的效果。


但这是热红酒,热红酒,来自欧洲的浪漫。





摆摊卖它的人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诗歌,付钱买它的人自然不是为了必需品而是为了情感。


就像没有一个文清可以拒绝音乐节上淡出的塑料杯啤酒,没有一个精致的社会动物可以拒绝在夜晚走出地铁时,在最土的地方捧着一杯最洋气的酒。





在感情价值面前谈钱,太伤感情了。至于喝得好不好,这是最后最不重要的问题。


这一点已经和Thallo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作为热红酒的前辈,她谈到热红酒的口感,只能老老实实总结如下:


“是肉桂味的糖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热红酒的配方。简单来说,没有公式。


这个东西在遥远的西方是哪一年兴起的,无法说清,至今也没有行业协会出来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们只知道它是由香料、水果和红酒组成的。特别适合在圣诞集市的时候来一杯,不然会被冬天的寒风冻死的。





所以其实不正宗也好,不正宗也好,就像家家户户都有没有规矩的妈妈的味道,无法复制。


但这种单纯的民间智慧和精致的女孩子是不会同意的。一本书里有1000多个神奇的食谱。


都是独家正品。


在街边酒摊出现之前,这些食谱曾经是娇弱少女的解药,让她们感受到了冬礼的门道。


但菜谱一定是好菜谱,但锅里煮出来的不一定是好东西。





网络名人配方中必不可少的丁香、八角、桂皮,已经在中国人的舌尖上烙下了红烧肉的味道。


我另一个不算精致的朋友曾经这样描述第一次喝热红酒的感觉:


“就像把苹果泡在吃剩肉的汤里,泡了一晚上,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Via。请叫我瘦子


但是热酒博主从不认输。无论你对热葡萄酒的味道有多不可思议,他们都能耐心细致地找出你失败的原因。


“不是热红酒不好喝,是你做的不对。”





据我不完全统计,“我没做对这件事”包括:


糖不够/水果太多;

做饭前我没把水果泡在盐水里;

用太稀的电饭锅/砂锅/锅/太稠的锅;

烧制前没有挤出橙汁;

肉桂棒直接煮,不用杯子搅拌;

丁香不压橘子皮;


等一下。


有些心灰意冷的酒友,会在不断更新的食谱和教程中变得越来越勇敢,永远相信下一杯会好;


其他人不是。在千帆之后,我突然回过头来,终于承认最值得做的事情是直接喝红酒。





但是,这位诚实的网友大概忽略了一点,热红酒的粉丝大概不喜欢红酒。


就像十年前大学后街的浪人,吃不惯红酒的涩味,却坚信这是一种比勇闯世界更优雅的享受,所以在聚会上总是用一杯亲切的雪碧喝完红酒。


有些人甚至建议将一瓶果汁倒入加糖和水果的热红酒中。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新一代的红酒配雪碧。


无论是口味还是精神。





不得不说,区别可能在于过程。以前加雪碧只需要拧开两个盖子。现在热红酒还需要切水果,买香料,用锅煮。


街边的酒摊有多火就很好理解了。不是每个人都像我同事Thallo一样有干净的厨房和漂亮的搪瓷锅。


我听过最感人的红酒故事,来自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感受热红酒的美好,她在没有厨房的出租屋里加了一个养生锅。


勉强解决了锅的问题,但是做饭快结束的时候发现没有刀和菜板,只好点了一个切水果的拼盘外卖。





所以,街边热酒摊的出现,几乎让她热泪盈眶。十块钱一杯的浪漫虽然贵了点,但是比切好的水果便宜一倍。


但我不得不提醒她,当她打开手机,疯狂地寻找附近的热酒摊时:


“你考虑过营业执照吗?”





浪漫的卖酒摊早就被现实注定了。


然而,这并不重要。我相信,人们对热红酒的喜爱并不是永恒的。真正永恒的是对调味红酒的热爱。


也许明年流行的喂养过程就不需要厨房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