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代表的意思大全祝福语(这些数字仪式感,你有吗?| 睡前聊一会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廖斯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里有个世界。观众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之前讲过仪式感。但说到数字仪式,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但说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和“春天的标准野餐”,你大概就耳熟能详了。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仪式在互联网上兴起和传播,以数字空为载体,也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谈谈数字生活中的仪式感。

数字技术从各个方面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也为传统仪式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比如除夕,传统的纸质红包逐渐被取代,微信红包成为人们互相祝福的方式。比如清明节,很多人献上一束“花”,留下一段话,通过“云追思”的网络追悼会,缅怀先人,表达哀思。虽然具体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仪式所承载的情感寄托和丰富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数字化也在刷新仪式的符号、价值和社会功能。比如每年的“6·18”、“双11”、“双12”、“买买买”等特殊仪式,给人“买还是输”的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数字仪式的流行与消费主义的流行密切相关。很多品牌和电商平台的营销说辞和营销理念,赋予了仪式强烈的消费属性。比如,快餐品牌“一个人,对自己好”的标签,契合了消费者“小运气”的心态;钻戒的品牌是“一生只能定制一枚”,赋予了产品忠诚的象征意义;家居品牌通过“代表如花似玉、妙趣横生的高端艺术生活”,将产品与品质生活捆绑在一起。

将产品与美联系起来,吸引消费者为产品及其背后的故事、理念和想法买单,这是一个创造潜在需求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消费体验的方式,创造了仪式营销和仪式消费的互补概念。花钱买礼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消费现象。然而,正是意识到很多商家刻意“推销仪式感”,很多人开始刻意拒绝被仪式感淹没,努力成为“消费主义的倒退者”。

当然,数字仪式感并不总是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岁末年初,更新“xx对我更好”的动向,表达对来年的祝愿;分享音乐平台的年终总结,支付软件的年度账单,为你的社交好友贴上标签...从网络空的互动到数字的回顾,这些数字空之间独特的仪式,承载着人们自我认知和回顾过去的功能,也满足了人们自我表现和群体认同的需要,成为人们孜孜不倦地参与其中的内在动力。正如人人平台“年终报告”有共性,也有明显的个人烙印。礼既是群体的,也是个体的。所以,当呈现在网络上时,那些仪式往往是整齐划一却又不统一的,成为独特的个体标签。当然,至于“你这一天睡得很晚,04:00还和音乐在一起”,无论是千思万想,还是因为睡前忘了摘下耳机,都可能是干数字无法告诉我们的事情。



还应该看到,仪式的创造与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历久弥新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让仪式感被无限扩大和放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随着仪式感成为热词,衍生出许多“一阵风”仪式,甚至是为了共享需求而构建的“伪仪式”,让仪式感更加个人化、碎片化。我不得不承认,当仪式不再稀缺甚至过剩,或者形式超越了仪式,所谓的仪式感就被逐渐淡化和消解了。

数字化的浪潮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行为认知和社会文化的革新。从数字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仪式感,自我呈现和社会互动有了更丰富的叙事,但消费陷阱和数字幻觉也让仪式感不一定像看上去那么美好。无论数字仪式感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只在形,不在神”,无论是标记时间,点缀岁月,还是诱捕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都在不断书写新的答案。

就是这样:仪式改造更新,需要鉴定真伪。万象不离祖籍,万幸数量有所提升。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廖斯工作室中宇)

数字代表的意思大全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聊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