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我讲了一些养鸭的辛苦经历。评论区炸了,农民朋友们纷纷前来发表感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家里有钱,有毛的不算!
这才发现,天底下不止我一个人,我输的钱让很多同行相形见绌。
能在这个行业出人头地的朋友真的不多见。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我们几千年来以农立国,代代相传,积累了无数的种植养殖经验。农业种植和育种技术博大精深。相反,在现代社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更难赚钱。原因是什么?
可以借鉴一位同事总结的几点:
1.农业种植和养殖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从播种到宰杀,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翻船。
2.市场无法预测,即使技术再好,侥幸躲过了各种天灾和疫情,但最后大概率还是会被市场一锤定音。
3.同伴内卷太严重。现在农村劳动力太多,就业选择不多。他们都不愿意在工厂工作。养鸡的人太多,大多是从众心理。看到谁养鸡赚钱,一大批人蜂拥养鸡。养殖品种同质化严重,很多品种长期供大于求,市场消化不了,售价低于成本价。
4.外部资本不断进来搅局。从表象上看,进入农业门槛低,无数其他行业的资本涌入养殖业寻找出路,导致农地资源和原材料疯狂涨价。
说白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要求我们农民一直滚进去,直到有相应数量的人认输,把产成品的供应量减少到合理的水平,然后销售价格就会被抬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竞争力弱的农户不断被淘汰,直到形成供需平衡。
更糟糕的是,即使形成了供需平衡,也不代表我们农民的好日子就来了,因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看看现在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你就会明白,这两个行业比种植业和养殖业更严重,无数资本瞄准农业,寻找跨界转型的机会。
身边有几个朋友找农业项目。一个做了十几年工厂老板的朋友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开厂太难了,赚不到钱。你觉得养鱼好吗?帮我找些鱼塘和山。我投资一点试试水。
也就是说,供求平衡的局面会不断被新的资本打破,然后市场继续锤农民,锤农民,直到下一个平衡的局面形成,周而复始。
那些赚大钱的农民,除了技术过硬,更大的原因是运气好。
在上一轮供求调整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太重了,一下子害死了太多农民,导致了一段时间内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局面。
这时候如果刚进场,接个大漏也就顺理成章了。
市场如此残酷,无异于战争。拼死,市场竞争也会扼杀经济。我们这些赔钱的农民,是这场经济战中“受伤”的士兵,那些认输的朋友是“阵亡”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有用没用的东西,对大家帮助不大。谁不想坐下来聊聊呢?实践出真知才是真本事。
没错,我说这一堆只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降低养殖成本。
做过养殖的朋友都知道,饲料贵是最大的问题。所有的鸡鸭鹅鱼都是靠饲料长大的。夸张点说,养殖成本大约等于饲料成本。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你赚不赚钱,不是因为你觉得你养得好,而是因为和同龄人相比,你用更少的成本去养,你就有机会赚钱。
我们以前在家里养的土鸡,喂给谷米,只养了半年。很好吃,但是养殖成本高,周期长,谁能承受?
或者你会反驳说这个老土鸡在市场上很值钱。一只七八斤重的大粉丝鸡,要一百多两百块钱。
没错,但这是高端市场,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
说实话,这条路线也不容易。我只养了200只这么好的鸡。过年的时候拿去卖,实际情况是欣赏的人不多,但都是同口径嫌贵。所以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一年过去了,将近一百只鸡都没卖出去。
要是能把《致富农业经济学》当故事看就好了。在现实世界中,走高端路线是最难的。
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之一,老老实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正道。
我的想法是降低饲料成本,那么我在同行的竞争中就会有优势。其实,如果你能把养鸭的饲料成本控制在比平均成本低20%的水平,你就赢了同行的80%。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在网上搜了很多。简单说几点:
1。控制喂食量。一次投喂过多也是浪费饲料的主要原因之一。投喂量应为饲料槽深度的1/3,每隔1-2小时将饲料槽内剩余饲料搅拌均匀,以节约饲料,刺激鸭子食欲。
2。提高饲料利用率。比如定期饲喂适量的沙子也能提高3%-10%的消化率,在鸭饲料中添加0.1%的小苏打能促进营养吸收,节省饲料。
3。及时处理掉病鸭。饲料报酬低的原因之一是病、弱、残鸭饲料耗尽,不生长。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病、弱、残鸭,保持鸭群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合理的鸭群组合。
4。及时退出市场。38-48日龄肉鸭增重和饲料报酬达到高峰,48日龄以上肉鸭增重率和饲料报酬逐渐下降,38-48日龄出栏更为适宜。
但这些都是从饲养管理的角度考虑的。因为我的朋友大多是用饲料厂生产的商品料养殖的,所有的营养物质、生长素、药物、其他添加剂都经过饲养专家的调配,我们可以拿回去直接喂养。我们无法控制饲料的成分。
我的想法是从饲料本身入手,不用饲料厂的饲料,或者少喂一点,然后和当地丰富廉价的原料混合,也就是自己做食材。
刚接触种田的时候,也看了很多《一日农经》之类的节目,经常梦到自己发财了。
记得有一期,一个女生发明了养苍蝇幼虫喂鸡的方法,大大节省了饲料成本,而且喂大鸡的虫子也卖到了非常高的价格,一年赚一百多万。
当时我是真的信了,我亲自进行了实验。我养了一小批有虫子的鸡,数量不多,就一百只。
如今,随着信息的发展,骗局层出不穷。大家都知道,主张养苍蝇喂鸡鸭的,99%都是骗子,要么骗你买所谓的“不育苍蝇”,要么骗你买课程交学费。
虽然我相信这种模式,但我并没有盲目的投钱进去,也没有上当。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这个模型确实有其理论基础:
因为家禽的消化系统比较短,所以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很快。比如鸡对饲料的利用率是有上限的,大概在70%左右。也就是说,鸡鸭拉出来的粪便中有30%的营养成分没有被利用。
如果收集鸡鸭的粪便作为培养料,苍蝇在上面产卵,产生的蛆虫幼虫就可以在里面生长,它们可以吃掉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昆虫蛋白。
而且,这些昆虫蛋白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鸡鸭吃了这些老熟幼虫,就利用了饲料中未被利用的营养。
看鸭饲料的成分:
1.雏鸭饲料配方是由50%玉米、20%菜饼、10%碎米、10%麸皮、7.5%鱼粉、1%肉粉、1%贝壳粉和0.5%食盐组成的饲料。
2.中鸭期和产蛋期的饲料配方为:玉米51%,豆粕22%,菜籽粕或棉粕3%,小麦粉10%,石粉9.7%,预混料4%,食盐0.3%。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里的动物蛋白来源主要是鱼粉和肉骨粉。当时为了学养殖,我在饲料厂做过生产,在养鸡场做过饲养员。虽然做的时间不长,但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我在饲料厂工作的时候就知道,鱼粉是饲料中最贵的成分,占总成本的20%-30%。当时我做的工厂用的是秘鲁鱼粉,比较贵。
生产经理严格控制我们添加鱼粉的数量。车间里有摄像头,老板和经理在办公室看着。每一种配料在加入搅拌罐之前,都必须在秤上称重,并逐一记录。
所以我设想用苍蝇幼虫代替饲料中的鱼粉,极有可能大大降低饲养成本。
这个想法很好。实际效果如何?
于是我自己试了一下,才发现里面问题很多,并不是网上炒作的那样。
开始吧。我从饲料厂出来后,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员。回来后,我在村里废弃的猪舍里设了几个实验池,养苍蝇。
骗子说他们卖不育苍蝇,用红糖和麦麸养苍蝇幼虫。为了达到无菌条件,必须从他们那里购买苍蝇,建造苍蝇房,将苍蝇与外界完全隔离。所以,他们养的蛆是干净的。为了证明自己是干净的,一名女苍蝇饲养员甚至直视镜头,抓了一把蛆给观众看。
为了割韭菜,他们也很辛苦。
我不是白痴。我至少上过初中,有基本的生物知识。想象一下,从他那里买10万只苍蝇,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空,让它们近亲繁殖。它们能繁殖几代?
这些苍蝇的劣等基因叠加在一起,到最后,这些苍蝇的后代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失去繁殖能力,或者天生有缺陷。更有甚者,你养的时候只想要它们的幼虫,却从来不想给它们留下后代。到了这批苍蝇的生命终结的时候,就是你从作弊者那里为苍蝇买单的时候了。
这年头连苍蝇都可以用来卖钱,我还真上了骗子的当。
再者,你能想象用红糖和麦麸做昆虫饲料的成本有多高吗?此外,建造一个苍蝇房子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成品饲料1.7元才一斤。这样养出来的蛆你说一斤多少钱?
全是动物蛋白的时候,我把饲料价格1.7元乘以4,就是7块钱。
你建无菌室,买苍蝇,用红糖麦麸种一斤蛆。你觉得成本可能比7元/斤还低吗?
所以当时我就用直接自然的模式养了这条蛆。蝇房没有关闭。我用一些废弃的猪舍做蝇房,用天然的野蝇产卵。自然界的苍蝇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生命力顽强,野性十足。
蛆虫饲料是从朋友养鸡场回收的鸡粪,可以说是零成本。
我自己建了三个蛆池,往里面堆鸡粪,开始观察苍蝇的活动。看了一天,发现来产卵的苍蝇不多。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大概是因为鸡粪的味道不够浓烈,吸引不了它们。第二天去鱼塘抓了些死鱼,直接扔到鸡粪堆上。嘿,我还记得那难闻的味道。
果然,没一会儿,苍蝇就在鱼身上爬了。天很黑。半天,鸡粪上有很多白点,是苍蝇卵。
我忍受着难闻的气味,每隔一两个小时观察这些蛋的孵化。我观察了从幼虫到成虫的全过程。
我发现蛆从幼虫到成熟大约需要3到4天。这个要看当时的温度。天气越热,它长得越快。等它成熟了,就不吃了,拼命爬出来,找地方化蛹。
我用这些虫子来喂鸡。它一洒进鸡舍,所有的鸡都非常喜欢它,一只一只地争抢着吃。有了虫子,我减少了喂鸡的精料,鸡的喂食量照常减少30%,以观察虫子养鸡的效果。
养了几天,感觉鸡长的还行,一个月能长到1斤多。而且鸡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一点都不沉闷,鸡冠很红,毛色很好看。当然这不一定是因为昆虫,因为我养的鸡数量很少,活动空量大,有点类似散养。一般散养的鸡比大棚鸡精力旺盛得多。
由于缺少纯饲料喂养的对照组,我很难判断这些用虫子喂养的鸡是否比用饲料喂养的鸡长得快,而且由于规模小,疫病没有大棚鸡那么难控制,我也无法判断用虫子喂养的鸡是否比饲料鸡更抗病。
因为蛆的生长受雨水和天气的影响,我每天都产不出足够的虫子来喂鸡。后来有一次寒潮,冻死了几十只鸡。我把精神化为灰烬,可惜这个实验没有继续下去。
有人说苍蝇很脏,会传播病菌。况且蛆是在粪堆里长大的,鸡吃了不会生病?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鸡吃了虫子不会生病,反而精力更旺盛,颜色更光滑。
至于苍蝇幼虫,也不脏。据我观察,苍蝇幼虫其实很干净,不会在粪堆里化蛹。
我观察到它们在第四天左右拼命往泳池外爬。我顺着它们的逃跑路线,终于发现它们都在找一些干燥的土地,把尸体埋在泥地里,等待化蛹。一路爬行,幼虫会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抖得很干净,不会带出粪星。
我就是利用蛆虫的这一特性,在蛆虫养殖池周围建一圈凹槽。幼虫成熟后会爬出来化蛹,只要顺着这些凹槽,一个个掉进收集桶里。
我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从粪便中分离出来,收集在一起喂鸡鸭。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收集的幼虫都是成熟的。成熟时是化蛹前最肥最有营养的时候。
这时候它肚子里的脏东西都已经消化完了,鸡鸭吃了也不怕生病了。而未成熟的幼虫,可以看到它的肚子里有黑点,是未消化的粪便。这些幼虫不能用来喂鸡鸭。
我说过,幼虫孵化成熟需要四天时间,为了保证鸡鸭的持续供应。你得建四五个蛆养殖池。今天,蛆会从这个池子里出来,明天,第三个池子会在后天出来。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鸡鸭喂蛆。
我身边的养鸡场收集的鸡粪都是掺了锯末的,营养成分不多,所以我就用这些基础料来养虫,产量不高,10斤左右的粪能产2斤左右的虫。
猪粪,理论上也可以,产量会更高。但是有一个问题。味道太浓了。我没用过。
其实蛆率最高的是动物的下脚料,死鱼,死虾。这些东西不仅容易引来苍蝇,而且转化率高得惊人。基本上,有多少虫子就有多少。然而,动物蛋白分解的恶臭是世界上最难闻的。这些东西太臭了,不能用太多。我只敢把他们当苍蝇用。
死牲畜绝对不能用,不仅容易传播疾病,对生产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精神和肉体折磨。
养完虫留下的粪肥不仅无味,还用来种果树和蔬菜,真是一等一的肥料。至于网上说可以做成有机肥,按斤卖,我还觉得是吹牛,但是不敢死,因为真的有用。
写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还是觉得养这个东西喂鸡鸭是可行的,可以有效降低饲养成本。但总体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为什么?
一个累,事情多,农民很难兼顾两者。一个人忙半天只会出几个bug。为了满足农民养的几千只鸡鸭的需求,你得建一个大规模的大棚,或者建一个工厂养虫子。管理这样一个蛆棚,你得有一两个专职的人来做。到最后,你养了这个bug,可能还不够付给别人。
二是味道太大,只能在野田埂上才能吃到,靠近民房容易被投诉。所以要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场地并不容易。
三是季节性强,只能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养。冬天苍蝇都死了,不能养。所以有人主张买蝇种,把苍蝇养在室内,就是基于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