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化妆品公司一年获利8792亿元,同比增长10%。
李文涛说
3月10日,巴西化妆品巨头Natura&CO发布了2021年财报。至此,2021财年全球头部化妆品公司评选结果已全部公布,全球十大化妆品公司出炉。
Natura&CO去年的营收为402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06亿元),同比增长8.8%。雅芳、美体小铺、伊索等品牌销售额均录得增长。
同时,506亿元的营收也让这家巴西化妆品公司仅次于资生堂(570亿元)位列全球第七,是全球十大化妆品公司中唯一一家总部位于不发达国家的公司。
据《化妆品报》统计,剥离非化妆品业务后,2021财年,全球营收排名前十的化妆品公司分别是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宝洁、强生、资生堂、Natura&CO、LVMH、拜尔斯道夫、花王,10家公司总营收达8792亿元。
除前十外,黄凤英2021财年营收300亿元,下滑1.9%;在雪花秀的带动下,爱茉莉太平洋去年营收上涨8%,至283亿元;由施华洛世奇和允祀等品牌组成的汉高化妆品业务2021年收入为264亿元,下降2%。
2021年,全球十大化妆品公司的化妆品部门收入好于2020年。
其中LVMH增速最快,旗下包括迪奥、娇兰、纪梵希、贝凌飞、芙蕾诗等品牌在内的化妆品部门均有27%的同比增幅。中国海南免税店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在2021年发现,尽管中国顾客不能出国旅游,但他们从LVMH购买的商品比2019年更多。”LVMH董事长兼董事长伯纳德·阿诺特说。
除了LVMH,2021财年,欧莱雅、雅诗兰黛、拜尔斯道夫的营收都超过了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端品牌带动增长。
2021年,欧莱雅高端化妆品部门首次超越大众化妆品部门,成为集团最大的部门,销售额达到89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旗下兰蔻菁纯系列,海伦娜鲁宾斯坦,植村秀等。表现强劲。
上一财年,雅诗兰黛高级护肤部门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8%,达到603亿元,营业利润高达194亿元,其中蓝海之谜全球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La Prairie、Youselin和Aquaphor成为拜尔斯道夫增长的关键,其中La Prairie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
去年,基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LG生活健康主要品牌Whoo的收入同比增长12%。爱茉莉太平洋的石悦尹峰、易迪之家收入下滑,但以雪花秀、赫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部门收入增长超过20%。
卖得更贵与LVMH、雅诗兰黛、宝洁、联合利华、花王等以个人护理业务著称的公司相比,营收增速不足10%,净利率更低。
然而,在高端制胜法则和成本的压力下,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努力将产品卖得更贵。主要有两种方式:1。高端品牌的并购;2.提高价格。
过去几年,CPB、资生堂和NARS等高端品牌已成为资生堂的主要增长动力。去年,资生堂将高端护肤定为核心业务后,出售了博美、Za、山科、UNO和水密语,今年又将专业美发业务转让给汉高。
两年来,资生堂陆续出售了近20个热门化妆品品牌,还推出了Myo Yan Light、Bohm等高端品牌。
此外,P&G收购了高端护肤品牌图拉护肤和爱欧;,一个护发品牌。去年拜尔斯道夫收购了女士美妆品牌Chantecaille的母公司;LVMH去年收购了百年香氛品牌Officine Universelle Buly。
联合利华将体量约50亿元的高端化妆品业务列为发展重点。这些品牌大多来自并购,包括德美乐嘉、加兰西亚、Tatcha等。
除了收购高端品牌,联合利华还提高了原有产品线的价格。“2021年的主要挑战是成本的大幅上升。”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乔安陆表示,联合利华以定价行动作为回应,全年价格上涨2.9%。
宝洁在最新的季度财报中也表示,2022年,旗下包括化妆品在内的十大品类都将提价。此外,今年年初,雅诗兰黛、蓝海之谜、兰蔻等品牌也传出涨价消息。
除了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全球通货膨胀也是化妆品集体涨价的重要原因。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5%,为1982年3月以来最高。
重组之年内部也在发生变化。
裁员、离职、重组...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化妆品公司的人员和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业务架构上,为了寻找SK-II和玉兰油之外的新增长动力,发展高端品牌,今年2月,P&G宣布成立高端化妆品部门——特色美妆,将运营包括爱欧、急救美妆和SK-II北美业务在内的品牌。
同样,出于业务聚焦的考虑,2021年底,强生宣布计划将包括城市医生、大宝、露得清和埃维诺在内的消费者健康业务从集团剥离,成立新的上市公司。
强生预计,新的消费者健康公司架构有望在2022年底完成。
今年1月,联合利华宣布全球裁员约1500人,主要业务部门将由三个变为五个,分别是美容健康、个人护理、家居护理、营养和冰淇淋。这五个业务部门将负责其全球战略、增长和利润。
据悉,这一更为简单和专注的组织架构将从2020年年中开始全面运营,预计两年内将为公司节省约43亿元成本。
与联合利华的“拆分”举措相反,汉高计划将包括施华洛世奇在内的化妆品事业部与家居护理事业部合并,组建“汉高消费品牌事业部”。对此,汉高认为,此举将使汉高实现显著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提升,并将促进其未来在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方面的投资。
人事变动方面,去年10月,徐岷接替马睿思出任P&G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成为P&G历史上第一位本土培养的CEO。一个月后,P&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大卫·泰勒移交给乔恩·默勒。
今年2月,高卸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区总裁,原副总裁黄永振接任。自2013年10月加入爱茉莉太平洋以来,高一直负责集团的中国团队。在他的带领下,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线上布局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同年2月,欧莱雅美国CEO斯波汉宣布从欧莱雅集团离职,大卫·格林伯格接任。在担任美国CEO之前,斯波汉于2016年至2019年担任欧莱雅中国CEO,推动了欧莱雅中国数字化和全球本土化转型的加速。
2021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实现两位数增长,是全球化妆品市场增速的两倍;过去一年,仅雅诗兰黛品牌在中国线上渠道的零售额就超过100亿元。
借助电商渠道,拥有碧柔、科润等品牌的花王在中国实现了强劲增长;目前,Natura&Co正在为旗下两个品牌伊索和美体小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美体小铺在中国的首家门店将于2022年登陆...
目前来看,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化妆品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
一般来说,全球前10大化妆品公司中,美国3家,法国2家,英国1家,日本2家,德国1家,巴西1家。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中国却没有一家公司。
按照300亿元的门槛,中国化妆品企业与国际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本土上市化妆品公司中,上海家化预测2021年营收76亿元。电商去年营收58亿元;Xi生物营收约49亿元;普瑞亚预估45亿元;巴尼的营收预计将超过40亿元。
未来三年,本土化妆品企业先突破100亿元营收门槛可能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