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两边划出临时泊位是为了方便市民就近停放,但在平日的收费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停车收费员未及时到岗,甚至是与车主现场议价,这些都违反了规定。那么,如何有效监管停车收费行为呢?近期,南京城管部门在主城区开展道路临时泊位监管试点,给收费员配备一套穿戴式物联网设备。
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南路边临时机动车泊位上,停车收费员正扫描车牌进行计费。记者注意到,他的衣服上比原先多了一个装备。
南京市鼓楼区停车收费员左前伦说:“这台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证所有人员在岗在位。”
据了解,这是目前南京城管部门创新研发的一款穿戴式物联网设备。结合道路临时泊位收费监管平台,可以实时记录收费员上下班时间和工作轨迹。
南京市鼓楼区城管局停车中心工作人员张枫说:“收费员晚打卡(迟到)平台上面会显示异常,脱离了工作区域也会在平台上面显示轨迹异常。”
江苏台记者范思成说:“当有了这样的一台穿戴式物联网设备之后,停车收费管理员多了一项技能,能够跟后方进行实时的联系。”
【南京在多条路段开展道路临时泊位监管试点】
目前,南京城管已在核心区域10条路段开展试点,一个月内已产生和上传26000多条收费员语音记录。道路临时泊位收费监管平台通过停车收费员行为,结合实际收费情况可以分析出缴费率、欠费率、追缴率、取证率、周转率等5类数据,未来能给市民在找寻停车位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南京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处长叶彬说:“通过后台工作和‘宁停车’停车资源共享平台相连接,居民通过‘宁停车’平台和后期开发的相关小程序以及其他公众号就能实时掌握周边泊位等动态信息,为停车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交通专家表示,此次试点中使用的设备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使得停车收费行为更透明、公平。在接下来试点过程中,还要进行科学论证。
南京市智慧停车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季彦婕说:“比如说对收费行为识别到精准度,一些不好的行为能否通过这样的设备平台识别出来。如果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说明新技术应用成功,那就可以推广。”
(范思成 毛思哲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