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250是多少码的鞋子男(印尼,疯狂开发苏门答腊|地球知识局)



(⊙_⊙)

一篇关于全球人文和地理的每日文章

微信官方账号:地球知识局


第2036号——苏门答腊岛


作者:吕宋刘大头

校对:顾/编辑:养乐多


印度尼西亚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大海和丛林分隔了不同的人,形成了多元的民族和文化。苏门答腊岛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也是印尼第一大岛。但它并不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地方,历史上却长期发展滞后。


苏门答腊的地理位置其实比爪哇好。

离马来半岛不远,马六甲海峡旁边▼



近年来,为了平衡地区经济,缓解爪哇岛巨大的人口压力,加强领土控制,印尼政府启动了移民计划,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与爪哇岛的历史差距


这个西北-东南方向的狭长岛屿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缘,是板块运动的产物。巴里桑山脉横贯全岛,火山分布在这条狭窄的山脉上。苏门答腊岛的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角群山纵横,地形崎岖,形成了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区域。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

苏门答腊的活火山数量仅次于爪哇。

主要集中在板块碰撞结合的区域▼




赤道穿过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30℃左右,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热带雨林气候中茂密的雨林进一步阻断了全岛的陆路交通。


在山脉的东面,地势逐渐平坦,许多水量巨大的河流将泥沙带到下游,经沉积形成一片广阔的平原。而火山灰土的孔隙度本来就高,容易变湿变粘,甚至逐渐变成沼泽和湖泊,不利于下游的交通和良好港湾的形成。


苏门答腊东部泥炭沼泽森林生态区

泥炭厚度可达50cm。

(底图:wiki)▼




纵横的水网,炎热的气候,茂密的丛林,使其滋生了登革热、伤寒、疟疾、痢疾等热带传染病,不利于长期开发建设,但也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雨林生态环境。


热带雨林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微生物。

贸然推进可能会带出一些新的传染病。

(喷洒杀虫剂控制疟疾:易图。com) ▼




频繁的地质活动不仅带来了时有发生的地质灾害,也带来了一些礼物。地质时代的火山灰逐渐沉积成富含矿物质的肥沃火山灰土壤。巴里桑山脉盛产锡矿和黄金。茂密的地质森林把印尼一半的煤矿都埋在了苏门答腊岛下,该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田。


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煤矿在西苏门答腊。

印尼的煤炭储量主要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

(图:Boy Lawson/wiki)▼




综合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一方面,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人可以依靠狩猎采集或粗放型农业维持温饱,而无需大规模掠夺他人或改造自然。另一方面,苏门答腊岛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障碍和发展困难太多,不利于高级文明的自发形成。


谋生真的不难

但如果只是温饱,那今天就太穷了。

(图片:shutterstock)▼




因此,公元5世纪,金托利的使节来到南朝刘宋王朝献礼,苏门答腊政权正式出现在中国史书上。金托利以苏门答腊东南角的巨港为中心,有效控制的领土并不大。


事实上,直到7-9世纪,金托利的继承者斯里兰卡才占领了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部分沿海地区,只是以巨港为中心。斯里兰卡佛祖之死的兴起,取决于其在印度洋与中国贸易中转站的重要地位。


其实不管是金托利亚还是斯里兰卡,佛都死了。

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政体形式。

它的海权需要众多本土力量的广泛结合▼




同一时期,爪哇的政治势力逐渐上升。与苏门答腊岛相比,爪哇有一定的地理优势。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其实没有苏门答腊岛那么典型,类似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降水量没有苏门答腊岛大,雨林密度没有那么高,开发难度自然更低。而且爪哇岛的火山分布更加密集,火山周围的土壤更加肥沃。


与被赤道穿过的苏门答腊岛相比,爪哇要靠南得多。

爪哇岛以东属于热带草原气候(savanna) ▼




1015年,南印度十郎王朝的船队在向中国进贡的途中经过苏门答腊岛,从此记住了这里的财富。10年后,十郎王朝入侵,洗劫并摧毁了巨港。于是,苏门答腊政权严重衰落,贸易中转站的地位转移到了爪哇。


从13世纪中叶开始,来自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穆斯林商人以苏门答腊西北角的亚齐为贸易中转站,逐渐在此聚集,最终形成了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独特区域。


亚齐是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这也是印度尼西亚迄今为止唯一实行伊斯兰法律的地区。

(摄影:Yitu.com)▼




这进一步加剧了苏门答腊族群和政治权力的分裂。在相对较小的爪哇岛上,虽然民族同样多样,但爪哇人占主导地位。就这样,苏门答腊和爪哇的差距逐渐拉大。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增长和爪哇化


到了19世纪,爪哇出现了人口过剩的迹象。为了疏解集中在爪哇岛的人口,荷兰殖民者决定开发庞大富庶的苏门答腊,先将部分爪哇岛居民迁移到苏门答腊岛,在种植园做苦力。最高峰1929年,235000名工人从爪哇进入苏门答腊。


1885年,荷属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密度

(摄影:Yitu.com)▼




这些移民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其他地方的“奴隶”。

250是多少码的鞋子男

在非人的待遇下,又不能离开,或者死去。

(摄影:Yitu.com)▼




当印度尼西亚独立时,爪哇是被荷兰合并的国家的绝对中心。苏门答腊空资源丰富但人烟稀少,而爪哇的耕地随着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少。同时,殖民时期热带种植园畸形的农业模式也导致印尼不时发生饥荒,发展对印尼来说是迫切而重要的。国家主导的人口迁移被提上日程。


印尼独立后也经历了多年战乱。

此外,大量已开发的资源被外国人控制。

人的生活很难过,所以需要更多的资源。

(摄影:Yitu.com)▼




除了明显的经济因素之外,政府推动人口迁移实际上还有一条种族和文化的暗线。爪哇人是印尼最大的民族,他们在印尼的政治和军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印尼领导人苏加诺和苏哈托都是爪哇人,他们在印尼建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后的历届总统几乎都会很快被爪哇人接任。

民族太多,很难形成能和爪哇人抗衡的民族力量。

(图片:shutterstock)▼




然而,印度尼西亚有300多个民族,讲742种语言。他们有不同的习俗和信仰,对印尼的认同也不尽相同。虽然爪哇人是最大的族群,但这还不够。此外,巽他能达到一半以上,在大规模移民之前他们都集中在爪哇。将对印尼有高度国家认同的爪哇人迁移到各地,传播爪哇文化,促进不同族群间的交流,降低领土分裂的风险。


爪哇人和其他人牢牢控制着爪哇岛。

但是这个国家比爪哇大得多。

如何控制其他岛屿和边境是个大问题▼




这种思路确实符合印尼的实际情况。如上所述,印尼独立后不久亚齐就发生了叛乱,随后几年独立运动接连发生。在被殖民者整合的印尼,亚齐远不是唯一有独立倾向的地区。


Java是主体。

迁徙到几个独立倾向明显的民族▼




事实上,即使在移民政策已经实施十多年的1961年,印尼9010万人口中仍有6306万人居住在爪哇岛,而居住在苏门答腊岛的人口只有1600万。


1965年苏哈托军事政变后,前苏加诺的许多政策被推翻,但人口迁移政策不仅被保留,而且被更大张旗鼓地推倒。1979年至1984年是移民最多的时期,有535,000人和约250万人根据这一计划移民。到1981年,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南榜省300万人口中,有60%是从岛外迁入的。


安置点建在未开发、无人居住的地方。

需要这些新主人去培养,去适应,去自立

(摄影:Yitu.com)▼






近年来,虽然印尼政府仍然鼓励开发人口密度低的岛屿,但由于搬迁成本的快速增加,政府主导的人口迁移规模已经减少,每年大约为1.5万至2万个家庭。



移徙的发展和破坏


经过几十年的移民,苏门答腊岛一直承载着近6000万人口,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但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


比如,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只占全省土地的0.35%,却承载了全省16.46%的人口。


印尼总人口2.7亿,爪哇和苏门答腊占近五分之四。

在看人口密度的时候,也要关注区域经济的承载能力。

苏门答腊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很大▼

(向左滑动看全图)▼




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该省省长计划推动棉兰以外32个县市的发展,以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也是一种趋势。

虽然国家真的需要你去发展山林,但是有多少人愿意种地呢?

(图片:shutterstock)▼




人口迁徙对印尼政府来说是好事,但对当地野生动物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灾难。


苏门答腊的森林里有超过15000种已知的植物和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不到300只野生苏门答腊犀牛、不到400只苏门答腊虎、亚洲象中最小的苏门答腊象,以及比婆罗洲猩猩更濒危的苏门答腊猩猩。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现了400多个新物种。


苏门答腊猩猩大多生活在该岛北部的森林中。

比较小,喜欢呆在树上,而且很可爱(微笑)

(图片:shutterstock)▼




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尼一度是雨林破坏最快的国家。苏门答腊岛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相当于该岛剩余森林面积的一半。目前,苏门答腊岛仅存的热带雨林主要由三个相距甚远的国家公园组成:洛伊塞山、克林齐塞阿布拉山和武吉巴里桑塞拉坦山。


这三个国家公园都位于山区。

人类的毁灭还没有停止,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




其中,位于亚齐省的莱塞山尤为独特。这片低地森林占地260万公顷,有92种该地区特有的物种。这里是非常罕见的大象、犀牛、老虎和猩猩同时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后发现稀有苏门答腊虎的地区之一。


乐赛山不仅为动物和植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地

它还为周围数百万人提供水和食物。

(摄影:Yitu.com)▼




但由于亚齐享有高度自治权,因此计划在莱塞山国家公园260万公顷的雨林中开发120万公顷用于采矿、伐木或农业。事实上,除了有计划的开发,雨林的其他部分也面临着猖獗的非法砍伐。这些人往往与地方官员勾结,很难曝光,也很少受到惩罚。


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4000美元。

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比起保护动植物,我还是选择先赚钱。

(图片:GRID-Arendal/Flickr)▼




对雨林巨大潜在利益的争夺,加剧了各方矛盾。森林附近的传统居民、伐木工人、跨国公司和安全部队之间的暴力冲突频繁发生。仅在2012年,就记录了600多起重大冲突,导致2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因为珍惜,所以吸引了更多的生意。

更多的杀戮。

(图片:shutterstock)▼




当高污染的矿山、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设立在森林边缘的城市时,跨国公司自然受益匪浅,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只有当地人自己知道。不会说话的野生动物只能在沉默中逐渐消失。


环境再好,也经不起折腾。

(火烟图:NASA)▼





参考资料:


1 . https://www . UNEP . org/news-and-stories/story/new-programme-aims-save-threat-indonesian-forests

2 . https://WHC . UNESCO . org/en/list/1167/

3 . https://zh . ert . wiki/wiki/Transmigration _ program

4 . http://Medan . Chinese constant . org/CHN/lqxw/t 1850468 . htm

5 . https://www . tand fonline . com/doi/ABS/10.1080/03062884865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结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