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人案|数百万社交账号如何卷入黑灰产业链?起始账号“加工厂”
《西游记》中,孙武空的发式是“根可以变,物要随心”。现实生活中,山东淄博周村区10余名犯罪嫌疑人使用一款名为大圣宝(化名)的软件,反复重置二手手机,然后用一个自主开发的程序自动注册社交账号,两年内竟然换了300多万个微信账号。
这些账号被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跨境网络赌博平台,进而成为诈骗分子以虚假身份欺骗受害人,从事“裸聊”、“杀猪菜”、“投资诈骗”、“刷单诈骗”等不诚信行为的工具。
这起令人咋舌的“卖号”案近日被山东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将受到法律严惩。
如此庞大数量的微信账号,如何参与到分工严谨的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中?
主窝点3000多部手机批量“生产”微信账号
周村区某小区。
在一个几十平米的房间里,电脑屏幕不停闪烁着嫌疑人“卖号”的聊天交易;屋内6个金属架上有上百部手机,可以在程序的控制下快速自动注册微信账号。地上有一箱箱的二手手机,粗略算下来,有3000多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办案民警是不敢相信他们所见的。
嫌疑人窝里的金属框架和手机。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供图
“简直就是一个微信账号‘加工厂’!”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卢华顺回忆起被当场抓获时的情景,感慨地说,“满地都是收购来的二手手机,24小时充电工作。”
大量低价购买的手机在金属货架上不断复位,然后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申请注册微信账号。在这个“卖号”团伙的主窝点,警方还发现了20多台电脑、40多张银行卡等作案工具。
“只要程序没有问题,注册一个微信账号只需要几分钟。”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从2019年至近期案发,该团伙在境外注册销售微信账号300余万个。2020年10月至11月是该团伙的“最高收益率”时期。30多天的时间里,40多万个微信账号被注册销售。
这个特大非法注册贩卖微信账号犯罪团伙是如何被警方制止的?
回溯到今年9月,周村分局了解到,山东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利用技术手段,大量注册微信账号并销往国外。周村分局立即组织警力对犯罪窝点进行抓捕。警方先是在淄博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随后在杭州、深圳等地抓获部分犯罪嫌疑人。
“高科技”炮制微信账号“黑市”
记者了解到,从技术开发到运维销售,此案暴露出一条恶意注册社交账号的黑灰产业链,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有。
——专业分工分级。经查,犯罪嫌疑人成立皮包公司,在网上批量购买二手智能手机后修改其参数,大量购买手机号,自动注册微信账号并出售,从而实现了电脑操作多个手机注册账号并出售的整套犯罪过程。
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机、电脑、银行卡等工具。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供图
——假币逃避监管。警方在梳理该团伙涉案资金时发现,为了隐藏身份,逃避监管,犯罪嫌疑人大多通过虚构货币交易进行资金支付和结算。
——通过海外软件联系。“该团伙利用一款境外社交软件逃避打击。”周村分局网络安全大队四级警长王赓说,购买微信账号的“客户”需求旺盛,除“散户”外,还有10多个固定的内部交易群。
恶意注册社交账户助长了欺诈的高发率
据周村分局介绍,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已被批准逮捕,其余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在诈骗过程中,诈骗分子需要使用大量的社交账号。据警方介绍,随着国家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犯罪嫌疑人利用社交账号实施违法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不法分子就打起了恶意注册虚假社交账号的主意。
目前,警方仍在调查这些账户涉及的诈骗案件以及相关手机号码的来源,已发现多起相关案件。
“大量注册社交账号,以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提供给诈骗分子,作为犯罪工具,实际上相当于给诈骗分子提供了技术和工具支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李怀生表示,根据与诈骗分子的接触情况,恶意注册社交账号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也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两年多来,10余名犯罪嫌疑人、300多万微信账号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受害者难以计数。刷机软件应该如何监管?社交账号关联的手机号从哪里来?如何打击使用虚拟币的“灰空房”?相关监管部门需要积极履行责任,时刻警惕电信网络诈骗及其黑灰产业。
监督:张旭东,张晓松
童:杨
记者:杨文、熊峰、翟翔
编辑:王伟栾若慧
中国新华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