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214字,4分钟看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榜单显示,2018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锁百强门店总数为13.8万家,同比增长16.0%。剔除便利店,百强店增速为9.1%,与去年持平。
2018年连锁百强销售额和门店扩张出现分化,18家企业销售额和门店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也有30家企业的销售额和/或门店数量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乘联会分析,连锁销售百强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全渠道业务的积极拓展。2018年,网络销售百强业务增长55.5%,是全国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速的两倍多。
百强企业在发展线上业务的同时,通过管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2018年,百强企业平均效益198万元,比上年增长3.0%。百强企业平均毛利率由上年的17.9%上升至18.3%,中位数为18.1%,与上年持平。
2018年,以大型超市为主营业务的百强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2.5%,门店数量平均增长3.6%,均明显低于百强企业的平均增速。与此同时,大型超市的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其中,员工工资总额增长13.0%,租金增长10.6%,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所有业态中均处于高位。相比之下,以大型超市为主的百强企业增长乏力。
国际零售品牌100强主要从事大型超市。部分国际品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外资大型超市平均地板效率下降4.0%,人效率上升5.5%,毛利率达到23.2%,优于百强大型超市平均水平。这与国际零售品牌对全渠道零售的重视有关。2018年,外资百强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61.4%,比外资百强企业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
在资本合作方面,国际零售品牌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家乐福引入腾讯,麦德龙提出招商引资计划,永辉收购百佳,利群收购乐天。最近两年是外资零售企业与本土企业资本合作最活跃的阶段。
2018年百强百货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5%,门店数量同比增长3.9%,线上销售增长46.1%,均低于百强平均水平。毛利率17.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在连锁百强中整体表现平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便利店百强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1%,门店数量同比增长18.0%,新增门店11944家,占新增门店百强总数的62.5%。加盟便利店是主要的扩张方式。2018年新店100强加盟商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加盟商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为23.3个月,比上年略短。在连锁百强中,便利店增速遥遥领先。
采写:南都记者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