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紧绷。”一位互联网业内人士向雷锋网描述了他感受到的氛围。自从互联互通以来,面对微信支付的不断接入和支付场景向阿里系app开放,微信和腾讯都显得压力很大。
据了解,从9月底开始,包括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书旗在内的阿里巴巴旗下多个app已经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正在等待微信审核。其中,陶特更为活跃。自今年2月向微信申请开通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失败后,淘特近日选择率先行动,通过与微信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将支付方式“曲线”接入微信支付。
面对一淘App的积极“善意”,腾讯和微信似乎并没有如期回应,而是更加慎重,选择将合作重点放在了与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的合作上。在互联网破壁的大背景下,阿里和腾讯的不同风格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象征性的付款机会
“淘App接入微信支付,看似对后者有利,但对微信支付来说就没那么好闻了。”一位支付业内人士评价道。原因很多,比如支付链接的页面中不同支付选项的顺序不同,过去的用户习惯,自动支付的设置,是否有分期产品等。都会影响用户的支付选择。这样一来,新接入的支付方式几乎很难获得被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支付环节的开放并不是全新的。”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个App长期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不同支付方式区别对待的情况也很普遍。去年,美团App也因折叠和隐藏支付宝选项而遭到反垄断诉讼。此类事件虽有争议,但并未对行业造成太大影响。
目前各大app中排名靠前的支付选项多为平台自有支付,外部接入的其他支付选项会排在后面。在平台的自动支票设置下,自有支付往往会获得最多的支付机会。
那么,为了增加支付机会,是否会通过补贴大战或分期优惠,在不同支付之间掀起新一轮的内部竞争?几位业内人士给出的答复是:非常难。
“很久以前,C端的支付竞争很少。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中国银联快通,其他机构很难再有机会了。而且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说,已经过了市场开拓环节,体量几乎是固定的。另外,之前推的支付和降费,已经把支付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便民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打支付补贴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意义。”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至于新的分期服务或者分期优惠,在他看来,因为涉及到各平台核心支付场景所承载的一些业务逻辑,各平台在这方面不应该给其他对外支付留下更多空的空间。"
此外,对其他服务如综合支付的影响目前并不显著。据乐刷科技相关业务人士介绍,目前互联网大公司之间的生态互通主要是线上环节的互认,而像乐刷科技这样的支付机构主要是为线下商户提供服务,而且不仅仅是聚合支付服务,还有其他核心安全能力,如KYC审核、反洗钱审核、合规、商户资金安全服务等。但他也表示,互联互通是工信部的要求,在安全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周期较长。至于最后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待证实。
不相等的筹码
对支付影响不大,但对股价影响不小。之前的9月28日,阿里确认旗下多个app接入微信支付后,阿里股价随即迎来久违的大涨。股价重回150港元上方,收盘上涨6.34%,市值单日飙升近2000亿港元。很明显,阿里被视为解除外链盾牌受益更大的一方。此前,工信部互联互通的消息传出后,拼多多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这种涨跌背后,其实反映了破壁互通对互联网商业交易体系的核心要素“流量”的巨大影响。
淘app想要的更多,付费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一位电商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淘特目前曲线接入微信支付,与其说是一种“示好”,不如说是一种“施压”。相比支付层面的互通,开放小程序等微信生态入口显然更有价值。
事实上,淘特自去年3月上线以来,已经走出了一条爆发式的增长曲线。目前用户数量超过1.9亿,仅2021年上半年活跃消费者净增近1亿。然而,这些成绩在月活12亿的微信面前成了巨大的差距。开放微信生态圈,快速低成本获取新流量,对于拥有巨大流量焦虑的淘客App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淘品负责人邹燕在最近的业务拓展大会上直接表示,微信扫码支付是在微信直接支付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启动的,希望尽快与微信直接对接。
一个是吃起来像鸡肋的付费机会,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新增流量,双方手中的筹码似乎并不对等。不仅如此,一淘的崛起还会对拼多多第二大股东腾讯造成一定压力。
2020年一淘刚出道时,被外界认为是阿里版拼多多。此后,陶特多次模仿品多多的各种打法,两人也不断被比较。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微信生态的助力,便捷的小程序入口,以及“切肉刀”等社交游戏,让拼多多在高速的用户裂变中快速成长,而这一切,正是一淘迫切需要的。
产业供应链是阿里巴巴赋予淘的优势。如果再加上微信生态流量的帮助,一淘对拼多多的影响会很大。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潜在的威胁,微信一直没有对淘开放。一淘事业部总经理王海曾透露,早在今年2月,一淘就向微信提交了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申请,但目前仍在审核中。
平台竞争何去何从
不容忽视的是,此次互联互通的一大背景是反垄断。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曹忠雄看来,“目前互联网平台在合作互通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各种利益的考虑,平台可能会优先考虑一些可控的或者比较有把握的领域和合作伙伴,先开放合作。”
在他看来,互联互通确实是消除当前平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好办法。但在做好平台互联互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可能存在的安全顾虑,比如互联互通过程中是否会形成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是否会形成新的合谋垄断,平台之间是否会互相伤害,或者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好是建立一个机制,或者搭建一个平台,让各平台通过加强对话或者业务合作,在利益平等的前提下共同推进互联互通。”
“开放是大势所趋,平台间开放的尝试值得肯定。同时也可以给平台一些适应的时间,让他们谨慎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开放节奏和开放对象。既兼顾平台自身业务的有序发展,又兼顾平台用户的保护,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全面开放。”曹雄告诉雷锋。
事实上,互联互通不仅是国内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全球公司如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也需要面对各国都处于探索阶段,过程中的竞争趋势在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很难预测。
“互联互通是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隐含着两个概念,一个是发展,一个是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为了发展而解决的,这是最基本的问题。”曹雄说道。
在他看来,除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平台企业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政府公共部门的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政府治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赋能,这也是很有价值的。
说到这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直面城市堡垒艰难破壁的第一步,采取延迟绕道的替代方案,是否会引发巨人平台新一轮的跨界扩张同样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