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地图
近年来,义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实现了中欧“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双向运行,境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国进口小商品城进口食品年营业额从成立之初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6亿多元。
为确保该市场2万余种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义乌以长期长治久安为理念,以信用体系为依托,以智慧监管为手段,以社会共治为方向,严把入口关、进口关、流通关,从行为监管、业务规范、主体推进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和构建可追溯、可追溯、风险可控、可问责的义乌进口食品市场监管新模式。
据悉,进口商品城至今未发生进口食品安全事故,2017年未发生因进口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消费者满意度从成立之初的89%上升到目前的100%。
可追踪的来源
商品有“身份证”
近年来,进口商品城积极推广进口食品二维码,让所有进口食品都可以随身携带自己的“电子身份”。“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只需要扫码就可以获得进口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进口商信息、检验检疫、报关等信息。”义乌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进口小商品城已有20多家进口食品企业粘贴了120多万张二维码标签。
义乌市场监管局还对进口小商品城经营的所有进口食品全面实行证票要求和加贴中文标签,要求市场经营者及时向供应商索取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检验检疫机构检疫证明文件,并存档,输入电脑备查。目前,69家进口食品经营者已实现2万余种进口食品全覆盖。
行踪可查
全面实施电子监管
"电子登记台账在我们的监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局要求经营者及时将批发销售信息录入电子监管系统,通过后台数据实时了解进口食品的销售链条,明确控制进口食品的去向。此外,在跨境电商监管方面,该局还积极引导业务经营者开发“海客来”等应用软件,拓展展示端口,植入监管模块,实现监管数据对接共享和实时身份核验。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市场监管局还联合市场主办方推出了食品零售追溯系统,通过推广消费者购物金卡,收集消费者信息,给予优惠,利用信息数据实现精准召回。当消费者用金卡刷单时,经营者的电脑后台会留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具体信息,一旦监管部门或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食品存在质量风险,可以立即准确召回。
风险可控
多个平台创造奇迹
为进一步控制潜在风险,义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收集国税、地税、商场集团等18个部门的大数据,于今年1月9日正式上线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APP通过信用资产的积累和流失实现加(减)分制,让买家和消费者可以直观的查询和排序店铺的信用等级,在线评价和反馈。同时,依托已建立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数据库,对进口食品市场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双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和社会化应用。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市场组织者还采取差异化的激励和惩戒政策,对信用等级好的店铺给予一定优惠,对信用等级差的店铺直接驱逐出市场。
“仅2017年就有两家食品企业,分别是义乌聚能和义乌神鸟。由于我们的行政处罚,他们破产了,被市场主办方取消了资格。”义乌市场监管局小商品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进口食品管控平台、临时保护柜台销售平台、放心消费示范平台和党建带群建共治平台相继建立,有效实现了进口食品安全精准监管,专门的临时保护柜台彻底杜绝了销售过期失效食品的行为。同时,监管部门在日常培训和规范引导的基础上,对严重违法行为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实施重点精准打击。2017年查处违法案件4起,罚没款共计10万余元。
义乌市场监管局在注重监管处罚的同时,始终做到责任追究,全程监管不留痕迹,联合惩戒失信者,提前明确责任,不断强化市场经营者的主体意识,共同助力义乌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