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半年报的出炉,几家上市服装企业有喜有忧,部分服装企业的“尴尬局面”一览无余,而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库存危机”仍在蔓延。
6.13亿面料库存,15.82亿服装库存,知名服装品牌遭遇业绩不佳
7月15日晚间,搜于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修正公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至-9亿元,同比下降2703.88%至4005.82%,由盈转亏。每股收益为-0.4400至-0.2900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搜于特解释为:一是受疫情及资金流动性紧张影响,公司供应链业务及品牌服装业务销售收入及毛利不及预期,导致利润下降;二是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发生多起逾期债务和诉讼仲裁。为偿还利息,支付供应商货款、仓储租赁费、工资等生产经营费用,公司计划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账面余额为6.13亿元的原材料、布料价格和15.82亿元的服装库存,快速回笼资金。因此,预计增加存货跌价准备10-11.5亿元。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库存始终是其主要痛点之一。产品的积压不仅占用了公司的营运资金,还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和利润成本,拉长了产品的周转周期,从而降低了公司的整体利润。对于庞大的库存,关闭经营不善的店铺,打折促销,成为大多数服装企业去库存的传统做法。一位不愿具名的服务企业高管坦言:“目前服装企业消化这些库存需要较长时间,但库存销售背后需要利润支撑。财务报表一难看,银行就会跟在后面催债,于是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正步入一个奇怪的库存怪圈。”
长期的工业库存积压对品牌本身和市场都是灾难
由于库存周转天数的延长,企业必须支付仓储成本和人力管理成本,这将增加利润下降时期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现金流也面临压力,资金难以回笼,企业生存面临危机。
纺织和服装是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果终端库存不及时销售,将直接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面料厂家缺乏大宗订单,织造厂家拿货慢,坯布库存也随之而来。接下来原材料的持续价值下降,会造成原材料生产的压力。
据了解,今年1-5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约962亿美元,同比下降3.44%。其中,纺织纱线、面料及制品5月份实现同比77.34%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纺织企业基本全面复工,出口订单已完成并在春节前陆续出口,以及防疫用品(口罩等)出口增长。)带动了纺织品出口的高增长。但由于海外疫情严重,国外服装消费需求疲软,国际品牌线下门店较多,服装及配饰同比下降-26.93%。
纺织市场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大量市场囤积,怕透支未来市场需求!
从近期纺织面料贸易来看,虽然订单有增加的趋势,但根据很多市场人员的反馈,目前的订单主要是“现货市场订单”,数量巨大,短时间内会给市场造成异常繁忙的景象。而相应的正常订单目前表现平平,这些市场订单大多存在原材料上涨后的囤货炒作,也会透支未来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面料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今年上半年旺季市场不如往年,淡季面料订单更是雪上加霜。除了一些秋冬热销的面料,其他产品都很难拿货。没有订单,即使成本再高,织造企业也缺乏提价的勇气。“最近原材料涨价了,但是我们没有订单也不敢跟老客户提价,怕客户跑了。”一家织造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内疫情基本结束,但纺织外贸市场似乎并没有好转。海外疫情反复,海运,国际关系,去年纺织服装库存高企,导致外贸订单紧张。
对于那些产品竞争力弱、差异化能力差的服装企业来说,库存压力的冲击可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未来不能有效缓解库存因素,带着库存倒闭的服装企业可能会拖累贸易商和织造企业。无论情况如何,总之,库存消化任重道远,仍然是当前纺织产业链的首要任务。
(来源:网络)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了尊重知识产权,化纤国尽量标注每篇文章的出处。如不想转载或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