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了近一年的微信业务突然不见了。济南微信商家马女士被微信商家这个只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的供应商给困住了。虽然最后三笔交易她都付了钱,但是没有看到供应商微信商家发货。当她问什么时候发货时,她被蒙在鼓里。
女子业余微信生意赚差价
“我知道这个微信业务快一年了,没想到还是被‘熟人’坑了。”1月13日,兼职微信生意的马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做微信生意的经历。
据马女士介绍,微信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囤货和“一对一”。“如果囤货的微信商家卖不出去货,那就在自己手里。”马女士说,她不想承担囤货的风险,所以只囤了少量的货,开始做“一对一配送”。
“‘买一送一’就是不用囤货。如果客户想要货,你可以现在下单,现在发货。”对于微信业务这种几乎零成本的形式,马女士觉得很适合她,她赚的是中间差价。
付款后被供应商拉黑
做兼职微信业务后,马女士的微信不用审核就能成为好友,其中一家供应商微信业务成为了她的合作伙伴。“我一开始在她那里买了18块钱的浴巾和80块钱的打底裤。”马女士说,因为不了解供应商微信业务,她最初是想试探一下“买一送一”是否靠谱,于是自己买了两件物美价廉的商品。
因为能按时发货,她开始和这个供应商微信业务合作。在此之前,她尝试接其他客户的订单,基本没有客户反映货物有问题,所以一直和这个供应商微信业务合作。马女士介绍,她和这个供应商合作了近一年,交易额几千块钱。她没想到,之前一直很信任的供应商微商会突然消失了。
马女士说,一开始以为年底出货会多一些,就没在意。把三个订单的钱打给供应商微信业务后,她用微信问什么时候发货,对方不回复,反而把她的微信拉黑了。
微信业务门槛低无任何协议
由于马女士只通过微信、电话、支付宝联系了供应商微信商家,她了解到的信息是,供应商微信商家姓陈,是一名女子,家住湖南娄底。马女士微信被黑后,电话和支付宝都被黑了。1月13日下午,生活日报记者通过陈姓供应微信业务的马女士提供的电话联系不到当事人。
“还好只有300元起的订单,现在已经把客户的钱退了。”马女士说,微信生意上的货源流失,让她觉得陈在微信生意上的货源,尤其是骗人的,是“一件一件的进货”,不会和微信生意这种陌生的供货商合作。
律师声明
缺乏监管交易是有风险的
针对马女士遇到的问题,生活日报记者咨询了山东千顺律师事务所王伟律师。他表示,“一对一”是微信业务的一种新形式。现阶段没有第三方做担保交易有一定风险,微信业务要和信誉好的微信业务合作。
“如果金额比较小,而且只有几个,供应商微信业务只承担违约责任,而单纯骗取货款就是欺诈。”王伟建议消费者和微商擦亮眼睛,谨慎通过微信商家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