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培训会议将影响四个城市。
仅在几天之内,武汉、北京、青岛和石家庄就新增了40多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原因是“参加某公司的培训班”。
这次“致命”的培训会,矛头直指其背后的跨国直销巨头——如心集团。
“考古”这家公司,会发现其黑料不断:涉嫌传销、洗脑、曾被《人民日报》连着3天点名批评,甚至惹出过人命官司。
经销商也很配合,说自己“就想聚聚”,这一聚就聚出了事儿。
吊诡之处在于尽管负面缠身,但如新集团依旧混得风生水起。
这家上市26年的美国公司,2021年总收入约170亿元,有近3万名员工。
而中国是如新的全球第一大市场,扛起了21%的营收大旗,营收数额远超国货之光花西子。
一家“劣迹斑斑”的美国公司,为何能在中国存活至今?
经销商们也配合的很好,说“就是想聚一聚”,在这个聚会上发生了一些事情。
吊诡之处在于,尽管有负面影响,但如新集团依然做得很好。
这家上市26年的美国公司,2021年总营收约170亿元,员工近3万人。
中国是如新等全球最大的市场,营收大旗21%,营收金额远超国内产品。
为什么一家“记录不良”的美国公司能在中国生存至今?
“如新的未来在中国”。
如新中国总裁郑重曾说,中国的业绩左右着如新的股价。
就在2014年,如新豪掷了5个亿,在上海奉贤区核心地段,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作园区。
如新曾多次登上福布斯,被评选为全球最佳女性友好企业和全美最佳中型雇主。
比如如新在进入中国的第三年,也就是2006年,就拿到了直销牌照。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如新集团的“包装”打的不错。
收购美国生命基因技术中心后,如心宣布其抗衰老科学顾问团汇聚了全球顶尖科研人员。
如新也不放过各大电视台,在宣传册上注明“联手26家电视台播出”。
更可笑的是,比如新来的工作人员,通过PS的手段,“复制”了一份《人民日报》,脸上贴金。【/br/】比如如新集团就成了高大上的典范。【/br/】有这么大的市场,和如新大量招聘经销商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如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内容的聚会和培训班。武汉培训班只能算是一个小范围的会议。
在京郊某酒店举行的NU SKIN明星峰会上,灯光闪烁,声音雷鸣,受表彰的人大声咆哮,引得全场高呼口号。台下近两万人举着手掌玩具,敲鼓。
频繁的培训,加上狂热的氛围,如新不仅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商,还能无形中增加他们的信仰。
如新线下展会。来源:@如新V人生 微博
如新把明星效应玩得很溜。在每年“超级年会”中,如新会请大量的明星KOL站台,其中不乏樊登、蔡康永、傅首尔、邓亚萍等知名人士。
比如新的线下展览。来源:@如新V生活微博
如新把明星效应玩得很好。在一年一度的“超级年会”上,如新俱乐部邀请了众多明星KOL站台,包括、、傅首尔、邓亚萍等名人。
明星搭配着成功、梦想、家人等鸡血演讲,使得“如新事业”牢牢钉入分销商的脑海中。
如新代理商经常发樊登的视频,内容多与“成功、创业、领导力、事业”等有关。
明星用成功、梦想、家庭等鸡血式的发言,让《如新事业》牢牢钉在了经销商的脑海里。
比如新经纪人经常发樊登的视频,内容多与“成功、创业、领导力、事业”有关。
除了对外的培训,如新内部还有一群爱打情感牌的“导师”们。
他们有同一张面具:温柔,只会表扬,不会批评。
这把“温柔刀”,让新员工轻易破防,甚至自发维系内部的信任关系。
一直以来,直销行业都面临着全民性的质疑。
像是权健、无限极这些上百亿资产的商业帝国均在风口浪尖上,它们无一例外都犯了一个错误:夸大产品效果。
最典型的是权健集团,它以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在宣传中成了几乎“包治百病”的民间神医,权健疗法号称能够治疗癌症。
权健恬不知耻地虚假宣传,耽误了女童小周洋正常治疗,甚至在小周洋去世后,反被包装为成功案例。
比如新商业帝国的背后,有人靠钱,有人靠命。
比如新产品就像神奇的药物,甚至可以缓解癌症。
旗下TR90系列产品胜似“仙丹”,偏头疼、假性脑瘤、高血脂统统能治。
其TR90系列产品优于“仙丹”,偏头痛、假性脑瘤、高脂血症均可治愈。
2019年,林丽(化名)高烧39.4℃不吃药,却信奉只喝如新g3果汁便能治病,拒绝就医治疗,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
经查,这款果汁产品既没有在商务部注册备案,也没有药品注册信息,根本不用谈救命。
在《法制报告》的专栏里,吴莉莉痴迷新产品,吃了四年“红斑狼疮”变成了“尿毒症”,差点把他从鬼门关里救了出来。
比血缘更重要,比如如新这几年在国内赚了不少钱。
据“李琳案”的代理律师张晓玲介绍,她委托代理的4起案件最终都以高额赔偿和保密协议的方式庭外和解。
了结命案的如新越来越低调,但一切“交易”仍在继续。
在产品推广方面,如新巧妙地规避了文字的缺陷,甚至将产品推广隐藏在个别故事中。
除了“神药”,如新还宣称自己的产品是“高科技”的。
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就曝光了如新的世界顶级智库身份。
香港理工大学乔治·郝教授有顾问头衔,从未做过相关工作。【/br/】比如新产品开发负责人曾润海,有“纽约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只需108美元。
不仅限于白嫖教授。比如如新盗用了一个大学的名字。
斯坦福大学曾发出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使用其研究人员的名字。
一般来说,所谓的“基因重置”技术纯属捏造;“科研顾问”只是徒有虚名。
而那些科技产品更像是智商税。有消费者投诉,花了几千块钱,买的SPA机过了一段时间就罢工了。
翻开如新的宣传册,其直销产品比商务部批准的多了近30种。
2014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曝光“如新造假”,炮轰如新集团涉嫌违规操作,并指出其在中国的发展& # 34;MLM & # 34;活动。
消息一出,如新股价当即跳水,其中一日跌幅至26%。在一系列舆论谴责下,如新道歉,宣布暂停在华招募分销商。
比如消息一出,新股股价立马暴跌,一天跌幅达26%。在一系列舆论的谴责下,如新道歉并宣布暂停在中国招募经销商。
长期以来,中国直销与“传销”模式之间界定模糊,如新则一直深陷“传销门”。
如新的“入场券”是花上大几千,购买一套产品,并在半年内完成3万元的销售额,才算是正式成为如新的业务代表。
要想成为“领导者”,还要靠“业绩”说话。这里的“业绩”,是指产品销售数量和发展下线人数。
如新的经销商分七个层级,从销售主任开始,到销售经理,再到销售总监、全国销售总监等。
最高级的寰宇领袖一直是被仰望的存在。内部手册显示,到寰宇领袖级别,其下线将会有16个业务代表。最高上线,不靠销售赚钱,而是让下级帮忙赚钱。
有的代理商,为了成为风光无限的寰宇领袖,甚至贷款九十万,不得不卖房还债。
这样类似金字塔的销售模式,似乎透露出了相似的影子。
贴在权健集团身上最重要的标签,就是“传销”。
权健集团起家于虚假宣传,扩张于传销模式,以一种跨向多层级发展下线、“拉人头收费”的传销方式,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的保健帝国。
实际控制人束昱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权健是一家合法的直销企业。
但这家“合法”企业,因传销活动,被罚1个亿,而束昱辉本人领刑9年。
这种金字塔式的销售模式似乎也透露出类似的影子。
权健集团最重要的标签就是“MLM”。【/br/】权健集团以虚假宣传起家,向传销领域扩张,以线下发展、“人头收费”的多层次传销,打造了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的保健品帝国。
实际控制人舒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是合法的直销企业。
然而,这家“合法”的企业却因传销被罚1亿元,舒本人被判9年有期徒刑。
如新会是下一个权健集团吗?
自1984年创建于美国犹他州,如新经营模式就饱受质疑,对其调查就没间断过,多次被处以罚款。
做空机构“香橼研究”,连着两年“死磕”如新,揭露其涉嫌传销的内幕。
尽管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但如新并未更改其内部销售模式。
如新之所以负面缠身,还能屹立不倒,甚至收割一大波市场,主要是甩得一手好锅。
由于经销商独立运行,每每出事,如新集团便可以轻易“甩锅”。
林丽去世后,如新发声明称,是经销商违反了规定,已解除合同了,终止合作。
这一次,四地疫情指向如新,其回应如出一辙。
一句经销商个人行为,就把责任摘得干干净净。
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为钱献祭。
权健集团是披着卖产品的外衣,行传销之实,视大众的焦虑和绝望为商机,构建了百亿商业帝国。
经销商个人行为一句话就把责任撇清了。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为了金钱而牺牲。
权健集团打着卖产品的幌子,进行传销,把群众的焦虑和绝望当成商机,打造了一个百亿元的商业帝国。
“TST庭秘密”曾风靡一时,年纳税12.6亿,赶超欧莱雅,拿下上海青浦区纳税冠军。 风光背后,他们“出卖”的是大众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其产品质量饱受争议。 近20年的时间里,如新集团在中国大陆赚得盆满钵满。
如新“神药”致多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人民日报三批如新,称如新夸大宣传、涉嫌传销。 直销牌照从来不是“免死金牌”。
当虚假宣传远大于产品本身,消耗的是公众本已不多的信任,离崩塌只有一步之遥。资料来源:金错刀
原标题:一年170亿!为什么这家比全健还不如的美国公司还在吸中国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