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辉不是马花藤。
是高飞,修了他的手机。高二考上名牌大学后,这个17岁的少年强迫自己成为一名经济独立的勇士。20岁时,他靠兼职修手机赚了80万。
他不仅是手机维修师,还是手机内存维修师。
1997年,马腾辉出生在河南农村。他的家庭不够好,享受不到城市90后那种优越的物质生活。他上了大学,家里不能给他报各种辅导班。
学业上,他只能靠自己,凭着不屈不挠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高二的时候,他已经自学完了高中所有的教材。这些年做了很多高考题,马腾辉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求班主任提前参加高考,班主任看了他做的卷子后同意了他的要求。
2014年秋天,当他的同学进入高三的时候,马腾辉已经站在了大学校园里。被郑州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录取。郑州大学机械专业今年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是600分。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马腾辉的家人都在欢呼,短暂的喜悦过后,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爸爸,妈妈,我上大学以后你们不用给我生活费了。我想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父母面面相觑。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们儿子的生活费还是可以支付的。他们心疼他儿子,反对。“别像个孩子那么操心,我们会给你生活费的。”
马腾辉的倔脾气上来了,“不,我不要你的钱。”
他信守诺言。注册入学后,他坚决不再使用父母的银行卡。重新办理了银行卡后,他走出校门找了一份兼职。
学校附近的餐馆老板愿意给他一份端菜的工作,只有两顿饭不要报酬。
服装店老板愿意给微薄的底薪,但是工作时间和马腾辉上课时间冲突。
屡遭挫折,马腾辉有些沮丧。这个17岁的男孩发现他很难找到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人生没有意气风发的冲动。饿了就要吃饭,要花钱。马腾辉,继续找工作。
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手机店找到了一份兼职。他的工作是卖手机,需要出去给买家送货。
干了几天,第一个月工资还没发,马腾辉手机欠费,停工了。原来他送货时需要和买家频繁打电话,电话费很快就用完了。
当时生活费拮据的马腾辉不得不联系买家。我该怎么办?
一次送货上门时,买家提出加马腾辉的微信,表示这样联系更方便,也省钱。
从开始使用微信开始,马腾辉已经有了9个微信号,好友多达4.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客户。
仅大一一年,微信好友就有3600个,马腾辉手机内存不够,急需买新手机。
为了省钱,他又找了一份在学校食堂洗碗的工作。
两份兼职完全占据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当别的同学都在逛街打游戏的时候,他却在忙碌的工作中挥汗如雨,又累又饱。看到自己银行卡上的余额与日俱增,马腾辉感到高兴。
他不是一个金钱狂人,而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创造美好前景的Z时代新青年。
到了大三,一些同学有了出去实习的机会。他们有钱了,就想换手机。在手机店工作的马腾辉很忙。
他负责给学生介绍新手机,有时还要在各个宿舍楼里奔波,把手机送到学生手里。
这样一来,食堂洗碗的工作自然没时间做了。幸运的是,他已经攒够了买新手机的钱,所以他辞掉了洗碗工的工作。
我要修手机就在马腾辉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件小事让他放慢脚步,另辟蹊径。
这一天,隔壁宿舍的同学沮丧地推开了自己宿舍的门,手里拿着几天前买的新手机。手机屏幕碎了。他已经去过售后办公室了,但是费用很贵。他想请马腾辉帮他想办法。
马腾辉拿着手机左看右看。这是最新款的手机。外面换个屏幕要花不少钱。最好自己改。
但是他从来没有修过手机,但是没有人天生会修。既然他主修机械工程,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想到这,马腾辉马上答应,“我给你搞定。跟新的一样。”
学生们对此表示怀疑,并同意试一试。
接下来的几天,马腾辉减少了发货。买完各种配件,他坐在办公桌前,专心研究手机屏幕怎么换。
两天后,他把崭新的手机交给了同学。“看,你满意了吧?”
这位同学喜出望外,马上把这500块钱拿出来给了马腾辉。“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拿到钱后,马腾辉心里一动。修手机虽然费时费脑,但收入也高。与其给手机店老板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为了开始工作,他辞掉了手机店的工作,把这几年打工赚的钱全部拿出来,留下生活费,剩下的用于创业。
然后,微信上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大家自己在宿舍开了一个手机食堂,买了新手机或者修了手机都可以找他。
手机的更新换代率极高,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或几部手机的今天,手机损坏部空屡见不鲜。马腾辉发布消息后,很快就有人找他买手机维修。
在维修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客户不仅要求维修手机,还要求恢复里面的数据。一部手机不仅承载着通讯功能,更承载着机主生活中的回忆。
与维护相比,数据恢复更加困难。马腾辉沉下心来,继续学习。他的手机维修技术越来越好,下单越来越多。他很享受修手机的成就感。“别人修不了你的手机,我却搞定了。”
手机的维修费用根据损坏程度不同而不同,光是换屏幕的费用就在400-3000元不等。
交给马腾辉的手机大部分都损坏严重,是其他修理工只能盯着的那种,维修费用自然更高。经过一年的创业,马腾辉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0万元。
这一年,他20岁。
从17岁开始,他就决定独立赚取生活费,直到银行卡余额达到80万元。他用了三年时间,他的人生也因为这三年而改变。
大四的时候,当其他同学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马腾辉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手机店老板。
毕业后二话不说就投身手机行业。
父母知道后,也没有反对。这几年,马腾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不仅能养活自己兼职,还能赢得成功。
马腾辉也决心把修手机这个一直被别人看不起的职业做大做强。
但他对自己评价不高。平时回家,村里人都让他给手机贴膜,换电池。他也愿意帮忙。
在他看来,修手机的成绩和贴膜并不冲突。马腾辉笑着说,“毕竟贴膜也是手机维修的一部分。”
他为人随和,乐于助人,身边的朋友都会找他修坏了的手机。马腾辉不会收费太高。如果手机问题不严重,他甚至会帮朋友免费维修。
随着网店的兴起,马腾辉不再满足于实体店的经营。他开了一家手机维修网店,开创了网上维修和实体店并重的商业模式。
2019年,马腾辉在他的店里修了2000部手机,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000部。
2021年,河南遭遇暴雨灾害,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物流,店里的手机维修业务也受到影响,只有1000部左右的手机可供维修。
好在2021年,马腾辉的实体店生意不错,送修进入实体店维修的手机有一万部左右。
在外人看来,面对多年破损的手机是很无聊的。但是马腾辉乐在其中。
“维护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从开始怀疑它出了什么问题,到找出原因修复它,就像玩捉迷藏一样。”
他沉迷于这种捉迷藏的游戏,有时他会花一整天或几天的时间试图找出手机损坏的原因。哪怕发现的时候只是小问题,他也很开心。
2020年,某客户的苹果手机开机时突然出现白色苹果,不断重启,发给马腾辉。
他耐心地用这个手机玩了两天捉迷藏,却始终没有发现哪里出了问题。直到第三天,他才发现损坏的原因。
然而,在与客户沟通后,他发现客户迫不及待地买了一部新手机。客户说:“手机不需要修。”
在修手机这件事上,马腾辉比机主更有耐心。他专注于维修本身,致力于寻找手机损坏的真正原因,从未想过“大不了买个新手机”这种事。
我找到了使命感马腾辉的店里挂着横幅,上面写着“技术精湛,敬业良心。”这不仅是客户对他维修技术的认可,也是对他优秀专业态度的褒奖。
如今,马腾辉不仅仅是一个手机维修员,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很重的使命感,这一切都是从一封信开始的。
这封信是一个女生手写的,一封一封的。她妈妈去世了,她妈妈的照片、视频、语音都保存在这个手机里。对于女孩来说,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为了能随时看到妈妈的音容笑貌,女孩每天都带着这个手机,用了好几年了,就是不舍得换。
然而,就在那一天,女孩出了车祸。醒来后,她急忙找出手机查看,不顾疼痛,抱着摔坏的手机,女孩放声大哭。
见物思人,现在物是人非,一瞬间,女孩的心随着手机碎了。
她妈妈的形象在手机里,但她打不开手机,看不到妈妈。不知何故,女孩认为自己被天堂的母亲抛弃了。
为了修手机,姑娘找了很多修理工,但对方看到手机后,都说手机损坏太严重,修不好。他们还建议她,“这个手机又旧又破,换个新的吧。”
最终,女孩找到了马腾辉的网店,郑重的写了一封信,把手机送去维修。“只要能修好,不需要任何费用。”
看到信的时候,马腾辉很感慨。女生哪里来的修手机?显然,她是来看她妈妈的。他的内心突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帮助客户找到他们的人生记忆。
马腾辉知道,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部冰冷的手机,更是一颗寻找母性安慰的孤独的心。他不仅用专业的巧手修好了手机,更愿意把心中的温暖传递给别人。
修好女孩的手机后,马腾辉用手机发了一封信,“手机坏了不要哭,可以找我修。记住,没有妈妈的孩子要学会坚强。”
有些人,马腾辉知道怎么安慰,但面对别人,他发现语言苍白得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长叹。
他修的手机最多的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手机修了7次。
主人是个宝妈。她离开了家庭,远嫁他乡。她不想恋爱时体贴温柔的男朋友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暴力的家暴男。
这对夫妇经常吵架。每次他们吵架,丈夫都用拳头打她。女人每次被打,都是一个人在异乡,摔手机成了她发泄情绪的唯一方式。
每一次,手机屏幕都被砸碎,每一次,女人都抱着摔碎的手机痛哭,手机里有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照片和视频,她无法割舍那些珍贵的回忆。
女方把手机送到马腾辉的店里维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每次看到这个手机,马腾辉就知道自己又遭受了家暴。
第七次,马腾辉修好手机后联系失主,女方淡定地回答:“手机不用送了,我离婚了,孩子判给对方了。”
一部手机在人的一生中承受了多少说不出的痛苦!马腾辉通过修理台上的显微镜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小零件,还有这个世界。
他几乎一年到头都在工作,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那沉重的提成。
他有一个纸箱,里面装满了顾客的来信。有八九千封信,其中有各种关于手机的故事。
2022年,新的一年,马腾辉会收到更多这样的信,他和手机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