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洋子
书店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而古代书店则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灵魂。
那些陪伴了一代人的珍贵书籍,在旧书店里重获灵性,继续闪耀,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魅力。
成都陶书斋博物馆图片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2019年,成都的实体书店数量已经达到3522家,成为全国第一的城市。除了大众熟知的方、几何、新山等网上名人书店,成都其实还有大量的古籍市场,文化气息非常普遍。
它们散落在大街小巷,隐藏在古玩市场,有的甚至以街边小摊的形式出现。凝聚着成都最热爱读书的一群人,也是这座城市深埋在骨子里的文化趣味。
旧书市场:文化大山,世代传承。
罗马广场——成都最大的文物古玩市场
市中心最大的古玩市场罗马广场,被誉为成都的“小威尼斯”。每周三周日变成南派大叔写的古玩市场,各种杂货旧书古玩应有尽有。
罗马广场书摊信息图
走在人群中,注意藏在古董店里的二手书铺,不到10平米的小店里有平装和线装书点缀着上下。这里不仅有七八十年代的小说,还有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诗集和小说集。有图书馆报废的书,也有收购站买的漫画书.....向各种人买书:古董书迷、作家、大学生、教授。人与人面对面,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结账刷掉衣服,隐藏功过功名。
送仙桥集市——收藏家的古董情结
在喜欢收藏旧物的人心中,送仙桥的旧书市场有着不同寻常的记忆。每周三周日一大早就开始交易,以摆摊的形式和大家见面。80岁以上的妇女和20岁以下的女孩都喜欢来这里。
发送仙桥市场数据图
地板上堆满了各种旧漫画、书法和瓷器。客人穿梭其中,感兴趣的就蹲下仔细挑选。提前关门的店铺,用红白相间的篷布覆盖商品,表示“不卖”。
马塞尔——被玛雅文明封锁的城邦
略显落寞的马赛市在一楼空之间,更显神秘。为了不与送仙桥的书市冲突,马赛市的书市开放时间是每周二和周六,广场上的流动书摊除外。马赛有很多老书店,比如知名的淘书店。有些书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从店里丰富的藏书中,你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书虫淘货的好地方。
麻城内经
这个地方不仅文艺,而且俗。随着打麻将的喧闹声,老朋友们在扯着老掉牙的笑话,来这里的人都很熟悉,一抬头就知道他们的分量。多年来稳定下来气氛很难在其他地方重现。
除了这些书市,成都还有文殊院古玩市场、五台石书市、梁家巷书市...很难一一列举,因为他们经常因城区改造而集体迁徙,但只要你走进一家古董店,向老板询问今天的古籍市场,他们大多能告诉你一、二、三件事。至于什么时候能遇到这些剩余的书市,还需要一点运气。
旧书店:不谙世事的江湖侠客。
如果说老书店是江湖,那么从老书店一路奋斗过来的老书店就是不谙世事的剑客。大部分都开了十几年了。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他们依然坚守着一条古道、一腔热血的初心,默默坚守在大街小巷。
茅边书店和桃溪书院(逸夫路300号)
在幽深的林荫小道拐角处,有一栋古朴的三层楼房。红色的木门,配着金狮门扣,吱呀一声开了,里面摆满了古籍、古琴、字画、古玩展览,给人一种突然进入六七十年代的错觉。
桃溪书院
毛边书店和桃溪书院本来是两家书店,现在合二为一了。在这栋三层小楼里,一楼是桃溪书院的公共阅览室,二楼是文体活动中心,三楼是毛边书店。毛边书店的藏书多得惊人。目前书店约有10万册,四川各地几乎都有县志。
陶书院边缘书屋收藏
毛变书店创始人傅坚持开书店20多年。这家店和他的私人收藏很像。他不遗余力地向你展示他半辈子收集的好东西。参观者会惊讶于展品的完美外观,也会陶醉于岁月留下的感动。
桃溪书院毛边书店举办了以“寻找老成都”为主题的书展
桃树寨(马赛古玩市场,松仙桥古玩艺术城)
成都古书店的“名角”陶书斋。可以说,创办这家书店的70岁老人姜德森,影响了成都一批老书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间古玩书店,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连锁经营的民间古玩书店。
桃树寨
淘宝书房的“大小”不仅指藏书,还指线装书的价值。毕竟这家书店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线装书和残书,现在已经收藏了上万册线装书。
陶书斋收藏
那些静静地放在书架上的旧书,旧到连封面都发黄,书页都卷了起来,旧到你都舍不得拿出来。轻轻翻一页,沉香的香味会让我内心某处微微一震。书越老,上面碰过的指印越明显,越有感情。
芥末古董书店(马赛市)
同样,芥末古玩书店在马赛的古玩市场也很有名气。“芥子”取自佛教。“芥子虽小而须弥”,意思是店虽小,书的世界却是无限的。
芥子古书店
芥茉古书店的老板是一个70后老成都人,对经营二手书店有着独特的感受。老板认为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阅读而变得陈旧,但书中的文字永远是新鲜的,有旧有新,却没有文字。二手书店是不断传递文化的中转站。
在商店里,一幅由著名作家、书法家流沙河先生题写的“奈在芥菜子里”的书法作品非常引人注目。店面不大,40多平米的面积,杂而不乱,木质书架排列整齐,让书店显得更小更雅致。
芥末古书店内景
竖亥石林(玉林一巷20号)
幽静的玉林西路上,藏着一家小小的二手书店。路过门口,会误以为这是五金店。
海石林门口
但事实上,它已经在成都土生土长了36年,来来往往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让一个本就狭小的书店更加拥挤。老板娘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佛系亲自冲进来找老板,说你要化妆,把店整好。有人来面试,她连头都懒得抬一下。
在书店狭小空的房间里,稍微胖一点就很难转身的地方,看那一排排书架,大多摆满了明清小说、金庸武侠、鲁迅文摘之类的文学书籍。有趣的是,书架上装饰着三星堆的青铜仿面具、70年代的军用水壶、60年代的古早闹钟,透露着老成都随意不羁的随意混搭气质。
海石林内经
新旧书店(桂莲南路150号)
乍一看,新旧书店会被误认为古董店,琳琅满目的小玩意,杯子茶壶,檀香佛珠,带画册的小人,大公鸡脸盆...诸如此类。在别人眼里,他们可能认为这些是旧铜片、旧铁片,但在店主眼里,它们都是宝贝。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撑着摊子,每天晚上又拿回来,因为散落一地的旧唱片太多了。轮流反复捡几次。
新旧书店入口
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店里的人陆陆续续的来淘宝,人们都不忍心用他们专注的表情打扰它。
新旧书店内景
旧书街(成华区二环路东段)
成华区二环东段,几家老书店一字排开,大概是智博、蔡文、文英等4、5家老书店。他们看起来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
九树一条街
半条街都是老书店,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店铺外,有坐在竹藤椅子上专心看书的老人,有蹲在街边的中年大叔,还有不时前来购买娃娃最新教材的家庭主妇。这些人和书店构成了一道风景。
编辑:朱喆
校对: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