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每个人最大的出口,几个你不知道也不知道的生活KPI。
【李惠注:能否解读一下现在的医院和体检指标,比如血常规?不一定。有些人明明显示指标可以接受,其实是处于高危状态,并不知情。有些人的直观指标一看就是高危人群,但由于这些指标并不深入人心,所以往往不以为然。无知永远是最大的代价。就算你很有钱,人生最大的出路永远是生命的代价。
人生资产管理有两个流派。一个是自律。他们可以健康地管理自己。有这样的人吗?太少了!一个是“红墙派”。健康必须得到管理。健康是国有资产,不允许无谓的损失。
高凡迪女士也是师友。她策划了《求医不如求己》一书,开启了多年前中国人健康意识的潮流。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健康管理。由于她的成长背景和工作轨迹,她的健康管理理念将西方管理的运行监督与中医传统的主观辨证论治和西医的客观指标基础有机结合。
下面这篇文章提到了几个数值,可能普通的专业医生和健康管理工作者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却是一个极其简单有效,每秒都懂的关键生命资产管理指标。这些指标不合适,生命资产价值堪忧】
01肥胖不是病?
几年前,我应邀去西北某省做讲座。课后,在我的建议下,很多同学为了了解自己的基本健康状况,去医院做了生化检查。其中一个50多岁的学生,简单做了个全面体检,结果查出肝癌早期。对于一个平时从不生病的成功人士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让他家人不解的是,他平时从不生病。他怎么会得癌症?我说,都是肥胖。家人强调:他不胖,真的不胖。于是我问了几个问题:有脂肪肝吗?血脂高吗?关节疼吗?一家人一一点头后,不以为然:这些问题在现代人中并不太常见,也没人当回事。
这就是问题所在。用“法不责众”来形容人们对现代文明病的态度应该是恰当的。比如,除了爱美女士,有多少人会认真对待肥胖问题?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肥胖?
02肥胖=体重重,体型大
今天,我们来看看肥胖这个话题。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肥胖时,我们会想到超重。其实“肥胖”这个词有不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肥而多肉。”对肉的解释是“人之肌肉,鸟兽之肉。”也就是说,“胖”就是肌肉多,体重重;而“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半身”,引申为广义。换句话说,“胖”指的是体积大,体积大的主要原因是多余的脂肪。
根据体重和体积的不同,肥胖可分为显性肥胖、隐性肥胖和隐性肥胖三种类型。
03明显肥胖:看起来胖就是真胖
显性肥胖就是看肥胖的类型。在这个谈论“肥胖”的年代,在朋友聚会上说“你又胖了”总会留下难以摆脱的尴尬。这就是显性肥胖给人带来的困扰。
显性肥胖主要通过三个指标来衡量。
1。体重:体重是人们对肥胖的第一认识,人们总是本能地将体重等同于肥胖。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重量的计算方法。
东方人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男)=身高cm-105
标准体重kg(女)=身高cm-107.5
2。身体质量指数和体重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重量(千克)/高度平方(平方米)
例如,一个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的人的身体质量指数是60/1.65 = 22。
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体重是否超标的标准。如果身体质量指数超过正常值,就意味着患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肥胖相关疾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下表列出了身体质量指数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参考标准。
3。脂肪百分比
脂肪率衡量的是人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而皮下脂肪是人体脂肪最常见的分布,所以脂肪率更多的衡量的是皮下脂肪的含量。
下表列出了脂肪百分比的中国参考标准。
脂肪率通常需要用专门的设备来测量。目前常用的是带脂肪率测量功能的体重秤。脂肪率为减肥者制定减肥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值。举个例子,一个体重100斤,脂肪率21%的女生,要减到90斤,说明她体脂只有11斤(100*21%-10),脂肪率只有12%。
世界抗癌(香港)基金会指出,越瘦越好,脂肪百分比越低越好。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女性脂肪率低于17%,就可能出现月经推迟或闭经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体重过轻状态”。
04隐性肥胖:看起来不胖不一定不胖
隐性肥胖是一种看起来不胖但是非常危险的类型。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用手捏肚脐时,又厚又硬,根本捏不出来。
隐性肥胖通常通过内脏脂肪来判断。
内脏脂肪,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内脏器官中的脂肪,其中肝脏是最容易堆积脂肪的器官。所以内脏脂肪过多的人,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因为内脏主要集中在腹腔,所以内脏脂肪过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腰围变粗。男性腰围超过90 cm (2尺7),女性超过80 cm (2尺4),基本上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温床。尤其是腰围超过臀围的时候,几乎可以肯定体内已经形成了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参考标准
医学专家指出,当女性内脏脂肪指数超过7,男性内脏脂肪指数超过11时,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行业精英和名人突然去世。美国杂志《保健》报道,中国人的腰围增长率已成为世界之最。腰围只要增长一寸(2.54cm),血管就会增长四里,患癌风险就高八倍!
内脏脂肪指数可以通过专业机构测量,也可以通过具有内脏脂肪测量功能的体重秤获得。因为内脏脂肪比较隐蔽,所以在一般肚子出现之前很容易被忽略。即使有一般的肚腩或水桶腰,人们也将其视为“富贵”的象征,不会太在意。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被确诊为肝癌早期的朋友,就是典型的内脏肥胖:身材匀称,体重适中,但是内脏脂肪已经超过了红色警戒线。过多的内脏脂肪破坏了体内的信息传递系统,从而向身体输出错误的信号,导致很多人在遇到麻烦时不省人事。
05潜伏性肥胖:有一种肥胖可以直接致人死亡
有一种肥胖可以直接致人于死地,那就是隐性肥胖。
隐性肥胖通常通过以下四个指标来判断
总胆固醇:2.8 ~ 5.17 mmol/L。
甘油三酯:0。56 ~ 1.7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 ~ 1.15 mmol/L;女:0。90 ~ 1.55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0 ~ 3.1 mmol/L。
通常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来衡量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这个比例对于男性优选小于4.5,对于女性优选小于3.5。否则,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如果比例在5以上,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越低,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健康。
有个朋友曾经来找我,说自己经常一只胳膊麻木,就是查不出问题。他带着自己连续三年的体检报告,报告里确实没什么异常。但当我连续三年关注他的指标变化时,发现他的高密度脂蛋白每年都在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每年都在增加,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高达4.9!
报告显示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也就是说,多余的脂肪既然没有留在血液里,那它去了哪里?很明显,它粘在血管壁上。血管壁上的脂肪越多,血管堵塞就会越严重,脑神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我建议他去医院做个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血液流变学趋于高粘滞。朋友倒吸一口冷气:看来正常的体检指标并不能等同于健康。
隐性肥胖是最危险的肥胖,就像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需要借助医院的专业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身体感受,比如经常头晕、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其实都是在给我们提供警示,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手指肚明显比手掌红,很可能是血脂偏高。
06总结:肥胖是百病之源
说到这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理由重新评估自己与肥胖的关系。经过分析确认,开篇提到的肝癌早期患者家属甚至表示,这是意料之外的。这几年我在很多地方做肥胖和慢性病防治的讲座,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想不到”。今天在这里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手臂麻木的朋友后来在我的指导下调整饮食,加强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快就转危为安了。事实上,绝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进一步患病的风险。你在忙的时候也是这样健康无眠的状态吗?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慢性病患者2.6亿人,其中糖尿病患者9400万人,血脂异常患者1.6亿人,高血压患者2亿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00万例癌症,140多万人死于癌症。报告称,中国正进入慢性病高发期,也是慢性病重灾区。未来10年将有约8000万中国人死于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并不包括那些没有明显临床指征,也没有进行体检的人。为什么不能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让慢性病永远不来或者来得更轻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