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临妈咪
童鞋有多大?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告诉宝大马宝,给孩子穿鞋一定要分阶段选,鞋子一定要合脚,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学步,走路姿势不好,脚发育,甚至腿型。
所以,买鞋不可小觑。
为了不多穿几年,给孩子买双大一号的鞋。
如何分阶段买呢?我在这里说一下:
8个月前的宝宝不用穿鞋,让宝宝的小脚丫享受新鲜空气吧~
8-15个月大的婴儿
在蹒跚学步的早期,有些宝宝支撑脚的时间比较早,之后就可以开始让宝宝尝试学走路了。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好赤脚走路,这样宝宝走路的时候脚能更好的抓地,感受脚趾的作用。
如果你出去,你必须穿鞋。这时鞋底要薄,尽量薄而软,让宝宝穿鞋时有“赤脚”的感觉,还能感受到抓地的感觉。那么这是一双合适的鞋子。
16-36个月的婴儿
我已经开始走路了,一个人走路的机会很多,但是这个时候走不稳,需要穿学步鞋。
●后跟杯要硬,能很好的固定宝宝的脚后跟,防止宝宝走路不稳,发展成外翻。
●鞋垫要在足弓的位置凸起,这样可以支撑宝宝的足弓,缓解疲劳,让宝宝走路更轻松。
●鞋前部要容易弯曲,让宝宝走路时前脚掌弯曲,养成正确的步态。
所以宝宝16个月以后,除了鞋子的鞋跟杯,鞋垫也很重要。
足弓平缓支撑,完美包裹脚跟,让宝宝的脚更好的发育。
(详见上一篇文章:一双鞋穿两季吗?4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脚发育的关键期,不要舍得分阶段换鞋)
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买的鞋子还是大一号的话,无论是硬跟杯还是凸起足弓的鞋垫都不能很好的包裹宝宝的脚。
如果鞋子太大,宝宝的脚会在鞋子里晃来晃去,宝宝走路的时候脚都抬不起来,就会养成拖脚的坏习惯。
所以鞋子的大小也需要宝妈们自己选择。
毕竟宝宝不会表达鞋子是否夹脚。此时,鞋子是否合适取决于马宝的判断。
但是当然有办法。
方法一:测量法把宝宝的脚抬高直接测量?
不会,这个测量会有误差,因为脚弓就是脚弓。脚弓就像一块白万的长板,通常是弯曲的,脚弓最弯曲的部分就在上面。
一旦有重物压在拱上,拱就会坍塌,拱下的支撑就会向两边扩散。脚也是一样,站起来会承受重量,所以会长一点。
这也是一些宝妈生完宝宝后脚变大的原因之一,因为孕期体重增加太多,脚弓受力太大。
然后,在给宝宝测量的时候,一定要让宝宝的脚踩在地上来测量。
工具:一张纸,一把软尺,一支笔。
测量方法:
把纸放在平面上,让宝宝踩在上面,用笔在纸上相对于宝宝的脚趾前端和脚后跟画一条线,然后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得到宝宝的脚的长度。
如果宝宝不配合划线,就直接踩在宝宝脚下的软尺上,看脚趾到脚跟的最长距离。
用这个数据作为给宝宝买鞋的参考。
但是,鞋子之间会有误差。有些鞋子太大,有些太小。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呢?
这就需要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留缝隙法根据方法一得到的数值找到对应的鞋子,让宝宝试穿,然后看看宝宝的鞋跟与鞋子后端的差距有多大。
一般来说,夏天和冬天留下的空隙是不一样的。
夏季:留出5mm左右
冬季:预留10mm左右
因为夏天可能不穿袜子或者薄袜子,冬天一般会穿厚袜子,所以要给季节留出足够的空空间。
如果你用肉眼看不到缝隙的宽度,你可以用马宝的食指感觉到。
婴儿穿上它后,马宝的食指从脚后跟插入。如果很容易塞进去,说明鞋子太大了。如果插起来有点费劲费力,但如果能插上,说明应该刚刚好。这时候可以按压鞋的脚趾,看看宝宝的脚趾是否贴着脚趾。如果很明显,说明鞋子小。
冬天的鞋子,如果宝宝穿厚袜子试穿,符合前面说的标准。
不要让宝宝穿小鞋。有些人的拇指和脚趾对其他四个脚趾非常严重。他们被称为“大脚怪”。其实医学上叫拇外翻。原因之一是长时间穿挤脚的鞋子。
如果宝宝已经有脚部问题,尽早去医院问医生,做介入治疗,效果会更好。
所以,最后一次,童鞋一定要合脚!
参考资料:
、刘、任英平。扁平足的研究进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0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