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卖的东西是真的吗(“照骗”又被吐槽,小红书困在滤镜里)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李

编辑|韦嘉

还有一个吐槽小红书种草翻身的帖子。

近日,微博中一位网友发布了三张照片,前两张是小红书博主种草的照片,蓝色的小屋,参差不齐的石头,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看起来小资又浪漫,标题写着“海南陵水蓝房子,0元解锁三亚神奇秘境”。第三张是她实地考察的照片。所谓的“蓝房子”就像人们在路边能看到的破旧小屋,虽然它真的是蓝色的。

微博获得44000个赞,1000多条评论后,网友玩起了,把第三张实际效果图P成了小红书式的网络名人图。



来源/微博博主哈德曼的秘密女高中生

我能理解小红书里精图剪辑的‘欺骗’,但我掩饰不了”,一位网友感叹。

小红书最近出镜率有点高。节假日前后,网络名人里的很多酒店、商店、景点,背后往往都有小红书。截至10月14日,微博中最后一个话题#小红书的网图滤镜到底有多强#已被3.8亿人阅读,不少自称是小红书“受害者”的用户表示,他们是来参战的。

已经成为用户消费参考的重要平台。百度指数显示,从9月24日临近国庆假期开始,小红书资讯指数大幅增长,10月1日达到峰值,是8月份最高指数的两倍,这种高指数状态一直持续到10月10日。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小红书的月用户约为1.48亿。从使用时间、启动次数、粘性分析,2021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从用户构成来看,女性占比67%,24岁以下用户占比44.99%,中产阶级消费者和中高阶层消费者占比75.62%。年轻,女性,中高端,被互联网界视为优质客户。

流量在涌入小红书,用户在使用它,商家在投资它,但它逃脱不了被吐槽的命运。

小红书为什么看起来“美”?

让旅游博主XVII吃惊的是,他也将成为社交网络上被吐槽的人。

他在小红书有超过10万的粉丝。听到知乎有人抱怨他参与种草的“孤树”不孤独,山坡风景不够美,他很惊讶。

他告诉深燃,他觉得大众看到的和博主拍到的有信息偏差。“我们一般去的人少,拍出来好看的照片概率大。大家可以出去玩的五一、国庆,就是物价飞涨,人还多的时候。”

不过他也承认,很多人去景点当博主,会自带摄影师,专业人员,专业的相机加持效果,后期还会仔细修图,会让图片看起来更漂亮。他认为这是合理的。大部分普通人出去玩也会处理照片。作为一个博主,在小红书上发布原创绘本并不现实。“首先要保证美感”。

“很多普通的东西在小红书里都能被美化,让人觉得很激动”,一位小红书的用户分享了她的经历。

在与博主、品牌、MCN机构的深度交流中,他们都提到了“精致”在这个平台的重要性。

有的博主甚至直接对深燃说,没有美感做博主的主卡吸引力,拍照就失去了意义。用手机拍下原图,发给小红书参考。“这对于用漂亮照片吸引用户转化的博主来说,牺牲有点太大了。”

一位没有选择入驻小红书的哔哩哔哩生活类UP主告诉深燃,主要原因是没有精力把内容做得“精致”。



来小红书的掘金们都在视觉效果上下功夫。

Patrick做小红书博主一年了,因为他之前以品牌合伙人的身份告诉了深燃。当时品牌特别注重图片效果的评价,他在做小红书博主的时候也特别注重照片。比如他一定要用单反拍,至少要提前一两天想好在哪里拍,准备好需要的背景和素材。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告诉深燃,他来小红书的目的就是让账号快速商业化。照片和文案会迎合品牌的品味,看起来很精致

在小红书上做账号流量增长是有恃无恐的,接触的商家也很多。他告诉深燃和推广良好的品牌,除了满足用户群体需求、品质过硬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包括包装也很重要。拿出来后会很好看,适合发朋友圈和小红书,可以增加用户的社交价值和仪式感。"

他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案例是,有一款产品将传统的阿胶养生理念与奶茶饮品结合在一起。想法不错,但是在小红书推广的时候,因为包装不好,他被说服回去重新设计产品的包装。

这和小红书的成长基因有关。根据麦琪资料的记载,小红书的发展历程最早是从海淘攻略到社区的转变。2013年,初期用户以有海外购物习惯的女性为主,发展过程是细化和融合的过程。至于小红书的产品机制,“不像Tik Tok,它是双屏显示,需要标题和图片来吸引人们点击”,小红书的一位博主说。

很多用户都吃这一套。

“朋友圈第11届大赛也是一样。分享美好的东西,一定会加滤镜。”小红书重度用户小柯告诉深燃,小红书的精致感会引起人的欲望。最近她筹备婚礼期间,“我想拍这个拍那个,大部分灵感都来自小红书。其实不看也没必要。”

她意识到,“社区中的力量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力量。这就像郭敬明小说里的世界。带着有用的东西去美丽的地方是我的愿望

今年5月,小红书视频发起了社区领袖柯南与小红书头像博主的对话,试图直面“信任”的问题。柯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作为一个真正给用户带来消费决策的平台,“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大公约数是什么,你真正相信的是诚意”。

“真诚”是一个微妙的词。"真诚不一定代表真实。分享美并不是绝对真实的。”小珂说。

是种草还是广告?

对于精致的追求,这让小红书多了一层滤镜,种草和广告的界限模糊,更难分辨真假。

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地方,也是利益诞生的地方,品牌和商家都不会放过。

首先,他们煞费苦心绕过小红书的官方发布,让广告看起来像广告

一家MCN机构给深冉发了一个红宝书营销指南,里面涉及文案、图片、评论的参考。比如,要让文案看起来真实,贴近年轻女性用户,“加入emoji表情,语气尽量温柔感性”,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集美”“针不戳”。

具体来说,对于投诉最多的旅游餐饮类,文案的写作要素有一套具体的公式,“目的地+卖点+价格+衣食住行+注意点”,同时还要加上地道的体验式句子,比如“他爱坐在洱海边吹头发”“美食必来的城市每一条街都香得不能自拔”等等。

封面图片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高颜值美图”,因为颜值就是正义。



其次,他们也煞费苦心,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看起来不像广告的广告。

不止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深燃,其他流量平台和商家主要以有粉丝基础的主播为主,而小红书这种以草为核心的平台,商家普遍发现了业余博主的价值,拥有大量店铺,即使是0粉丝,都有机会得到软广。“可以说是人均博主”,把品牌放在小红书上的菜菜说。

对于用户来说,没有粉丝,发一个就能赚钱。虽然不多,几块到十几块,但很多人愿意接受。有用户问,“为什么不挣钱?"

小红书上的这些发帖笔记“可以寄存,用户搜索后有机会找到”,菜菜说,就在小红书的社区空里。

为了提高这些广告被看到的概率,他们也在研究平台机制。

比如入侵搜索。越来越多的人把小红书当成更垂直的搜索工具,即有消费需求时,打开小红书搜索,参考博主分享。深燃从专门做小红书搜索排名的机构拿到了一份介绍材料。在小红书上搜索“防晒霜”虽然有200多万条搜索结果,但只需要2万条左右,就可以让相应的内容出现在TOP10位置30天,出现在TOP30位置30天需要花费15000元。

在介绍中也提到,如果采用铺量的策略,可以做到50%的屏占比,上述效果3-7天就可以全部见效。但能否达到这种效果,还没有经过深烧验证。

比如摸索算法。除了标题和图片,他们还考虑了如何增加互动量。MCN机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沈燃,如果想在小红书上写很多随笔,笔记类型可以倾向于攻略或者教程,用户要有收藏的欲望,有一种“怕记不住,先收藏了”的感觉。然后在评论区互动,突出品牌的核心卖点。

小红书卖的东西是正品吗

一位研究过很多小红书“过滤套路”的UP主告诉深燃,目前在小红书的品牌投放,其实是在拆解传统广告,“以前的模式,广告主会找专职模特拍摄投放广告,价格高,现在覆盖博主,用推荐的方式做,同样的精致拍摄,但是价格很低。

而且与传统广告相比,博主的责任更加模糊,难以界定。无论是收费种草,还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夸大种草内容,一位关注广告法的律师告诉沈燃,这在实践中其实争议很大,“种草甚至都不是广告,不受广告法规范,很难界定是否存在虚假广告。最多是个人评价或者推荐,需要平台来规范。”

而且种草和广告的模糊性很难界定,即使平台加强审核,采用人工审核。对于博主和广告主来说,种草的好处是直接的,责任和成本低,很难阻止广告的泛滥。

小红书还能怎么样?

为了维护社群氛围,小红书也不是没有努力。

博主Patrick告诉深燃,“其实很多博主反馈,小红书是一个对博主非常不友好的平台,有很多限制”。大家经常经历的是“误判”,即一些真实的日常种草和分享受到限制。“我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很清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也知道有些话可以谐音,也可以不谐音。

平台也受到冲击。红薯工阿虎告诉沈燃,他们的核心业务是给客户提供有粉丝的小红书账号。他们已经做了两年多了。去年一个有一万粉丝的小红书账号卖了几百块。最近几个月,价格涨到一两千块钱左右。不是需求越来越大,而是小红书管理越来越严格,做号限制更多了。“以前有10个,现在有10个,大概有4个”。

他猜测很难做号,因为小红书在4月份推出了社区公约,要求博主不仅要走蒲公英官方平台接业务单,即使是普通的小合作,也要在文案中注明利益关系。平台在过去两三个月增加了更多的人工审核。

专注于推出小红书的机构暖沃互动业务负责人Jerry告诉深燃,“最近有美食博主告诉我们,效果好的篇都是随便拍的,有点丑的效果好”。无独有偶,他们合作的某知名品牌最近要求博主不要摆姿势,要随机拍摄,真实展现。

她觉得归根结底,对于精致的内容,小红书的整个用户也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厌倦了盲目地看漂亮的滤镜,流量开始向一些真实的内容倾斜."在杰瑞看来,平台也在平衡。



但即便如此,仍然很难停止广告。

比如平台的品牌合伙人计划,要求KOL粉丝超过5000,最近一个月笔记平均曝光超过10000,才有资格通过平台接收广告。然而,事实上,很难界定种草和广告之间的界限。一个只有2000左右粉丝的博主告诉沈燃,有品牌找他合作,主动走官方平台。但因为自己粉丝数量不够,转而做私人微信交易。他交代,自己接到的广告基本都是私下交易,他只需要“注意广告内容不要太明显”。

“每个人都私下接收广告,平台很难控制,”一位行业官员表示。

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告诉深冉,内部对社区氛围和商业化的话题非常敏感。小红书最让人诟病的是,虽然贴近消费,但商业化进程一度缓慢,广告投放不够,电商也不如预期。根据最新报道,2018年和2019年,小红书电商连续两年未能实现GMV目标。

关注消费者轨迹的投资人陈茜茜告诉深冉,“/s2/]观察到小红书在商业化方面最有竞争力”。要实现良性商业化,她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实现闭环,即实现交易。

在她看来,从品牌合伙人计划的推出到社群公约,小红书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判断什么是种草,什么是广告,做了几个改变,但同时改变了规则,让广告不能直接和交易挂钩。最好参考Tik Tok。“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广告,那就好好做广告,一旦你做的很大方,广告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丰富起来,比如推出Tik Tok的投资流。”至于用户体验。

但同时她也承认,小红书的主要内容是种草。不像Tik Tok有其他内容支持和丰厚的广告投放,还有种草平台向广告平台倾斜的危险,这促使小红书尝试其他的变现模式。但“目前平台无法用小红书这种方式赚钱”,她感叹道。

在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看来,小红书的困境是“对抗软文”。像Tik Tok、哔哩哔哩和Aauto Quicker这样的视频平台没有图形平台那么难验证。知乎和微博都面临着用户扩大和社区氛围恶化的问题。小红书,和种草、广告走得太近,更是难以考证和界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平台的审核水平提高了,然后制作水平提高了,不能放松[/s2/]”,王超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

在小红书负责的人群中,小红书“2013年开始做跨境电商,2014、2015年开始做跨境电商,2017年社区多元化”,产品形态不断迭代。在王超看来,其实这也说明小红书的发展并不是规划好的路径,而是一种“边走边修车”的局面。

小红书的用户是真实的,有很好的基础。神在这个赛道很享受吃饭,但最大的问题是小红书对“广告内容的界限”的把握优柔寡断,没有主心骨,各种规则的变化让大家无所适从。如果发展不好,管理团队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

“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有人会绕过你的监督和规则。只能不断升级自己的方法。”他感叹道。

*标题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本文图片来自PEPEPEELS。应受访者要求,菜菜、帕特里克和陈茜茜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