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测微信好友把你删除了公众号(答题赢“冰墩墩”?警惕骗局!已有350余万在校学生上当)

如果你参加冬奥知识答题,就有机会赢得“冰盾盾”手跑,你会激动吗?

趁着冬奥热潮,一场打着“冬奥知识传播”在线答题活动幌子的骗局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多名高校学生参与答题,以响应赛事主办方承诺的冬奥大使荣誉证书和“冰盾盾”,但结果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被泄露。目前,涉及学生人数已达350多万。

南通网警提醒,广大网民应认真甄别网上答题和抽奖活动的组织者,尤其是涉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联系地址等重要个人信息时。中奖后,主办方要在领奖前支付各种费用,所以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答题领证评奖学金?骗局!

今年2月,北京的李女士(化名)在一个家长交流群里看到了“魅力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的海报。出版商说:“给你的孩子一个冬奥会大使证书...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可以参加”,还说“可以作为孩子的社会实践”。



李女士的群聊截图。受访者供图

海报显示,活动主办方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与技能培训基地”,参与者将获得“荣誉证书”和“冬奥会纪念礼物”,可通过扫描海报二维码或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回复“冬奥会”。



“魅力冬奥”海报,冬奥会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南通公安”

据南通网警调查,该活动主要针对高校学生。活动实行“冬奥价值”积分制。注册后,首先要在10分钟内回答10个冬奥常识问题。答对6题可以加10分冬奥值。回答完问题后,参与者还需要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在参与的过程中,你需要通过学习签到、邀请报名等方式获得“冬奥价值”。达到一定分数,可以获得从一星到五星不同等级的冬奥大使称号,还可以获得全国排名靠前的定制“冰盾盾”等限量奖品。

怎么检测微信好友把你删除了

据了解,主办方声称其颁发的荣誉证书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分和奖学金评定的依据,以此引诱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入“竞赛平台”,收取28元至36元不等的证书费用牟利。

“其实中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不强。基本上家长参加打卡都是拿分的,因为大部分中国家长觉得多拿一张卡就不错了。”李女士直言,“程序员也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态。”

2月17日晚,南都记者扫描发帖人的二维码后,页面显示“该网页含有违法或违规内容,已被多人投诉”“该网页已被封停”。注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所有推文已删除。

在官方网站,活动主办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与技能培训基地,一篇名为《2022全国大学生魅力冬奥暨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的文章显示了一份关于此次活动的“红头文件”,文章上方图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字样。不过,南都记者在教育部官网并未找到这份文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官方网站。

天眼查显示,活动相关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账号主体为重庆爬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钟磊。其经营状态为持续经营,经营范围包括网络技术服务、平面设计与制作、会议展览服务等。



专案组民警在现场进行了搜查取证。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南通公安”

利用网络答题活动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经警方进一步侦查,专案组查明,活动背后是以李某辉(男,38岁,内蒙古人)、唐某峰(男,40岁,江西人)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针对高校学生设计各种网络答题活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骗取钱财。

2月16日,南通、如东公安机关分别在重庆、北京将19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缴获作案用手机38部、电脑57台、u盘16个,以及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350余万条,均为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网上举报、自主参与答题。

经查,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辉、唐某峰等人在未取得冬奥组委官方授权的情况下,依托互联网开发“竞赛平台”,精心设计积分规则和活动海报,以微信官方账号、微信群、朋友圈推广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魅力冬奥”知识传播帮扶大使活动。至案发时,该犯罪团伙已依托该“竞赛平台”非法获取全国高校学生个人信息350余万条,骗取部分参赛人员缴纳证书费共计100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据四川在线报道,“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报名页面还贴出了全国青少年百城唱“冬奥组歌”宣传活动“雪荣耀,唱响冬奥”新活动报名链接。



“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海报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两张海报的设计和文案相似度极高,基本上只是更换了活动名称,报名渠道相同。但是,目前扫描“唱歌”海报的二维码已经无法访问。

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张大静透露,南通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该犯罪团伙此前多次利用非正规行业协会、社团开展此类网上答题活动。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犯罪团伙利用非正式行业协会和社团开展各种活动。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南通公安”

警方提醒,目前在网络答题抽奖活动中,大部分参与者都要填写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主办方可以借机营销,吸粉引流,收集个人信息等等。面对各种网络活动,网民要认真甄别,尤其是涉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联系地址等重要个人信息时。中奖后,主办方要在领奖前支付各种费用,所以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南都记者蒋林采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