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游戏币怎么退款(用真金白银买来的“虚拟币”,为啥不能逆向换回钱?)

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app都有自己的“钱”?


比如微信有微信豆,知乎有知乎币,哔哩哔哩有b币...更不用说从互联网远古时代QQ家族桶做的q币了。





游戏也不例外。像《王者荣耀》有“优惠券”,也是用人民币兑换的。





但是,机友肯定也会遇到这种问题。这些app做的“币”只进不出。


我们充好电之后,就很难再提起来了。


今天去某投诉平台搜索,有近两万条这方面的投诉。





先去康康吧,大家都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人说因为QQ音乐里手抖太多,发现无法退款。这些多余的“开心币”对他来说根本没用。





也有人说自己的Aauto Quicker账号已经不用了,想把“快钱”拿出来再注销。然后,我发现已经充值的钱就像浪费水一样,取不出来。





不少网友表示,本来是想用“金币”买王者荣耀皮肤的。结果他们误以为是“优惠券”,现在无法退款。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网友的愤怒是爆棚的。


都是指用真金白银买的“虚拟币”不能反向兑换成货币。


其实季哥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可能是对App虚拟货币没有明确的监管。


如网友所说,如果把这些app的虚拟币视为预存款,就应该退还。这和我们把钱放在微信零钱里差不多。





但如果在App里把虚拟货币当道具,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和游戏道具一样,属于商品范畴。很多商品一出门就不退。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游戏中的虚拟币是如何规定的。


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的通知》、《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监管执法指引》等法规中,都有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规定。


哥给你画两点:

网络游戏虚拟币只能用于消费发行商运营的虚拟服务,不得用于支付、购买商品或者交换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游戏运营终止外,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不能转换为法定货币。


换句话说,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不能作为法定货币。除非关闭游戏,否则不能取出虚拟币。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就像这位网友说的,如果楼主欢乐豆能提出来,那就是大问题了。





所以,现在很多app的用户条款也会加上这一条:不能兑换成法币。





所以,退不退款真的很头疼。


但是,季哥要说但是了。


最近,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在此期间,很多网友发现,如果在某些app上购买的某些服务退款,那个app很可能只会给你相应的虚拟货币,而不是人民币现金。


据媒体此前报道,有人去哔哩哔哩购买了一场在线演唱会的门票,然后需要用B币支付,于是他充值了B币。


后来演唱会因为疫情取消,哔哩哔哩给他退款,只退了B币。


他联系客服说想退现金,结果被拒。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知乎、小红书、QQ音乐等app上。





前段时间这个问题也在全网引起了一波讨论。


但是,现在冷静下来了,我们要看看这些app有“信心”不退款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普遍反应,有一次和客服沟通,客服会说:充值过程中的用户协议里,已经写明虚拟货币不支持退款。


今天我就仔细看看。事实上,这些“硬币”的充值界面会有类似“充值说明”的说明写在角落里。


哔哩哔哩的




智虎的




微信




有可能我们只关注了付款而忽略了这些细节。


带着好奇,季哥今天去逛了一下各大app的用户协议。


比如这两天在知乎最前沿。


《知乎币协议》第四条已写明“知乎币不支持提现”,“不能转为法币”。





但是知乎没有说“不退款”,所以这个定义有点模糊。


因此,吉格也看到一些零星的用户在知乎上分享它。和客服吵了半天,成功拿回了知乎币。




淘宝游戏币


难怪知乎今天也回应:“小关家具信托的用户说会安排退款。”





到了其他app,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像微信豆的条款,明确写着“充值成功后,不支持退款”。





只是现在用微信豆的人不多了,吉哥一时也没找到要求退款的例子。


在哔哩哔哩这边,情况更加复杂。


用户的约定第一段是一般不退,但是“判断后认为可以退”就可以退。


孩子,你什么都说了。





但是记住我开头说的,万一手抖得太厉害不小心填进去了呢?


哔哩哔哩写了一篇特别的文章,不支持退款。





因此,每个应用程序和每种情况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先看看那个App的用户协议是怎么写的。


难怪网友说,如果应用内购买用现金支付,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了。


幸运的是,从现在开始,情况似乎有点不同。


这两天官方媒体报道了这个现象:





在采访中,一些律师说:

网络平台充值只是让消费者的钱暂时存放在平台上,消费者应该享有退款的自由。平台“退货不退款”涉嫌强制消费。


他还建议,如果消费者和商家平台发生纠纷,协商不成,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和其工作所在地部门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如该网友所说,即使充值前已经写好条款,条款本身是否合理也需要讨论。


因此,吉格建议,如果你真的遇到损害你合法权益的事情,切记不要尴尬。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