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颜色大全及名称(中国传统100色,温柔、惊艳,不虚一读)

前阵子朋友跟我喊:“贝妮,你一定喜欢这本书。”然后他们都推给我一本《中国传统色彩青春版》。


于是,很自然的,我就拿下了这本书,在这个多云的周末读了起来。


拿到书后的这个周末,天气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但这本书真的很抢眼。五颜六色的封面就像一抹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我心中的雾霾在看到的那一刻就被驱散了。





颜色有魔力


而这是一本关于“颜色”的书。


它的目录是由色卡组成的。每种颜色对应一个唯一的名称,书中的内容就是每种颜色的由来及其名称。





基本颜色大全

翻开这本书,我不禁感慨:有时候,朋友真的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在他们给我推荐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只喜欢小说和绘本(参考书不是我的最爱,是我的生活需要...).没想到一本彩色书能让我看得满心欢喜——就像艺术绘本带来的冲击一样,虽然我不懂艺术,但我真的很喜欢看各种艺术画。


可能是我不自觉的表现出了这种偏好,所以身边总有人提醒我这一点。比如我刚上大学时,收到高中同学送的围巾。那是一条鲜黄色的羊毛围巾。对比这本书里的色卡,我觉得应该是“黄鹂”色。她说她一看到这个颜色的围巾就想到了我,就买了送我,还说她记得我说过我喜欢黄色。





比如一个日本同事跟我说,你进这个公司没多久,好像就很喜欢黄色。我纳闷:你怎么知道?他说,很容易看出来。看,你开的车是黄色的,你选的礼物伞也是黄色的。虽然我承认我喜欢黄色,但还是觉得奇怪。他怎么能从我仅有的两件黄色单品看出我喜欢黄色?


现在有网友隔着屏幕知道我喜欢色彩。可能是因为最近近两个月一直在晒奶奶的挂毯吧。这个奶奶的花毯吸引我买了一年,花了那么长时间编织。真的是因为它的颜色,那么温柔简单,怎么看怎么喜欢,让我纠结了一年(感觉工作忙,自媒体忙,保姆忙,没时间做别的),但是还是忍不住下单了。





对了,这是二奶奶的花毯。去年也织了一件,抵挡不住这种颜色的诱惑。





所以我看《中国传统色彩青春版》的时候,这么多色彩,开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多美的颜色啊!每一个都那么可爱。100种颜色让我很难选择。掉进米缸的老鼠真的选不到自己喜欢的米。


刚翻了几页,发现颜色是“淡绿色的天空”。嘿,汝瓷?这不是我最近最喜欢的杯子颜色吗?看这粉蓝色的温润纯净,带着瓷器的光泽,简约又高级,我简直爱不释手。





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绿色、红色和黄色...每一分钟都让我迷失。


这些颜色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它们有着独特而古雅的名字,往往是我们读过却知之甚少的古诗词中的名词,如“水滔滔,浪阔汗流”,“绚烂的花棚灿烂,海天一色”。“沧浪”是蓝色的一种,常指江河的颜色或春天竹子的颜色。“夏”是一种红色,一种天空中发光的颜色空。


还有《云母》《东方白》《秋香》《半见》《尝月》...突然觉得古人的浪漫比今天的好。


当你听到“半见”这个名字时,你无法想象它是什么颜色。原来,这是指介于黄色和白色之间的隐约可见的淡黄色。春天,池边的柳芽刚刚露出一点淡黄,阳光一照,淡淡的淡黄烟就是这“半色”。唐代官员张继有诗说:“韶光属汉源,六色为春城。半场出宫,便可望见远方。”





还有“灵丹”,是一种苹果红的颜色。看这个色彩知识的时候,我的几个知识点又串联起来了。原来“灵丹”就是字面意思,“灵语”和“隐语”的红色只是日语单词“苹果”,读作“Ringo”。这是中国古代传到日本的汉语,最初指的是野苹果。





说到语言,我想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还有一个叫“青雪”的颜色词。是为了写《青雪》吗?还是写“血蓝”?不知道,总之就是下面的紫红色系,看起来像玫瑰红,但是偏蓝一点。我觉得这个名字应该也和古代汉语有关。而《中国传统色彩青春版》这本书里却找不到相同的色彩。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色彩的记忆无非是一些关于色彩明度、饱和度、相似色、搭配等等相关的设计知识。经常试着去读,但是读不进去,也记不住公式之类的搭配方法。


但是像这本书这样用传统的故事来讲颜色还是挺有意思的。这里面不仅有色彩,还有文化、历史、地理、自然。配套的插画都是手绘的,非常养眼。整本书很有艺术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充满了中国文化底蕴。感谢作者郭浩先生为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内容。





至于孩子,对于那些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从这本书里学习和热爱中国文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因为色彩带来的画面记忆,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思维甚至情绪,为附带的故事记忆增添了多彩的一笔。


谢谢你的推荐,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也祝你同样丰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