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聊天框里发的各种内容都可以撤,唯独红包不行?那么这个设计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怎么才能理解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啊?不能撤吗?哦,不能撤回。
但如果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突然问我“为什么觉得微信红包没有提现功能”,我也给出了这样的回应,面试一定很爽。
在微信里,一段文字,一个语音,一张图片,一个视频,一个链接,甚至一个表情符号都可以撤。而且他们用的是同一套撤回逻辑:2分钟内,不管你发给个人还是群发,不管对方看没看,都可以撤回。
除了钱,任何信息都可以提现。为什么?
今天的话题是一个产品思维问题:为什么微信红包没有召回功能?这个问题,怎么想比较分裂?
思路一:从“用户体验”去思考在设计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功能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能带来什么价值,还要考虑它会不会给用户带来负担。
所以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思路就是从用户体验入手:我们可以从“提现”会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来推断微信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功能。
假设红包可以提现。有哪些场景?
1.个人收到了
你口袋里有100美元。你边走边捡了100美元。你很幸福。继续走。当你到家时,你会发现你丢了100美元。这时,你的口袋里只剩下100块钱了。问: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回到微信红包。你刚收到一个朋友的红包。30秒后,你收到一条信息:红包已提现,66元已从你的微信余额中扣除。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s2/】“得到了又失去”的愤怒,比“不曾拥有”的失去更猛烈。
假设没有拿到60分愉悦感的红包(平常心),拿到120分的红包,那么红包提现时的愉悦感可以下降-120分或者-240分。
对于接受者来说,体验和心情都不好。
2.个人/团体失败
微信本身设置了“如果对方24小时内没有收到你的红包,资金将自动退回发送人账户”的政策,这说明微信支持发送人在“对方没有看到”或者“不想收到”的场景下追回红包。
毕竟寄件人的钱已经被扣了,收件人一直拒绝接收,所以钱不可能一直被冻结。
抛开24小时系统自动返还的场景,如果对方没有看到或者不想接收,在这种场景下,采取和信息撤回(2分钟内)一样的策略,对双方用户都没有影响。
但是如果这个功能被别有用心或者无聊的人使用,也会带来负面的用户体验。比如现在经常有人发消息#【微信红包】恭喜发财,好运#,点开就会发现是文字。如果有红包提现功能,这种人可能会先发个红包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马上提现。
3.分组零件/分组完成
你在群里发了个红包,三个人抢了,还有七个人没拿到。我该怎么做才能撤回逻辑?
不管实现逻辑有多复杂,无论你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都会让抢红包的人不高兴。
根据“损失厌恶”心理学,同等损失的负效用是同等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那是什么意思?
不开心就翻倍(恭喜你,一分钱没花就解锁了10个恶心大礼包)。
其次,在微信的产品设计理念上,当接收方与发送方发生冲突时,微信更注重接收方的体验。在这种场景下,微信不会让一个错误的红包损害熟人的社交关系。
思路二:从“解决什么问题”去思考不仅是产品经理,每个职场人都需要具备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什么是解决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什么结果而采取行动”。放在这个题目上:
如果要做召回功能,它想解决什么问题?有必要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吗?让我们分析用户场景和需求:
微信红包能满足用户什么需求?首先,给红包是一种“主观行为”;其次,召回功能可以解决的两类问题,即“操作失误”和“不想发”,也是用户的“主观行为”。
综上所述,召回功能要解决的问题是
是否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自身主观错误”的“后悔药”。在这里,让我们暂停片刻,向前倒回: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没看清金额就发出去了。
基于“看不到金额”的问题,微信团队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红包流程中,金额有三个提示,完全符合“重要信息要突出显示、突出显示”的产品设计原则。
支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支付对象、金额、支付渠道,输入密码(这个过程本身有一定的防误操作),过程中会有三个金额的提示(上图请找三个10),很容易发现金额错误。除非你不看金额,直接输入密码,然后让微信给你提现功能。
这就好比,你在ATM上给骗子转了5万元,然后埋怨银行没有阻止你,没有封掉骗子的账户——虽然ATM屏幕上会有文字防骗提示,但是输入信息时会再次语音提醒。
而且,即使你在微信上给了足够多的提示,你还是看多了,零少了,微信团队也没必要为了减少你的损失而去制定复杂的红包提现逻辑。
思路三:从“业务流程”去思考从商业角度来说,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退出的场景极其复杂,结果不可控。比如对方收到红包后马上支付了一笔钱。这时候该怎么撤回逻辑?
第三种方案肯定通过,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创造另一个问题,然后上线用两个功能解决两个问题;第二个方案也不合理。对方不点退款怎么办?不就是“戒断失败”的意思吗?既然不能提现,这个功能还有意义吗?
再看第一种方案的风险:如果对方的钱余额不足以提现金额,是否先提现一部分?其余的呢?对方余额里有钱就自动扣款——类似花呗自动还款吗?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可以支取的金额不等于需要支取的金额,追溯起来非常困难(很多人会因为手误走上讨债之路)。其次,交易行为一般是比较正式的行为。如果错的一方可以理解,可以由对方追回。而不是在对方不知情和不允许的情况下,你提现后直接从对方余额里扣钱。这种交易是有风险的交易。以后谁会用微信做交易?
我们说了那么多微信为什么不撤。现在我们换个思路:如果“提现红包”功能在业务上不易实现,也没必要开发,但仍需要避免误操作造成的损失(熊海子),就从“[S2/]如何降低这类人的误操作可能性
”入手,给出解决方案。例如:这样设计的产品,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虚假红包,又能在性能上避免反向流程(提现)对服务器的巨大压力。
本文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案,仅供人们拓展思路。真正的面试,真正的问题,考验的是你的思维逻辑。
严谨优秀的思维逻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练习、重复、总结、不断优化。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
#专栏作家#
陆宝,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产品经理助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家。3年产品经理,深度互联网用户,擅长分析用户。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