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走路赚钱是真的吗(走路能赚钱?人民日报:警惕传销骗术向手机端转移)



走路赚钱是真的吗

网络图片

现在用手机APP记录行走步数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借助“互联网+”,人们开始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然而,也有少数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机”。近日,一款以“走路赚钱”为噱头的网络名人APP“趣步”及其开发公司因涉嫌传销等行为被工商部门立案调查。

“每天走4000步,每个月至少赚200元”,这样的宣传词针对的是部分用户的心态。但进入这个应用软件后,人们会发现健身只是一个幌子,平台的主要获益方式是完成任务或推广应用获得虚拟币。

一段时间以来,“走路赚钱”、“看新闻赚积分”、“视频换商品”等app相继出现,引发关注。其中,部分平台通过设置先易后难的任务分类、吸引用户花钱通关、邀请新人不断“接班”等方式欺骗用户。平台相关猎头的返利模式,由上下线组成团队,承诺高额回报,已经涉嫌传销。面对新型传销向手机转移和不断的“乔装改扮”,面对传销造成的市场秩序扰乱、资本市场风险加大等现实危害,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及时介入。

从“在家创业”到“免费盈利”,从“微信生意”的旗号到“连锁经营”的标签和花哨的包装,违法本质从未改变。非法传销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一个无利可图或无利可图的承诺,迎合了某些人错误的理财观念。从常识来说,当风险一定时,投资者会选择预期收益最大的组合;当预期收益不变时,投资者会选择风险最小的组合。但受骗者往往相信“低风险、高收益”的骗术,进而陷入“低估风险、高估收益”的陷阱。要知道,走路和看视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边玩边赚钱”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一旦被困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平台,用户将无法看清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回报是否合理,很容易陷入庞氏骗局,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各种名目的网络传销极其混乱,给监管和整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传销行为的新形式,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空编织法律网络,打击违法犯罪;从理论和技术方面提高监理的专业水平,及早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对APP的在线审核和日常监管,严密防范风险。可喜的是,从公安部等部委联合整治以“消费返利”、“网络游戏”为名的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线上监控、线下示范、多措并举、安全善后”的“四步工作法”,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让行走在灰色地带的传销无路可逃。

(来源:人民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