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边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身边很多人都在“降级消费”。以前大家习惯在淘宝、JD.COM这样的大型购物平台上网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在1688、拼多多上购物。由于电商平台的兴起,从不同渠道购买的同样的东西,价格可谓各不相同。那么,这种消费降级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实际上
这种消费降级不是传统的“降级”
这取决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差距
找到更好、更实惠的货源
用更少的钱买同样的东西。
他闻起来不香吗?
在便利店行业,大家的价格都差不多。除了高速公路上收费站和便利店的价格不同,街边小店的价格都一样!那么作为小店主,如何用“消费退化”的思路找到更好的货源,增加小店的利润空?
今天,边肖就来告诉你那些你不知道的“超低价”进货渠道。内容太干了。请转发到朋友圈,先收藏!
地级市一般都有大型批发市场,很多便利店老板进货都会首先想到。批发市场有几个优势:
一是距离近,进货方便。需要的时候告诉批发商就可以免费送货上门,省心省力。
二是流程简单,只需要踩几个批发市场点,问几个价格,就可以确定价格合适、品种多样的可持续合作商家。
所以这也是很多小便利店的首选。但是收购价绝对不是最低的。
所有产品包装都有详细的生产信息,包括制造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如果想找到价格更低的商品,不妨给厂家打个电话。一般较大的快消品都会有区域代理商,这样你就可以拿到品牌区域代理商的货源渠道。然而,也有一些缺点。如果只是小便利店,价格肯定没有连锁便利店便宜。
这个供应渠道主要是针对本地的特色产品制造商。根据当地居民的食品消费习惯,对这种当地食品有普遍的需求。所以在销售这类商品时,可以直接联系当地的品牌厂家,省去了中间商赚取差价的环节。
有地方的,也有全国的食品饮料展,展位的参会者大多是一些厂家或者区域代理商,可以在展会上试吃,更能了解产品的品质。一般参与者多为一些连锁超市、餐饮、企业的买手。可想而知,展会订购是必不可少的购买渠道之一。
现在很多小便利店都采用线下加线上的订餐模式,线上订餐也玩出了新花样。阿里通零售,京东掌柜,各种旨在为便利店提供购买渠道的平台应运而生。除了在平台上下单,还有另一种“抢货”玩家deus ex。为了稳定C端用户,清理库存,各类品牌都会在各大电商平台搞促销活动,比如满减、下半场半价、顶数秒杀等等。这些折扣比传统购买渠道便宜!而且由于货源保真,物流便捷,折扣差价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成为很多小便利店的主要进货渠道之一!
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点。在进货上,要逐步开拓自己的供货渠道,这样才能让自己更赚钱空。有没有更实惠的供货渠道?可以在评论里和大家学习交流!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