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有什么渠道(传统的营销渠道还有哪些机会?)

传统互联网营销经过PC 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的成熟必然导致微笑曲线的延伸,微笑曲线会与其他产业链相连。

一方面,产业链的日益成熟会降低企业对未来成长的预期,企业有向外延伸的动力;另一方面,产业链的成熟意味着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使得跨域链接成为可能。

现在行业最好的延伸方向自然是移动互联网。其中最主流的领域是短视频和自媒体。



这些领域的特点是用户和品牌都年轻化。所谓“得用户者得天下”,品牌方必须占领这些主流渠道,从内容创意、营销渠道、表现形式等方面迎合用户才有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个

移动互联网下的主流营销渠道正在以网络名人的身份进入各行各业。在我看来,它有以下特点:

1.每个人都是追风者。

我见过太多风口上飞猪的案例。只要踩在风口上,那些所谓的品牌、产品、人才、技术、质量等等都是浮云。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追风者的时代。不怕不知道,就怕错过。风口来了,先做。

只要赶上平台的流量红利,手边一个低质量的视频拍出来也能收获不少曝光。在平台算法的推荐下,视频可以被更多认知标准相同的用户看到。5分的视频,这些用户可以给8分或者更高,循环往复。

一个个爆炸案就这样诞生空,为各个分领域创造了大量的红人,也吸引了众多围观者进入游戏。就这样,一条“垃圾信息”产业链被成功孵化。

传统互联网营销也存在这种现象,最典型的就是B2B平台的产品信息发布。

基于权重优势,早期的B2B网站可以通过产品页面的长尾词排名为商家带来免费的搜索流量。因此,企业纷纷招聘专人在B2B平台上批量发布产品信息。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直接给销售人员制定相关考核指标。

企业为了让产品页面获得更多曝光,在发布信息时会在标题和描述中堆砌关键词来获得排名。这些信息虽然质量低,但是在前期非常有效。

核心原因是早期用户对信息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不高,整个行业都是如此。潜移默化之下,用户早已习以为常。

2.真正赚钱的是卖铲子。

风口上,当别人都急着掘金的时候,你要做卖铲子的,保证自己能稳赚不亏。

每当你挖金子的时候,你都需要工具,而对于那些提供铲子的人来说,这个行业没有新闻效应。但只要黄金开采的前端市场需求足够大,背后就一定有铲子供给。

以短视频为例。整个机器人智能装备行业很多企业连市场部的基础岗位都不全,更别说找个会玩短视频的了。

虽然我不懂,但我不能错过。然后边学边做。

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明显,会引发品牌对外包团队的支持需求。这将直接惠及提供短视频培训、买卖信息、代理运营服务、平台数据刷量等服务的商家。

只要前端市场需求不消失,总会有一个增量空数量的服务商。严格来说,他们才是真正赚到第一波钱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市场需求增速正在踩刹车,服务商开始将服务延伸到移动场景。

因此,移动市场至少有一半的服务商是由原来的传统互联网营销阵营转型而来的。

本质上,逻辑是一样的,只是平台的规则和形式变了。服务商只需要花一些时间重新理解平台的规则,然后应用原有的理念和思路,对服务进行翻新和销售。

3.营销成本在上升。

当品牌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难免要付出试错的成本。一方面,如果缺乏经验或专业指导,团队会变得不专业。缺乏专业性,在项目执行和选择团队或服务商时会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成本。

从企业的长期战略方向来看,这些成本不值一提。这些投入既是成本也是资产。用试错的成本去打磨内部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流程体系,是品牌资产升级和强化的另一种形式。

4.营销工具的变化

市场部是一个复合型部门,需要承担品牌、策划、运营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为公司市场部的一员,至少可以说明你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人。

基于这样的背景,对于外人来说比较新鲜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并不觉得特别,大多只是新瓶装旧酒。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私有域流量”。其实私域流量这个概念早在传统互联网营销时代就已经盛行很久了,只是当时还没有这么时髦的词来形容,或者认为这个概念太基础,不值得披上漂亮的“外衣”。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传统互联网营销时代流行的论坛、QQ、QQ群、手机号,都是当时品牌用来承接私域流量的载体。只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搬到了微信、微信群、微信官方账号。

从前面四个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下的营销渠道和形式是传统互联网营销的升级版。

在新版本中,针对内容的载体(手机)进行了“产品”体验的升级和优化,让用户以最自然、最舒适的方式使用品牌的“产品”。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将是品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方向。除非在接下来的产业升级中能找到新的替代品。

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成为了品牌的主角,而传统互联网的“产品”成为了奔跑者,对于品牌为应对不确定性而增加的抗风险性会起到补充作用。



近年来,行业内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竞价效果差、广告成本上升、SEO转化率低、B2B平台客户质量低、新闻稿没人看等问题。就连品牌最重要的营销阵地线下展会也遭受了疫情,不得不削减预算。在各种现象的刺激下,企业也在进一步加速营销渠道向移动端转移。

商业趋势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那么,传统互联网营销渠道就没有机会了吗?在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1.流动

网络推广渠道有哪些

可以预料的是“品牌方一时有点纠结”。

自2020年6月起,智能机器人装备行业进入新一轮市场需求爆发期。企业的订单需求和营收规模都在成倍增长,两个季度完成过去一年营收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是随着营收的增加,成本也在上升,主要包括芯片、材料、人工、物流等各个方面,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到了近几年的低谷。

这个行业进入了虚假的繁荣。当利润率下降时,企业在市场上会变得更加保守和克制。此外,部分企业还会面临来自资本方的压力,加剧了品牌方的心态。

品牌要面临一个选择:“传统互联网营销中不‘赚钱’的渠道有必要保留吗?”

当然,“不赚钱”不代表营销渠道不能带来效果。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需求增速放缓,自然转型效果不如预期。同时,以品牌形象塑造为目标的营销投放往往因为不容易判断结果而被忽视。

在我看来,传统营销渠道绝对值得继续投入。只需做减法,进一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频道。

以百度搜索为例。目前日检索量仍为1亿台,百度APP的流量也在近两年呈快速上升趋势。百度PC和移动本身的数据是开放的,也就是企业有机会同时享受两个端口的流量。这绝对是品牌的一个营销渠道。

知道流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处理。品牌在竞价、SEO、信息流等方面的投入。只起到引流和曝光的作用,但不能靠这些方式留住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需要结合移动端的特点,升级运营思路。业内最常见的方式是将用户定向到微信官方账号,然后在微信官方账号中打开到官网的链接,这样两个平台的流量就可以互联互通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机会。

2.内容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短短几年,用户早已习惯在移动端获取信息。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习惯,品牌还会让营销资料更具移动性。

比如升级到可以适应各种屏幕尺寸的响应式官网,制作更适合手机观看的竖屏宣传片,基于手机场景策划的各种创意H5等等。

这背后是行业走向成熟和专业化的表现。品牌在用户体验上变得更加苛刻和严格,用户体验会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和行业口碑。

正是因为行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期,不再是早期靠小聪明或者价格战打市场的初级阶段。企业想要在行业内立足只有靠自己的真本事,用你的产品力、创新力、品牌力去赢得市场。这是品牌开始关注品牌和体验的核心原因。

除了品牌方在用户体验方向的不断超越,平台方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提升产品在移动端的竞争力。

以阿里巴巴为例,除了前端产品页面的浏览体验在逐年提升之外,针对商家的后端功能服务也在获得更加高效便捷的体验。用过千牛的人都会知道,商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可以通过手机管理店铺了。

转到另一个角度,不久前,Tik Tok推出了网页版。网页版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创客中心,与阿里巴巴的卖家中心属于同一性质——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管理服务。

Tik Tok之所以推出基于web的平台,除了想抢占PC端搜索市场,更重要的是为专业工具提供更专业的使用场景。

其实手机上的体验再好,就目前来说,有些场景的体验和效率还不如PC上的,就像工程师只愿意在电脑上看图纸一样。

PC端的载体在内容层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面对功能性强、复杂度高、专业性强的内容。

产品属性不仅决定了品牌在营销渠道上的选择,也决定了用户在使用渠道上的选择。

以上是本文分享的全部内容!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