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佳
来源|投资界的PE daily(ID:PE daily 2012)
这个行业以前是“尸骨未寒”,现在是“东风吹”,我们要抓住机会。
人怎么会有千张脸,就算不变脸?不,是中国化妆!近年来,美容视频层出不穷,Tik Tok的美容博主都成了“活人”,分分钟眨眼。
一位27岁的重庆小姐,Tik Tok ID“Yuya Yuya mika”,化妆成蒙娜丽莎,一炮而红,赢得了107.5万粉丝的400多万个赞,震惊了全世界,也引起了《每日邮报》的关注。
看看日韩妆系早期博主小马皇后。仅instagram就有370万粉丝。她曾因模仿金泫雅和娜娜等韩国明星而备受关注。现在她不仅创建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小马”,还走进了娱乐圈。她出了自己的音乐单曲,在国内也是有钱有名气…
这是一个以“视觉”为主导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在镜头前装扮自己的面具,面具背后是品牌的生意。化妆品公司有百雀羚、植美村、宜本草、玉妮坊、自然堂、叶仪等。都愿意做手里的小刷子和粉饼...
他们知道,只要赞助一次,品牌就宣传一次,品牌的寿命就拉长了。
因为这个行业以前是“尸骨未寒”,现在“东风吹”,我们要抓住机会。
中国美女在资本市场“闪闪惹人爱”
唐嫣是一位多次参加《敲钟人》的女明星。
2016年11月,唐嫣出席通灵珠宝a股上市;
2017年3月,出席方腊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仪式;
2017年11月,唐嫣作为旗下品牌“Perlaya海洋芯女神”,见证了a股第一美妆品牌Perlaya的上市。
这一次对于整个国内美妆公司来说意义重大,代表着化妆品公司有可能在a股上市。从大环境来看,中国元素有机会成为时尚界的宠儿。相比国外品牌,本土化妆品要“抬头走路”。
但是为了抬得起头,这条路真的不容易。当Polaia开始进入商场时,创始人侯俊丞不得不亲自说服他。即使业务遍地开花,还是有人冷嘲热讽地评论:收入增长靠背书,市场开拓靠推广,Polea能做到吗?
到底行不行,连当事人都不能确定。回顾历史,中国的美妆市场确实是被国外品牌挤压的。除了一些不同档次的知名品牌,如香奈儿、迪奥、兰蔻、资生堂、悦诗尹峰等。,占据中国美妆市场半壁江山,西班牙药妆品牌Sesderma并不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也没有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或粉丝用户群,但恰恰是这个小众品牌成为了中国本土美妆行业的个性化代表。
硬打的前提是要有相当的实力。现在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同行差距很大。
"一开始选择三四线城市发展,也是民营企业的无奈之举。同样的产品,国外品牌比我们贵两到三倍,利润也很高。大商场需要这样的品牌进入。而且我们的产品价格比较低,利润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如果要进入一二线城市的商场专柜,成本是很高的。”Polya董事长侯俊丞曾对媒体表示。
由此,可想而知,定位于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化妆品市场的国产品牌,成为了重要的翻身之道。“曲径通幽”,开放农村包围城市。
2017年1-6月销售收入增加9287.61万元,同比增长12.54%。珀莱雅对此解释,同期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日化专卖店、超市、连锁超市销售收入的增长以及新品牌“悦芙”销售收入的增长。
弯道超车的实现除了应有的店铺策略外,也离不开Polea的多品牌战略和近两年对R&D的重视。
珀莱雅无疑打响了美妆产品上市的第一枪,随后于佳卉响亮的钟声在深交所响起,振奋人心。
“美丽是面具”,谁想死而复生
在珀莱雅之前,其实还有一家在资本市场方兴未艾的化妆品公司——美即面膜。
美颜面膜从2010年上市到面膜市场巅峰,只用了两年时间。上市第二年,美的占据了26.4%的面膜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达到10亿。
但是,随着朝代的更替,没有哪个皇帝能永远稳坐江山。当年在港交所上市的面膜王,似乎已经离开了所有人。
【/S2/】2013年8月,巨头欧莱雅豪斥资65.38亿港元收购美的,随后美的退市。巴黎欧莱雅成立于1907年,收购了全球至少20个品牌。我以为在它的领导下,美可以蓬勃发展。谁知,后期发展中的“曝光率”越来越低,堪比欧莱雅刚入华后的2003年第一次收购小护士。
无论是产品研发创新还是渠道营销,欧莱雅依然致力于美颜面膜的研发。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第一家面膜研究中心,研发出了美即水光丝薄系列、美即黑酵母系列、美即籽萃系列、美即鲜膜注射系列等产品。
但2016年,当时的市场监测人员透露,美的面膜支付不到2亿元,下降了60%。市场规模只占高峰期的10%,屈臣氏和超市的专柜越来越少,知名度越来越低。屈臣氏曾经是美妆面膜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一度贡献了其总销售额的70%。不过,今年8月左右,美颜面膜已经在屈臣氏门店全面下架。
其实这几年像韭菜一样被国外巨头收割的品牌有很多,不仅仅是化妆品,比如乐百氏、小护士、美格网等。国外巨头拥入怀中,想利用品牌影响力曲线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它们只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团队被收购,渠道被占领,用户也被争夺...对于国内和本土品牌来说,外资的收购并不令人满意。
某美妆品牌创始人告诉投资界:“新一代美妆品牌寻找投资人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寻找真正适合品牌发展的合作伙伴,能够与品牌创始人产生共鸣、了解彼此价值观的机构,从而为未来铺路。”
当然还有《美人是面具》和《百雀羚》。
成立于1982年的百雀羚这个国产老品牌,已经被时代的大潮所遗忘。但提炼出“中国传奇,东方丽人”的全新品牌理念,同时为时尚升级设计品牌LOGO渠道方面,资源也集中在一二线市场;2011年后,百雀羚频繁启动网店营销活动...好事多磨,并最终获得了护肤品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
“走进去”和“走出去”
网上流传一份名单,上面写着“国货国外TOP10”。
从这份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字号品牌,比如大宝洗面奶、宫灯美颜甜杏仁精油泡沫洗面奶、芙美玲洗面奶、佰草集、上海硫磺皂等等,都成为了“掌中之宝”。
亲身体验过这些品牌的网友更是直接摊牌:“优质国产化妆品只买傻价,不倒闭无限回购!”
这个苦笑的评价其实恰恰说明了现在的“国货”现象:是时候走出去了。
目前进口美妆市场已经饱和,面临激烈竞争。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男美经济爆炸越来越迅速,还有可开发的利润空间空。[/s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近4000家,国产化妆品有50万种,生产企业数量庞大。
2016年1-12月,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出口量15.31万吨,同比增长4.9%;2016年1-12月,中国美妆护肤品出口额为16.84亿美元。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超过3300亿元,全球仅次于美国。
义乌市商务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2017年义乌化妆品出口总值63828.89万美元,同比增长34.96%。今年1-5月,化妆品出口额6759.72万美元,同比增长4%,累计增长11.61%。
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绝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产品的职责。就在前段时间,SFDA再次发布公告,经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标示为广州白云艾梦思美发用品用具厂等14家企业生产的30批次化妆品不合格。
我们刚刚有了自己的R&D,赢得了“山寨”的帽子,现在却因为质量的不严谨而被“不安全”所束缚。
当然,除此之外,一些中国化妆品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出海之路,开始用“进口”包装自己。比如养生堂给自己穿上日本制造的外套,还有泰国免税店卖的Ray口罩,是泰国品牌,实际上是为中国广州生产的...
“中国制造”走出去真的很难吗?伽蓝自然教堂的母公司佰草集,新加坡丝芙兰的极化党系列产品,用“中草药”和“古风”,似乎给了我们另一种视角。
如果做好产品,找准营销策略,打造自己的“风格”,那么中国目前近3000亿消费规模的美妆故事,在序曲中就要遭殃,但似乎甜头也可以铺满篇章。
编辑|刘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