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熊志
2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批复》,其中提到,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随着城市群战略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集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规划相继出炉,区域经济形成东南西北四极格局,但长江中游城市群缺乏国家级规划加持。
这一批复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离成为国家战略更远了。更重要的是,它基本确认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环之后的全国经济第五极的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位明显提升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全文尚未公开,但批复文件已经提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赋予其“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不难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明显提升,可见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根据2015年的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多个城市,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超大型城市群。
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总人口约1.3亿,GDP达到11.1万亿元。就规模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体量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当,高于作为第四极的成渝双环,这也是它明确提出争夺全国经济第四极的原因。
当然,随着成渝双环规划的获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四极地位被前者抢占。
这一次,长江中游城市群领先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对手,率先拿到新的发展规划,获得“国家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地位,意味着在经济第五极的竞争中胜出。
第五极来了,菱形地理结构有心脏
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否拿下第五极的位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在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之一。摊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环只是形成了一个菱形的地理结构,但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支撑”,那么这个结构就不够稳固。
因此,2004年,中部崛起的概念正式提出。
长江中游城市群,临江临海,区位条件好;中心城市武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华中第一城。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717亿元,居中国第九位。另一个中心城市长沙,早已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无论从区位条件、经济人口规模、城市构成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有成为重要增长极的潜力。
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山水相连,而且人文相近。他们很早就开始了一体化合作的进程,而且有建设城市群的良好基础条件。
早在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2013年以来,武汉、长沙、南昌,包括合肥,先后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南昌行动》。
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近年来湘鄂赣三地的合作更加紧密。比如去年9月,三省宣布成立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签署《协同推进长江中游三省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构建两小时相互经济圈等等。
城市群的概念本身就是对行政地理学空的突破,是为了促进市场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和配置。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核心城市,还取决于城市之间的一体化程度。正是因为良好的合作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才能脱颖而出。
批复提到,“积极支持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试点示范等。”,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长株潭都市圈前期有基础,但仍需突破
就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规划》获批的同一天,《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株潭都市圈规划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之后第四个获批的都市圈,也是今年首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都市圈获得第四个“称号”,恰逢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时间。其实也不算太意外。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国家重要增长极。这里可以看到两点信息:一是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二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需要注意的是,长株潭都市圈规划获批,早于武汉都市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有更成熟的合作基础。
事实上,长沙、株洲和湘潭在地理上紧密相连,仅相距几十公里。而且早在80年代就有长株潭经济区的规划,整合时间长,基础好。
当然,与国内那些比较成熟的都市圈,如上海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或深关晖都市圈相比,长株潭都市圈的协调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城市之间的行政界限依然清晰存在,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离城市化还很遥远,资源要素的流通还没有形成统一顺畅的大市场。
这不仅是长株潭都市圈的问题,也是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问题。因为是省际城市群,还涉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所以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接下来,不仅武汉、长株潭都市圈需要破圈,都市圈之间也需要破圈。回复中提到,要“完善协调机制,细化任务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只有一体化达到更高水平,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才能迎来质变。
编辑:王乐妍图片编辑: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