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的尾巴向前看,2020年必将是中国经济的新起点,所有的旧模式都将尘归尘,土归土。各种新模式和加成也会破土而出。
抓着旧地图找不到明天的新世界,固守旧思维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们必须以新的方式面对未来!——水推荐阅读以下内容。
作者:王德培弗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正和岛
2020年即将到来。无论是国际背景、产业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大转折、大开关。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迎来了四大趋势,诞生了八个新的盈利行业。
行业进入大洗牌
现在一些传统行业正在洗牌:
比如汽车行业,有着80年历史的大众甲壳虫于2019年7月停产。甲壳虫曾经一年卖500万辆,现在一路萎缩。2016年仅售出2.5万辆汽车。
2018年,ZARA母公司Inditex净利润创五年新低;New Look lost年亏损7430万英镑;H & ampm放慢开店速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会导致部分行业的重新洗牌。
区域发展大联动,从单打独斗到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40年里,地方政府一直在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千城一面的现象,或者说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演变阶段。目前计划发展“19+2”城市群,提出建设34个都市圈,导致区域小圈子的打破,最终将导致区域协调发展。
有鉴于此,与其拘泥于“十四五”期间的“竞争”思路,不如各地调整寻找新的地理。
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
一方面“红利时代”消失,一方面“技术时代”开启。
工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生命等新技术正在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商业模式也从白桦林时代演变到了热带雨林时代。
所谓白桦林,就是原来的商业模式大多高度同质化。乍一看大家都是一个物种,都在一起奋斗成长。
热带雨林是一个生态圈的概念。在这个生态圈里,各种物种共存,连一片青苔都不可或缺。
我把商业模式总结为五个层次,依次是:抢风头、抢红利、贸工、技工、工贸、事业情怀。
没有一个模式是永远成功的,能否迭代进化决定了它能否延续,能否涅槃重生。莎士比亚在戏剧《暴风雨》中写道“所有的过去都是前奏”。
无论辉煌还是黯淡,中国经济正面临四个拐点,地方和企业仍需不畏未来,忘记过去,顺应时势,把握趋势。
II
最新八大赚钱行业
随着消费的升级,在提高效率、满足体验、引领文化的诉求下,涌现出许多新经济产业,至少有八大新产业成为未来的新趋势。
1。夜间经济崛起
灯一亮,黄金万两。今年五一期间,我国居民夜间消费占总消费的29.92%。
据商务部统计,上海的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餐饮2/3的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55%的产值来自夜间经济。
大多数人的传统认为,夜晚的经济“藏污纳垢”:大排档里流淌着地沟油,噪音扰民,满大街都是油污和垃圾;酗酒、暴力和斗殴随时可能在酒吧和街头上演。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夸大了夜生活的“黑”,却忽视了它的社会功能。
“夜间经济”是市场主导下的自发行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可以在夜市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消费,缓解疲惫的身心,释放生活的压力。这种消费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城市消费经济的有力延伸和补充。
现在,各大城市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夜经济”是城市竞争的新维度,具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固有属性!
但自由市场的野蛮生长必然带来经济和市场运行的混合发展,加强管制势在必行。
但是,“一刀切”并不可取。关闭夜市会破坏过去沿街的商业生态,打掉一些规范经营者的饭碗,扰乱民生,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对此,地方政府需要平衡。一个城市不仅需要时尚、潮流的现代商圈,更需要市场化、草根化的夜市经济。
2。展览成为时尚产业
当人类从物质生产转向创意营销,稀缺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无数的展示平台。
这个时代很疯狂。机器换人、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叠加,迫使人们反复交流:找感觉、找方向、找解决方案。
“圈内人”需要找到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创新,而“圈外人”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预见行业的前沿趋势,会展行业可谓与之完美对接!
会展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产值,也改写了城市的命运。据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18年,重庆各类展会直接收入176亿元,消费1498亿元。
乌镇因世界互联网大会走红,有“乌镇很热闹”的调侃;G20峰会让杭州掀起了一股“杭州和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讨论。
一场盛会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看看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知道了!
这是一片不毛之地,在建立之初就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赌场”。后来,它被称为“世界会议之都”,每年接待约4300万游客,其中14%是由于交易会。
拉斯维加斯的会议场地面积在全美仅排第三,但经济效益却排第一。会展业每年为拉斯维加斯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80亿美元。
3。“阴谋论”难以阻挡生物文明
近年来,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行业迅速崛起。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黄军教授就对不能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进行了48小时基因编辑实验。然而却遭到了基因编辑技术发明者詹妮弗的集体反对。
一个时间道德论和阴谋论齐飞,造成这种恐慌的逻辑有两个:
一方面,基因编辑打破了自然规律。在实现“逆天改变命运”,通过基因淬炼逃离自然规律成为“超人”的同时,也潜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而且,基因编辑器一旦被人为用来生成有针对性的“生物原子弹”,不动一兵一卒就有可能实现种族灭绝。“转基因是西方国家毁灭中国的绝密计划”、“非典病毒是对中国的基因攻击”等谣言,就是基于这种想象的逻辑。
另一方面,在道德伦理框架下,这种技术与“众生平等”背道而驰。未来是不是只有“富人靠技术,穷人靠变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加剧各个阶层之间的不平等?
但事实上,恐惧来自于未知。大自然没有那么脆弱,基因技术也没有那么强大。人是复杂的动物。除了少数疾病和性状外,更多的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没有绝对的数量,可以让富人精心制造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后代,进而塑造不可逾越的社会阶层鸿沟。
现在,生物经济开启了新的轨道,各国竞相进入市场。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发表了《2030年前促进粮食和农业研究的科学突破》,提出了2030年前要实现的五大突破,以应对紧迫的挑战,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科研。
欧盟发布《欧洲跨境基因组数据库合作宣言》,推动精准医疗进程;
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18-2020年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发展措施计划,以促进生物医药、工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能源和基因工程等9个领域的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
虽然中国生物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基础研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的差距在15年以上,但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先。尤其在基因治疗方面,早在2016年,华西医院就开展了首个基因编辑抗癌疗法的临床试验,比美国至少领先两年。
未来中国仍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政策也更加灵活,因此会成为世界上最先尝试生物技术的地方。
4。“无人工厂”成为主流,新制造两极分化
现在,互联网巨头们正全力以“互联网+”和“AI+”两大“神器”格式化传统制造业,抢饭碗。
马云打响了新制造“再造10万个ZARA”的第一枪。联手阿里云淘工厂改造智能生产线,生产进度提升6%,交货期缩短10%。
去年,工业巨头富士康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上投入了3.4亿美元,并投资45.8亿美元建造了南京R&D中心。2018年6月,富士康登陆上交所。招股书中撕掉了代工厂的标签,专注“云动智能网络+机器人”的野心一览无余。郭台铭甚至在股东大会上说“内部计划是5年内去掉80%的工人,如果5年内做不到,10年内做,因为技术已经在这里了”。
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抢占了自动驾驶的“C位”;苹果收购了大量AI创业公司;阿里巴巴投资了寒武纪科技、沈剑科技、耐能科技、奥捷科技等五家芯片公司。
互联网巨头和工业巨头势不两立,但最终会互相拥抱,殊途同归。因为两者都在探索新的生产力。
就像银行业的“恐龙”被支付宝肢解,出租车的“老古董”被滴滴改造,零售业的“化石”被网购从底层切割,新的制造业将彻底颠覆旧的制造业,迎来一个合纵连横。
未来的新制造业有两个特点:
第一,“无人工厂”将成为新制造的主流。未来,工厂通过物联网接到订单后,AI将自主编程设计最优的制造流程和工期进度,从设计、生产、物流、交付到设备检修维护,都可以完全“无人化”。
其次,新型制造企业的生态将呈现超级大、超级小的两极格局。未来的新型制造企业,既可以是体量巨大的“无人工厂”,甚至是“无人园区”,实现产业内置,实现全产业链优化配置,也可以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个体工作室,可以满足极致的个性化、体验式需求。
5。睡觉经济又热
中国人的睡眠状况到底有多差?《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从8.8小时下降到6.5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1.2%!
其中,80后、90后正在成为睡眠障碍的主力军。
调查显示,62.9%的90后年轻人处于睡眠的“不安区”和“苦区”,12.2%处于“不眠区”,只有5.1%处于“甜睡”状态。
因此,睡眠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经济现象。Boss 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睡眠改善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97亿元。从脑白金、睡眠枕、香薰等传统商品到睡眠手环、失眠贴、睡眠喷雾、睡眠声等。,被命名为“黑科技”,一大批“沉睡神器”由此诞生。
失眠社区、失眠心理咨询等一些与睡眠相关的app也相继上线,甚至催生了“陪我睡”经济。淘宝专门卖晚安短信、睡眠技师等帮助睡眠的新服务。
虽然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但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每周工作时间也不得超过44小时。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7月,全国企业职工平均每周工作46.5小时。调查显示,超过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人们嘴上说拒绝过度劳累,身体却老老实实地工作——代价是熬夜。
对于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来说尤其如此。路遥说,“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而高木直子自己写,凌晨3点画完漫画,跑到便利店复印、传真、交稿。
广告从业者晚上灵感迸发,“码农”通宵写代码,写手通宵写稿,插画师通宵画图。在这些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中,熬夜已经成为常态。
另外,享乐主义正在拉走一些人的睡眠。
一方面是晚上的经济繁荣,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等。,已经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还有就是互联网。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8.17亿,平均每周27.6小时。微信、微博、短视频、刷剧、游戏、看小说,一方面“看完这集就睡”、“赢了就睡”,睡眠时间被大大挤压。
现代人“被睡眠困住”是时代的问题。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否睡觉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被剥夺睡眠的人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和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4倍以上。在罗马时期,有一种剥夺囚犯睡眠的刑罚。被剥夺睡眠几天后,囚犯会死于中风。
美国上班族睡眠不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411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28%,日本的损失高达1380亿美元,德国每年的损失为600亿美元。
因此,未来不仅从个人健康的角度,而且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都会诞生大量的睡眠经济,前景非常看好。
6。懒惰经济,懒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懒惰经济”现在越来越流行了:
你可能已经停止购物很久了。你习惯在淘宝、JD.COM货比三家,做一单,或者直接买“网络名人同款”,而不是和你的“选择难度”较劲;
能不能做好三餐,已经不是独立生活的标准了。各种外卖平台把各地的美食、小吃装进你的手机里。
无论是工作、旅游、出差,都不需要担心酒店、公寓,因为携程、链家、自由行等。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要做的就是轻松刷卡付押金,然后“拎包入住”。
懒惰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科技进步。
第二,正在经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过剩的两极转化。
三、“懒”的体验式消费的一种表现。以吃为例。人们要考虑到往返餐厅、排队等体力消耗带来的疲劳。,节省娱乐和社交的时间。与之相反的是快递费用。
第四,全球化进程遵循比较优势和分工合作。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自己擅长的领域的经济效率进行优化,将低效的领域外包给其他个人或商业公司,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法。“饿吗?”从简单的寝室送餐起家,逐渐成为近百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由此可见,懒惰导致的“懒惰经济”并不是一代人的倒退,而更像是从思维模式到商业模式再到生活方式的“飞跃”。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懒惰经济”伴随着四种形式:
首先,无聊的经济。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更多无聊的时间无处消耗。所以微信账号和Tik Tok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态,推送碎片化的内容让你厌烦。无聊经济是时间管理中的“懒惰经济”。
二、鸡汤经济。互联网让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了千家万户。“我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让很多人欣然向往,仿佛跨越社会阶级鸿沟只有一条。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成功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而随之而生的各种“知识付费”就是证明。鸡汤经济是为了自我成长的“懒经济”。
第三,“佛教”经济。当前,世界千变万化,奢侈品、日用品的种类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展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和与众不同,可能是当下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对于那些懒得花时间去创造“个人设计”的人来说,“佛教”经济是文化选择中的懒惰经济。
基于以上市场现象,“懒人经济”前景广阔。
2018年“双11”,22个交易平台销售额达到3143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扫地机器人,比2017年增长了400%。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一些新对象将进一步崛起,诞生。
横向来看,很多兼职可能已经被迫转行月嫂、陪侍等技能更高的职业;
农民工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成为如今各类初创企业的“外卖”、“跑腿”大军。中国3.6亿元的外卖市场支撑着400万外卖小哥的就业市场。
企业如果跟不上“懒人经济”的时代,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7。可爱宠物经济的“钱”景
现在运气越差,下次越好。本该负责看家护院,杀蛇杀虫杀鼠杀蚁的动物突然成了主人,而人类反而成了铲屎的,还沉迷于吸猫狗。
这位网友开玩笑说,“一天只有三件大事——睡觉、吃饭和搂抱。”甚至在社区遛宠物也成了一种社交活动。比起血统、毛色、智商,搂抱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比较工具。
不仅如此,互联网公司也热衷于糟蹋自己的logo,鸟兽鱼无所不包。比如JD。COM的狗,天猫的猫,腾讯的企鹅,百度的熊掌。
传统企业也用“卖萌”来复兴。比如刻品牌的刻哥自称“国民男闺蜜”,成为新的“网络名人”;熊本县打造的熊本熊IP风靡全球,吸引了无数游客,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可爱的宠物备受追捧?从社会背景来看,一方面是大量的老年人,[/k0/]蚁族青年,丁克夫妇,留守老人等。
另一方面,城市化后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疏远了人。而互联网让都市“低头族”缺乏现实的交流,孤独感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白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现代人很紧张。晚上回家面对又黑又冷的房间,他们没有地方处理自己的情绪。此时,蒙冲成为人们情绪投射的对象,甚至一度流行养“蛙儿子”来排解寂寞。
从经济因素来看,宠物热的根本逻辑是消费升级。40多年前,人们还在为温饱奔波。现在,在很多主流电商平台,宠物产品的销量都有大幅增长。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宠物经济,仅犬猫市场就达1708亿。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将带动这个国家的宠物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可见,对于年人均GDP刚刚超过8000美元的中国来说,市场即将爆发。
从利润增长来看,宠物行业也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宠物培训、美容、殡葬等传统宠物行业之外,以基于IP的宠物美容、基于云的宠物美容等新型服务模式拓展产业链,将行业细分化、多元化,催化经济效益。
8。闲置经济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
《2018中国二手手机网上交易观察报告》显示,44.34%的用户两年内更换过手机,高达83%的用户在家中囤积了两部及以上的二手手机。从牙刷、书籍到电脑、电动车,大量的闲置让“买二手、卖二手”成为生活新时尚。
MobData研究院发布的《2018二手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为7420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2539亿元,成为万亿级市场。
如今在闲鱼,每天有超过100万用户发布超过200万条个人闲置物品,2018年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
相比逛淘宝,紧跟潮流的年轻人更喜欢随时逛逛闲置的交易app,与物美价廉的生活“小运气”不期而遇;卖家可以通过卖闲鱼“创收”——2018年,闲鱼用户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不仅如此,明星们还开始通过卖闲置来“吸粉”,打造新的“接地气”的人。
但现在,闲置经济会爆发,背后有三个深层原因:
一是整个行业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规则;
第二,交易的价值转化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中国二手文化不发达,买卖双方缺乏信任;
第三,目前初级消费是维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6.2%。
但是,几年后,中国的闲置经济必然会爆发,原因有三:
1。这是“淘汰过剩”的时代需求。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生产积累,“去产能”逐渐转向更广泛的过剩产能。闲置的经济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资源生产新的商品,刺激新的需求,进而创造新的效益。例如,Airbnb通过挖掘大量闲置的住宿资源,为房东带来了超过650亿美元的收入。
2。生态环境需要一条“循环之路”。目前美国人的平均垃圾产量是中国人的4倍,每年约有85%的衣物被送往垃圾填埋场。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美国的消费路线走不通。只有循环经济才能协调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第三,消费观念升级为精神和品质。美国的大消费在中国“买不起”,中国未来大概率会遵循鱼尾曲线呈现的“第三条路”,即在总量增长的前提下,物质消费比重下降,精神消费比重上升。对物质的需求从“极度偏好”转变为“适度”,更加注重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闲置经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爆发:
总之,闲置经济的爆发将是人们对过去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这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四大趋势,以及将出现的八大新经济。
成长有两种方式:上课和被忽悠,否则你就被忽悠了!
认识的方式有两种:教育和教训。没教养就要被教!
欢迎来到“水木然社”寻求认知和圈子的突破!